《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宋太祖長拳,古稱“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亦稱做“太祖拳”,此拳據傳是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宋太祖乃一代馬上皇帝,一條盤龍棍打下趙氏江山300年,其文治武功之強自不待言。然宋太祖畢竟是一代政治家、軍事家,而非武術家,是否有此閒心造拳,我們無從考證。但現在的宋太祖拳法,至少在明代之前便已大放異彩了,這確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明代戚繼光在其著作《紀效新書》中說:“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勢各異,而實大同小異……”由此可知,在明代戚繼光之前,便已有宋太祖長拳流傳了。而明代著名武術家程衝鬥在其《少林棍法闡宗》中說:“古人制藝必立意,吾人資性各有所長,豈可盡廢。惟楊家槍、太祖長拳、綿張短打、孫家陽手棍、少林兼槍帶棒,乃五家不傳。苟能習練精熟,得其心印,餘可敝帚棄之矣。”可見宋太祖長拳在明代時極有聲譽。

實際上,太祖長拳應源於宋太祖訓練士卒的遺法真傳,綜合士卒在戰場上真拼實殺的格鬥經驗編製成三十二勢長拳。宋太祖登基後成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猶覺此拳的珍貴,乃名之為“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



第一式 懶扎衣

訣:

懶扎衣出門架子, 變下勢霎步單鞭,

對敵若無膽向先, 空自眼明手便。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懶扎衣是古代俠客起手前把長袍別在腰帶裡準備作戰的動作。通常是一手藏於身後收拾好長袍,另一手護住身前準備迎敵的架子。護住身前的手要放在中線上,可以有高中低三個不同的位置擺放。具體擺在什麼位置,要看對手準備從什麼高度出手。古人講拳打手後一尺,指的是要注意對手的肘所處的位置。對方的肘開始移動了,進攻的路徑就比較好判斷。懶扎衣就是準備好,等對方出手,然後自己後發先至,變下勢霎步。

下勢霎步是從形勢上先攻擊對方發力之根,常有人說力從腳起。進攻的一方要從步法開始進攻,才能一層層傳遞到身體的進攻,手的進攻。所以在對方發起進攻、移動步子的瞬間攻擊對方的步法,無疑是主動破壞對方攻勢的經典。對方步法一亂,或失去平衡,自己則可進而使用單鞭或跌摔等攻擊手段。懶扎衣的好處是,一手藏於背後,讓對方難以判斷你要變成什麼動作。而自己既可以保護住自己中線。又可以看清對方的攻擊路徑。由於是單手出入,更可以配合各種單手的武器使用。

第二式 金雞獨立

訣:

金雞獨立顛起, 裝腿橫拳相兼。

搶背臥牛雙倒, 遭著叫苦連天。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這本是化解對方攻擊路徑後反擊的路子。意思是說對方拳頭打過來時,我方能捋化對方的攻擊路線,走入了對方的攻擊死角後,逆向用拳、腿、膝、肘都可以一起向上招呼。搶背搶的是我順敵背,說的是人手臂外側偏後的位置。臥牛是一種拳術中壓制對方小臂的技術。雙倒指的是搶攻不得勢,還可以借力順勢用捨身摔法。

第三式 探馬手

訣:

探馬傳自太祖, 諸勢可降可變,

進攻退閃弱生強, 接短拳之至善。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探馬手猶如牽著馬去用另一手去探馬脖子。用到拳上則是對方打出來後,自己要向斜後撤半步,同時用雙手控制對手的小臂和肘關節。這樣既避開了對方攻擊路線,又給自己製造反擊的時機和角度。這個動作其實有變數,可以剛取他力前,柔取他力後,做關節控制破壞對方的攻勢和平衡。

第四式 拗單鞭

訣:

拗單鞭黃花緊進, 披挑腿左右難防,

搶步上拳連劈揭, 沉香勢推倒太山。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拗單鞭其實是一組配合披掛手和挑肘動作的連續動作。但這勢的用法當配合走S型的左右抄腿的步法。是以步法破壞對方的下盤,同時用鞭拳攻擊。如果在上部斫拳的過程中一劈,對方被連續的進攻逼的抬高肘被動橫臂防守。自己則可以順勢一揭其肘,破壞其重心將其制服於地。

第五式 七星拳

訣:

七星拳手足相顧, 挨步逼上下提籠,

饒君手快腳如風, 我自有攪衝劈重。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七星拳是指連續變幻角度的快速短拳攻擊。拳以步為先,說是拳用法仍重點在腳上。上邊打千招萬拳盡是虛招,意圖是逼對手平衡傾斜。仍然講究以步法拿人,在對方失去平衡的時候,才是自己真正下致命重手的時機。

第六式 倒騎龍

訣:

