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後,她卻理所當然管媽媽叫“姐姐”

楔 子

有道是大美新疆。早就對這次旅程滿懷期待!中午到了烏魯木齊,我就等著美呢!結果人家2點才吃午飯,餓得我美美的睡了一覺。

我的演講一般都會提到“生死教育和醫學人文”。以往講完,在場觀眾無不醍醐灌頂,掌聲雷動,外加一點小崇拜主動要求合影,公眾號粉絲也會直線增加。然而烏魯木齊的這次演講收尾時,我發現觀眾們的眼神兒中透露著不一樣的神情,我啟用尚式讀心術翻譯了一下大概含義:他講這玩意兒幹啥?

伴隨著一點小失落,我開始反思原因,是演講技巧的問題,還是“歐巴”當日顏值不夠在線?

負責陪同的工作人員是新疆當地衛生口的同行,我叫她宋姐。我抑制不住,想跟宋姐探討一下原因,該咋咋地,要說人家新疆同志還是很講禮數的,直接了當地回答你:尚老師,不如我們去市中心的“大巴扎”集市去轉轉吧。(我剛才問的什麼來著?)

出生後,她卻理所當然管媽媽叫“姐姐”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本地人不會去的商業街,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新街口,瀋陽的中街……

“大巴扎”就是烏魯木齊的那條街。但有別於其他商業街的,便是那和遊人歡快共舞打成一片的新疆式歡樂。這裡真是一個受音樂操縱的緯度,無論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只要聽見有律動的聲音,就會拉起你的手,旁若無人的縱情搖擺!這裡更是一個讓人忘記煩惱的世界,你會忘了隨你翩翩起舞的鞋子並不合腳,忘了你其實五音不全,忘了你不勝酒力,忘了不能隨便牽女孩子的手……(一看你們就想歪了,我是指跳舞,而且是集體的那種……感覺越描越黑了……)

我用手機記錄著眼前的盛世歡騰,也留意著街邊閒散安逸的老人們。這些老人們似乎沒有任何需要操心的瑣事,坐在小板凳上,啃著自己的饢,笑咪咪地看著來往的人群。我實在費解,他們跟我在別處見到的新疆人不一樣,是什麼樣的心態讓這些老人們可以如此悠然地面對世間周遭的煩惱和誘惑?是什麼樣的生死觀讓這個年紀的老人們活的這般恬淡,愜意?

出生後,她卻理所當然管媽媽叫“姐姐”

令人震驚的習俗——還子

我們在一家地道的“烤包子”小店坐下,準備吃晚餐。沒等我發問,宋姐終於切入重點,主動跟我談起了我演講的話題。她說,今天你講的有關生死的內容,在我們這裡可能用處不大。

嗯?我心裡有些許疑惑。我一直認為生死是人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做生死教育的推廣,也正是為了讓大家正視死亡,消除恐懼,活明白當下。但有幾種情況的人可能確實不需要別人去對他進行生死教育,第一是有信仰的人,第二是死過一次的人,第三是文化深厚徹悟的人,第四是早就準備好的人。

我就在想宋姐所說的這裡的人們,到底是屬於哪一種?分析下來應該是第一種的原因居多。大學的時候,我們班長為了追求一個回族女孩,一週時間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那本書有字典那麼厚。為了追一個女孩兒!我瞬間覺得張信哲的《信仰》唱得真好!

所以我推斷:在新疆,人們應該也是受信仰影響,不懼怕死亡。(硬往回拽)

宋姐說我只答對了一部分,當地有很多哈薩克族人,他們有個恰巧能解決現代老齡化社會問題的習俗———還子!

哈薩克族老人們的長子或者長女,他們再生的第一個孩子,也就是老人的長孫或者長孫女,要還給老人,做老人的兒子或者女兒。同時,跟自己的親生父母變成兄弟,姐妹關係!

如果你沒聽懂,我用東北話再解釋一遍:就是你生的孩子管你叫哥,姐,管你媽叫媽!

