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教育“吃”的是什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句教子箴言。艰苦的条件能让孩子理解生活的不易,明白很多问题需要靠自己解决。这样孩子才会更珍惜,更努力,更自立。

“吃苦”教育“吃”的是什么?

在物质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虽然我们不必苛求,一定要让孩子重走我们的“老路”,放牛、打水、割麦,但是也别让孩子太享福。大人什么都替孩子做了,孩子甚至连剥鸡蛋、系鞋带都不会,那他们如何能独立、怎么能成长呢?所以,适当地给孩子吃一点苦头,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教育,其实是大有益处的。

林女士也认为让孩子适当吃点苦是好事。“现在的孩子好像都不太懂事,其实是家长替孩子做得太多,拿我儿子来说,今年18岁了仍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都不理解我和他爸爸挣钱不易,买东西大手大脚,稍微说两句就顶嘴,还板着脸不吃饭。”林女士说,要想让孩子从小明白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让孩子适当地吃点苦,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才懂得去珍惜和体谅。

“吃苦”教育“吃”的是什么?

   65岁的万大爷说,人来到世界上,都是带着苦乐来的,现在很多家长本身就没有吃过“苦头”,至于让孩子去吃苦,很多人虽然有这个意识,但大多都是嘴上说说,真正付诸实践的很少。

“吃苦”不等于“受虐”

对于吃苦,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这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不过,对孩子的“吃苦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毕竟吃苦不等于“受虐”。

“今年暑假,我就到外婆家住了一个月,那种环境真的难以适应,再也不想去第二次了。”说到自己的暑假,初一学生陈燕有些郁闷。

原来,为了让孩子“吃点苦”,暑假里,陈燕的父母把她送到住在乡下的外婆家,让孩子体验农村生活,培养她的适应能力。不过,陈燕似乎却对这样的安排并不“买账”。

“吃苦”教育“吃”的是什么?

“农村条件太差了,做农活把手都弄伤了好几次,但父母却不闻不问。”陈燕说,父母给外婆下了“命令”,体验农村生活期间,必须让她每天做几个小时的农活。有几次,陈燕的手弄伤了,但父母仍没有“饶”了她,还是让她做其他农活,并对她说,吃点苦对以后有好处。对此,陈燕一肚子的委屈。

“吃苦”应是有益的体验

“吃苦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受苦,而是让他体会生活的来之不易。不能为了让孩子吃苦,就给他的心理留下不好的影响。”市民张雅莉说,在孩子成长中,吃苦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切都应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而不是刻意安排。比如,每年寒暑假,她就提议让孩子做点兼职,又或去福利院、敬老院帮助他人,这些都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形成独立、坚强的性格。

“吃苦”教育“吃”的是什么?

“在进行‘吃苦教育’之前,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避免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市区某中学心理老师毕恒婧认为,只要吃苦体验能够激发孩子的善良,对生活的认识,产生一些触动和思考就是不错的方式。

“不能让孩子把吃苦看成单纯的‘受罪’,这样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回到家里‘加倍补偿’。要避免在教育的过程中走极端。”毕恒婧说,吃苦教育需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对青少年来说,这里面需要有磨炼与挑战,同时是难忘而美好的。

“吃苦”教育“吃”的是什么?

“只有孩童内心的需要和挑战自己、适应艰苦环境的意识,‘吃苦教育’才是有效果的。”毕恒婧建议,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让“吃苦”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生活的全过程。

“吃苦”教育“吃”的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