倒騎龍詐輸佯走, 誘追入遂我回衝,

恁伊力猛硬來攻, 怎當我連珠炮動。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這主要是個誘敵的戰術。要在對方追趕第一步剛落地,後腳還沒跟上的瞬間突然反擊。用示弱,撤退的戰術引誘對方來追趕自己,也是自己掌握戰鬥節奏的核心內容。

第七式 懸腳虛

訣:

懸腳虛餌彼輕進, 二換腿決不饒輕,

趕上一掌滿天星, 誰敢再來比拼。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拳術中往往會放出一隻前手或前腳保持在放鬆的姿態。目的是對方進攻時,自己可以後發先至的反擊。這是一種陷阱的戰術,只要對方落入陷阱,自己則順勢化解掉對方的攻擊路線,並變幻自己的攻擊角度給予重擊。

第八式 邱劉勢

訣:

邱劉勢左搬右掌, 劈來腳入步連心,

挪更拳法探馬均, 打人一著命盡。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這是一個架勢。其實指的是前手掌心朝天,指向對方的肘,只要對方攻擊隨時準備搬肘。後手放於胸前準備在前手化解了對方攻擊路線之後,入步逆擊。手法與探馬手很相似。但探馬手重在控制對方小臂,而此勢重在用領勁撥偏對方的肘,即可發動攻擊。發動這樣的攻擊需要對時機節拍掌握到與對方合拍的境地。

第九式 下插勢

訣:

下插勢專降快腿, 得進步攪靠無別,

鉤腳鎖臂不容離, 上驚下取一跌。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這個動作其實是趁人起腿打下陰的。是人家一起腿,自己前手從裡向外撩打下陰,同時後手隨步法攻擊對方的視覺。正經的砸陰斫眼來達到破勢的目的,然後再配合順勢的鎖腿和關節技摔跌對方。

第十式 埋伏勢

訣:

埋伏勢窩弓待虎, 犯圈套寸步難移,

就機連發幾腿, 他受打必定昏危。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這是個古代架子。半跪在地上反身做拉弓的動作。就如同受傷跌倒了一般。是一種示弱戰術,只要對方真的撲上來,立刻連發幾腿。

第十一式 拋架子

訣:

拋架子搶步披掛, 補上腿那怕他識,

右橫左採快如飛, 架一掌不知天地。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這是個把自己半身故意暴露給對方的戰術。故意放棄了防守的架子,誘對方來攻擊,但在對方真的來攻擊時,自己要果斷的運用步法搶佔死角有利位置,使用披掛和腿法保護自己,併入勢攻擊。是對攻擊路線很熟悉的情況下,運用步法避開攻擊路線,直接進入攻擊狀態的戰術。

第十二式 拈肘勢

訣:

拈肘勢防他弄腿, 我截短鬚認高低,

劈打推壓要皆依, 切勿手掌忙急。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這個動作譬如左手是拳,右手則立掌貼於左臂肘外。手臂皆要有圓崩之勢,是以圓化直的截腿手法。是防守反擊的手法之一。



第十三式 一霎步

訣:

一霎步隨機應變。左右腿衝敵連珠,

恁伊勢固手風雷, 怎當我閃驚巧取。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一霎步說的是在對方攻擊的瞬間撤步避開對方攻擊路線,從側面的角度突然反擊的巧妙方法。

第十四式 擒拿勢

訣:

擒拿勢封腳套子, 左右壓一如四平,

直來拳逢我投活, 恁快腿不得通融。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這是另一個陷阱式的戰術。上半身是四平的架子用來擒拿對方的直線攻擊。下半身確實用寸腿鏟足攻擊對方的支撐腿。並不是像現在的擒拿一樣達到控制的目的,而是講控制住對方的攻勢,用上拿下取的手法破壞對方平衡。

第十五式 井攔勢

訣:

井攔四平直進, 剪鐮踢膝當頭,

滾穿劈靠抹一鉤, 鐵樣將軍也走。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這是個當對方擒拿我手腕,我用反關節滾肘法,反制其腕,並且用足刀或落膝等腿法攻擊其膝蓋,並加上靠、轉身等發力技術將對方扔出的手法。

第十六式 鬼蹴腳

訣:

鬼蹴腳搶人先著, 補前掃轉上紅拳,

背弓顛披揭起, 釘心肘靠妙難傳。

《拳經》太祖長拳32勢(上),實戰技擊圖解,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

注:

攻擊膝蓋以下的腳法,配合攻擊上三路的拳法。如果主動出擊先能將對方的膝蓋以下傷害,然後之前所說的捨身搶背、窩弓射虎、金雞獨立中的顛腿、和披掛揭肘的技術就都能配合上。其中化解對方手臂攻擊,在其肋下逆擊一肘的手法是最狠毒的。可謂一肘釘心。

(未完待續)


本賬號內相關文章推薦:


(各位愛好者,您們好!本賬號將向大家呈現各類搏擊、功夫、散打、武術等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以及國內外搏擊、散打等賽事新聞、評論。歡迎關注本賬號!請點擊右上方“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