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朗读者》:以赎之名,生死朗读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愈是在我们感到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

——周国平

电影《朗读者》:以赎之名,生死朗读

他们的开始,只是缘于孤独。

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一个15岁的少年在电车上病倒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逼仄的过道里吐得一塌糊涂,这时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3个月后,少年米夏康复了,原本他只是为了去感谢那个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汉娜的美丽却唤醒了他的另一种欲望。

电影《朗读者》的开始,一个孤独的少年和一个孤独的女人相遇了,他们在一起之初也许只是为了情欲。这个世界太冷了,两个孤独的人渴望彼此温暖,而汉娜的美丽也让米夏沉醉。36岁的汉娜正处在一个女人最美的年龄,这时的她是寂寞而孤独的,而米夏这个单纯的少年正好填补了汉娜的寂寞。

直到有一天,汉娜让米夏为她朗读,在朗读中汉娜随着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完全融入了书中的情境里。米夏并不明白汉娜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朗读,但他们都在朗读中找到了快乐,也许他们的爱情就是在一次次的朗读和探讨中逐渐建立的,朗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在不断的朗读中他们的心灵真正融合在了一起。

电影《朗读者》:以赎之名,生死朗读

那个夏天成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种美好随着汉娜的不辞而别而结束了。

汉娜的离开让米夏再次陷入了孤独,如果他不曾得到过汉娜的爱,他的生活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得而复失的爱只能让人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

之后米夏也曾结婚生子,但这场婚姻并没有缓解他的孤独,他始终无法忘记汉娜,无法对妻子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婚姻最后只能以离婚收场。

电影《朗读者》:以赎之名,生死朗读

渴望被爱,又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让她选择了逃避。

《朗读者》这部电影并不长,这是一个爱与孤独的故事,两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对方,但都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徘徊,最终一人死去,一人陷入了永久的孤独。

在他们感情正浓时,汉娜究竟是为了什么不辞而别呢?

因为她的年龄吗?她毕竟比米夏大了二十岁,但影片里的汉娜并不是因为年龄的差距而离开的。汉娜之所以离开是因为她害怕,她不识字,她怕因此失去米夏的爱。因为不识字,她热衷于听米夏朗读;因为不识字,她不敢看米夏的旅游计划;因为不识字,她不敢看餐厅的菜单。她有着超乎常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她怕有一天米夏知道了就不再爱她,她宁愿保守着这个秘密离开。

米夏知道这个秘密已经是八年之后了,他在法庭上见到了汉娜,当汉娜宁愿背负罪名也不愿意写字做笔迹比较时,米夏终于明白了原因,那就是汉娜根本不识字,米夏选择了沉默没有揭穿她。

汉娜入狱后米夏开始为她朗读,他把朗读的录音寄给狱中的汉娜。这让汉娜重新燃起了希望,她觉得米夏还是爱她的,他知道了她不识字依然爱她。

电影《朗读者》:以赎之名,生死朗读

可以拯救一个人,却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汉娜不再惧怕别人知道她不识字,她开始在狱中对照着书和录音自学认字,这很难但她坚持着。她开始试着给米夏写信,信都非常简短,有时只是一句话,她渴望得到米夏的回信,渴望得到米夏的肯定,但她从未收到过米夏的回信。

米夏为什么没有给汉娜回信我们不得而知。

在长久的失望之后,汉娜放弃了,她不再给米夏写信,也不再在意自己的容貌,她把自己的心封闭在了躯壳里不再向任何人打开。 对于汉娜来说,米夏的爱是她唯一的救赎,在她选择放弃有那一刻,她的生命就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整个影片的基调是暗色的,预示着影片的结局。那个时代的悲剧,不是用爱就能救赎的。两个在孤独中苦苦挣扎的人,用爱温暖着对方,也用爱把对方推入了更深的孤独之中。对汉娜来说,死亡也许是一种解脱,但她留下的印记将伴随着米夏的余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