你聽沒聽懂我不知道,反正正在享受烤包子的我,嚇掉了包子,驚掉了下巴!

這是為啥呢?怎麼讓我想到了一些狗血劇情呢?其實不然。

首先少數民族本身就可以不用計劃生育,本來就有很多子女,那這麼多子女誰來贍養老人呢?不管義務如何分配,這個孩子都會一直留在老人身邊。當然了,其他子女也照樣可以儘自己的孝道。

其次,當老人年歲已高病弱纏身不能照顧自己時,這個“孫子輩”的“孩子”正當壯年,精力體力財力都是照護老人的最佳階段。由這個年紀的人來照顧長輩,遠比父母更有能力去負擔。

我們在醫院經常見到的一幕就是,一個白髮蒼蒼的60歲的兒子,照顧一個白髮更蒼蒼的80多歲的老母親。老人還沒康復,自己也累倒下了……

第三,也是為社會節約了養老資源,解決了一部分養老難題。現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最艱鉅的難題。10年之後,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的老齡化大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制定政策去解決這個社會結構問題,雖初見成效,但仍然舉步維艱。哈薩克族這一個“還子”的辦法,雖然未必適合推廣,但起碼解決了自己族群的養老問題,沒給組織添麻煩。有句話怎麼說來著:“關鍵時刻,你沒添麻煩,就是在解決問題!”

聽宋姐講完,我瞠目結舌,極為震驚。難怪“大巴扎”的老人們悠然見南山,原來家家都有小鮮肉等著給自己養老送終,自然沒有後顧之憂。換我,我也天天去廣場跟老太太跳舞。

我瞬間明白了為啥自己的生死教育演講效果一般,原來新疆這裡既有信仰,又做好了準備,人家那還怕什麼死啊。

原來都是真的

自從得知了這個“還子”習俗,我便像發現新大陸一般,到處找身邊哈薩克族的人交談,不管男女老幼,見面就問:“你是哈薩克族嗎?你是孫子嗎?”

有點激動,好在,沒捱打。終於,遇見了一個哈薩克族的女孩,叫什麼波塔庫茲什麼什麼裡哈茲。她是第一個孩子,而且她媽媽就是家裡的老大。我特別興奮,就像幼兒園小孩兒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圓的一樣追問:

“那你管你姥姥叫?”

“叫媽啊,咋了?”女孩回答。

“唉我去!真的啊!”我這一激動東北話就飆出來了,有失講師風範。

女孩嚇一跳說:“咋地了?”

我說你別學我東北話,你好好說話。

我問她:“那你管你媽叫啥?”

“叫姐啊,咋了?”

“唉我去!真的啊!”幼兒園小孩又知道了太陽也是圓的……

原來這習俗沒有任何誇張,是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生活。後來我還知道,這女孩從生下來就被姥姥抱走了,一直養大。現在女孩學成工作了,再忙每週也都跟老人住幾天,伺候老人。

我們的世界……

出生後,她卻理所當然管媽媽叫“姐姐”

我突然有些難過,在我們的世界裡,有多少父母為了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用攢了一輩子的錢給孩子買了新房子。和孩子分開,真的是父母願意的嗎?

這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一種愛從開始就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的愛!

我知道,大家都只有一個孩子,沒法還給老人一個……

我知道,大家都想有自己的空間,沒法和老人同住……

我知道,大家都太忙了,沒法忠孝兩全……

真正該說沒辦法的,應該是老人們吧。


今天是重陽節,中國傳統的敬老節,好像只有今天才能讓大家想起去趟敬老院,給爸媽洗個腳,想起已經太久沒有給爸媽打過一次電話,想起不知不覺間父母已然滿頭白髮……也只有今天才能讓大家想起我們中華的命脈和根本是傳承了五千年的“家”文化!

我們再講生死。老人真正的看淡生死,不是因為他們活夠了,而是子女讓他們安心了!

願哈薩克族的“還子”習俗能夠讓更多的老人晚年快樂。

祝天下所有的老人重陽安康!

——尚書TALK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