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為什麼書生多為負心漢?原因在這裡!

自從人類文明開始,建立了社會關係,人們就開始渴望有真摯美好的愛情,但在古代的戲曲和小說,大多都是負心書生的故事。有的故事也流傳至今,被作為典型的例子,我們知道故事來源於生活,無論是古代文學小說,還是近代文學作品,都是基於一定的現實故事為背景的。所以就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古代的書生群體中,有那麼多渣男呢?

古代女子:為什麼書生多為負心漢?原因在這裡!

渣男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有著複雜的社會和歷史原因,可這些原因,是否能說服今天的你呢?

首先是在古代,書生在考取功名之前,只是一個普通大眾,但一旦考取功名成功,身份就不一樣了,所以身份的華麗轉變,會容易書生負心。有人該說了,都是飽讀聖賢書的人,身份再怎麼轉變也不該負心啊,我也這樣認為,但是在古代,科舉制度下的廣大中下層讀書人,除非走上仕途,否則很難改變命運。這時候同樣會有很多的女子和女子家長們,看中有潛力的寒門學子,希望這些書生有一天能夠考中,從窮書生轉變成官家人,自己也能跟著享受榮譽和福氣。

古代女子:為什麼書生多為負心漢?原因在這裡!

所以很多人都會變賣所有家當,供窮書生讀書科考,可他們沒想到,書生一旦轉變身份之後,就步入了統治階級,與老百姓是有身份差異的;另外讀書人都好面子,喜歡攀比,所以當身份轉變之後,就會嫌棄之前的女子,進而當了負心漢。比如我們知道的宋朝戲曲張協狀元,張協書生進京趕考,路遇強盜,幸好遇到了貧窮善良的農家女子搭救,領居們都覺得張協是個有前途的書生,就撮合兩人結為夫妻。婚後的張協的妻子辛勤勞動,不惜賣掉自己的頭髮來掙錢,就是為了幫助張協繼續上京趕考。可誰想到,張協是個忘恩負義之人,他認定和妻子的婚姻只是一場利益交換,所以當他高中後,立馬翻臉不認人,不僅嫌棄妻子醜陋,出身低下,甚至想要在路中殺掉她。

古代女子:為什麼書生多為負心漢?原因在這裡!

這樣的負心漢並不少見,再比如《三俠五義》裡面的陳世美,就是流傳至今的負心漢形象。雖然歷史中沒這個人,但這一形象是當時社會眾多負心書生的一個縮影,現實中存在很多原型。

第二個原因就是在封建禮教影響下,女子社會地位本身就低,貞潔尤為重要,而社會群體本身更傾向於書生。在唐朝的小說中,《鶯鶯傳》中,貧寒書生張生旅居寺中,遇上兵亂,他保護了自己的遠房姨母。姨母請客答謝,在飯桌上,他對姨母的女兒崔鶯鶯一見傾心,也通過紅娘傳遞,兩人在約下私定姻緣。

古代女子:為什麼書生多為負心漢?原因在這裡!

即使張生赴京趕考之時,還與崔鶯鶯互通書信,可是沒過多久,張生就變心了,他不僅拋棄了崔鶯鶯,還說鶯鶯是紅顏禍水。而當時的社會環境,女子若與他人私定一生,就被認為是不潔的行為。即使男子日後將他們拋棄了,也不會有人指責,所以做一個負心漢,他們的代價很低,鶯鶯的小叔都站在張生這邊,甚至誇讚張生這種始亂終棄的負心行為。

古代女子:為什麼書生多為負心漢?原因在這裡!

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個故事越來越不受人喜歡,所以到了元代,就對劇情進行了大部分改編,也就是後來我們知道的《西廂記》。將負心漢張生改成了有情有義的痴情男子,結局也是讓人得以慰藉。

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古代的書生大都是負心漢,只是我們作為現代人,無法真切的感受到,那樣的社會背景下,負心漢也能這麼理所當然。

對於古代書生多為負心漢的情形,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