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和弱者,誰才需要改變?


強者和弱者,誰才需要改變?

強者和弱者,誰才需要改變?這個話題,貌似有點問的有點弱智。在我們大多數人的思維感知中,強者已經足夠強了,或者佔領了一定高度,話語權,沒必要做出改變。反觀弱者,漏洞百出,錯誤不斷,才是急需要改變調整的一方。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正常人該有的邏輯和思維。但是,這真的是合情合理嗎?也不盡然,直到我看到了這麼一則故事,才更加論證了我的猜想。

故事很簡單,一對中年夫婦帶著未滿10週歲的女兒去郊遊,途中女兒做錯了一些事,犯了一些錯,媽媽看到後,嚴詞批評,態度很不友好,女兒也一時賭氣,跟媽媽對著幹。

這時,爸爸把媽媽拉過來,悄聲說:孩子犯錯了,你批評她,這個是沒問題的,但是態度要控制一下,不能太過嚴厲。更何況女兒現在正處於叛逆期,很多道理一時想不明白,但我相信她一定會想明白的。所以我們應該理智一些,適當做出一些改變。

結果,媽媽向女兒道了歉,女兒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我不禁反思,站在倫理制高點的媽媽,反而要率先做出調整,這是為何?

其實,細想一下,就會明白,作為成年人的媽媽,心智會更加成熟,調整做出改變會更加容易。而作為弱勢群體的女兒,經驗和積累都不足,犯錯是難免的,調整也會比較費勁。只有強者做出調整,做出改變,氣氛才能得到緩和,事情才能得到解決。

這也讓我明白了我這段時間的一個心結,自從有了孩子,便讓爸媽過來幫忙照看一下,但是總會有一點摩擦。這份摩擦是傳統思想和新式理論的對碰,是生活習慣差異的具象化,但是我也漸漸地明白了,每個人或者每代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習慣,我們不能左右,正如我們以後還可能會受到來自兒女的鄙視。

所以,事情要客觀的去對待,只要站在強勢一方,才更具備調整和改變的領先能力,這讓家庭,工作甚至社會,才能更加祥和。加油啊,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