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增加會中風?有心梗風險?研究結果如下:

你昨晚睡得好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麼你並不孤單,昨夜有35.7%的中國人和你一樣沒睡好……

  

睡不好增加會中風?有心梗風險?研究結果如下:


  一 三分之一:有這麼多中國人睡眠不好?

  失眠的特徵是睡眠質量差、難以入睡或者難以維持睡眠,相應的白天也會出現“迷迷糊糊”的功能障礙[1.2]。失眠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同時也是第二大精神障礙[1.2]。

  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研究的數據顯示,我國15~69歲居民的平均時間時間為8.1小時,其中城市居民為7.9小時。調查顯示,中國有35.7%的人群睡眠質量不好[3.4]。

  失眠顯然不是一件好事,已經有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失眠與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有關,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以及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心肌梗塞、冠心病和卒中等。

  雖然目前已經有了對於失眠的診斷標準[2],但在先前的研究中,對於失眠的定義並不十分明晰,往往只是“睡得不好”。此外,不同的失眠亞型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也有可能不同。

  此次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領銜的研究則基於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中50萬中國人的數據,歷時10年隨訪,探索並發現了失眠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同時指出這一危險因素在年輕人和未患高血壓的成年人中尤其突出。研究近日發表在神經病學領域權威雜誌Neurology[5]。

  二 十年研究:失眠增加卒中和心梗風險!

  這項研究納入了來自中國10個不同地區的48.7萬名30-79歲的成年人,2004-2008年期間研究開展了基線調查,其中就包括了失眠症狀的有無以及失眠的頻率。

  在研究參與者中有11.3%受到難以入睡或入睡後頻繁醒來、難以維持的困擾(DIMS)、10.4%有清晨早醒的症狀(EMA),2.2%的參與者由於睡眠不足白天也有症狀(DDF)。研究開始時沒有人已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

  研究發現,年齡較大、女性、未婚、來自農村地區的參與者比較容易出現失眠症狀;存在失眠症狀的人群中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較低、BMI略低,更有可能患有糖尿病、抑鬱或焦慮。研究中位隨訪持續了9.6年,在431萬人·年的隨訪期間,共出現了13.0萬例心腦血管患者,其中包括4.0萬例缺血性心臟病以及4.5萬例卒中。

  結果顯示,DIMS、EMA和DDF分別與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9%、7%和13%有關(HR 1.09, 95%CI 1.07-1.11; 1.07, 1.05-1.09; 1.13, 1.09-1.18);具有三種失眠症狀的參與者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了13%(1.13, 1.09-1.17),但僅有DIMS與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9%有關(1.09, 1.01-1.18);三種失眠症狀與卒中(1.05~1.08)以及缺血性卒中(1.06~1.09)的風險增加也有關係。

  總體而言,有16.4%的參與者有失眠症狀,有1-3種症狀的參與者分別佔比10.0%、5.2%和1.2%。任何失眠症狀的出現均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1.08, 1.07-1.10)、缺血性心臟病(1.12, 1.09-1.15)、卒中(1.04, 1.02-1.07)以及缺血性卒中(1.06, 1.03-1.09)的風險。隨著失眠症狀的累加,參與者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可以從7%增加到18%。

  雖然失眠症狀在老年人中更為普遍,但亞組分析的結果卻提示,失眠與心腦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在年輕人中更緊密。此外,在沒有高血壓的成年人中兩者的關聯也更強,在超重肥胖的參與者中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幅會更為明顯。

  二 一點意識:睡不著需要人們更多重視!

  研究人員推測,失眠與心腦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可能與炎性細胞因子的升高以及交感神經興奮有關,從而導致了代謝和內分泌紊亂;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與瘦素以及生長激素釋放肽的水平異常也有關,可能會導致肥胖的糖耐量降低;此外,失眠與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高血壓的關係也能部分解釋此次研究的結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失眠症狀是總心腦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和和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睡不著需要人們的重視——睡不著僅僅是睡不著,更與後續的種種疾病有關。對失眠進行早期診斷和干預或許能降低隨後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來自密歇根大學的神經病學家James Burke博士評論指出,這項研究的結果需要謹慎解釋,雖然統計學上研究的結果十分穩健,但這主要是得益於巨大的樣本量,而對研究得出的結論則可能有多種解釋。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睡眠心理學家Julio Fernandez-Mendoza博士同樣指出,研究中沒有考慮到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影響。

  不過,Fernandez-Mendoza博士還認為,這項研究的意義主要在於強調了更好的篩查和早期治療的必要性。對於30-49歲的年輕人或尚未出現傳統的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人群而言,失眠應該被視為一個重要的信號。失眠的人群應該接受適當的檢查,而不是被當作健康、卻睡不好覺的人去看待。

  此外,睡眠時間較短的失眠(ISSD)者的心腦血管風險可能是常人的2-5倍,理應受到重視,臨床醫生也應認真對待每週三次或以上的失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