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另类育儿书,让你陪伴孩子过“零遗憾”童年


亲子陪伴,是父母的一场修行。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它却奠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底色。因为孩子通过父母的陪伴,建立起对待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1、

陪伴对于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英国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笔下的故事《大猩猩》,描述了小女孩安娜十分喜爱大猩猩。但是她的父亲总是很忙,难以陪伴安娜。在安娜生日的前一晚,父亲送安娜的一只玩具大猩猩。

读完这本另类育儿书,让你陪伴孩子过“零遗憾”童年

绘本故事《大猩猩》

后来,安娜与玩具大猩猩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愉快地在森林冒险的奇幻故事。相反的是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安娜父亲的冷漠、严肃,只是送了玩具然后就把安娜推得远远的。这样做对于一个渴望有人陪伴的孩子来说,简直太让人伤心了。

读完这本另类育儿书,让你陪伴孩子过“零遗憾”童年

安东尼·布朗《我的爸爸》

发人深省的故事背后,还有埋藏着作者安东尼与父亲的一段往事。安东尼从小就与父亲学习画画,他认为大猩猩是“巨大强壮又非常温柔”的存在。而猩猩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他的父亲。


这本《大猩猩》也在1983年为安东尼赢得凯特格林纳威奖。猩猩和父亲,是他在一生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可见陪伴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不可磨灭的记忆。陪伴,甚至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命运。在澳大利亚一个调查中显示:全澳洲的爸爸每天抽出5分钟陪伴孩子,那么澳洲政府将可每年节省50亿澳币的开支,尤其是在降低青少年犯罪方面上的成效显著。

读完这本另类育儿书,让你陪伴孩子过“零遗憾”童年

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

那父母该如何做到真正的陪伴?推荐给父母阅读《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的作者李雪老师,她专注心理学10余年,创办“初心心理”社群。她以“爱与自由”,去阐述亲子陪伴的真谛。

《当我遇见一个人》全书通过五个部分,教父母从觉察自己内在的孩子开始,让父母放下评判,全然看见自己的孩子。同时,向父母娓娓道来,初为人父人母,遇见一个可爱孩子,如何做到真正陪伴孩子,同时疗愈自己。这个亲子陪伴的过程与说是遇见孩子,不如说是遇见自己、修炼自己的过程。


2、

亲子陪伴的误区有哪些?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是这么简单而美好。而《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的另类之处,在于它非常戳家长的痛点,解读了中国式家长在陪伴的误区都有哪些。

读完这本另类育儿书,让你陪伴孩子过“零遗憾”童年

第一,人在心不在的陪伴。小薇是一名由职业者,平时在家经常陪伴孩子,但幼儿园家长会,老师却说“是不是您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原因是孩子在课堂上胆小,发言不主动,也不太融入小朋友。小薇急忙解释说“自己平时很少外出,经常在家陪孩子。”

其实这个案例说明了,陪伴是一个取决于质量,而不是取决于时间的行为。并不是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重要的是,陪伴的时候参与孩子的游戏,了解孩子想什么,需要什么,才是有效的陪伴。

读完这本另类育儿书,让你陪伴孩子过“零遗憾”童年

《少年说》

第二,方式错误的陪伴。

在《少年说》中,有一个母亲陪伴孩子的错误示范,少年讲述家中有个天“惊”眼。原来这个眼是妈妈是为了监督孩子学习,把孩子卧室门上把手拆了,趴在门外监督孩子学习。经过孩子在天台与妈妈真情诉说,这位妈妈也认识到了应该对孩子适度放手,相信孩子可以自觉学习。

读完这本另类育儿书,让你陪伴孩子过“零遗憾”童年

第三,陪伴时总按自己的想法,改变孩子的行为。很多父母陪伴孩子时,会挑剔、指责孩子。孩子玩嫌弄脏了衣服;孩子吃饭嫌吃的太慢;孩子想吃肉,指挥孩子多吃菜;孩子在外面玩耍,开心地跑过来拥抱妈妈,妈妈说先去洗手。诸如这样的陪伴,大人和孩子都觉得很累。

父母为什么要改变孩子呢?因为父母总以“对错”去判断,当我们总在头脑中要求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就会找理由来证明自己才是真理。那么,有的父母不禁会质疑,难道我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也不行吗?

人不是机器,孩子其实有自己的节律。是父母的干预和阻挠,让孩子得不到他的需求,反而会形成坏习惯。问问你自己,假如你想吃糖,你的父母一直跟你强调吃糖的坏处,你会听吗?恐怕会趁父母不在家偷偷吃个够吧。

读完这本另类育儿书,让你陪伴孩子过“零遗憾”童年

假如父母此时给孩子满足,并且许诺孩子每天都可以想吃的糖时候,就可以吃到。孩子何至于贪婪?人都因为得不到满足才贪婪。

如果父母爱孩子,当我们看到孩子“不对”,忍不住去提醒、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先问问,自己这是头脑中的冲动,还是真的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毕竟没有人喜欢听大道理,更没有人喜欢被控制。

3、

真正的陪伴要做到什么?

父母要做到给孩子真正的陪伴,首先要看到真实的孩子,而不是坚持自己认为的对错。需要看到孩子的问题状态时,忍住不去提醒、教育对方,而是先停下来问自己,“我这样做是为孩子好?还是捍卫自我认为的正确?孩子真的需要我教育吗?我这一刻有没有在评判,觉得孩子不够好需要改变。”

读完这本另类育儿书,让你陪伴孩子过“零遗憾”童年

亲子陪伴

第二步是与孩子同频。试着将自己想象成孩子,尝试模仿孩子此时身体姿态,表情等,试着去感受孩子现在的感受。我们可能会借此了解一些孩子的想法,也可能没有头绪,但这种感受对方的感受,就是创造美好陪伴的开始。

读完这本另类育儿书,让你陪伴孩子过“零遗憾”童年

与孩子沟通

第三步才是开始沟通。交谈的核心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反馈给孩子。要注意,如果反馈的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是自己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

例如当孩子从外面玩篮球回来,高兴的向你诉说。此时假如你说“打篮球是个好爱好,能够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听了这句话,孩子泄气,虽然家长没有说错什么。

读完这本另类育儿书,让你陪伴孩子过“零遗憾”童年

作为父母应该观察,孩子因运动激烈跳动的心声,他红扑扑的脸蛋,感受他生命力正因此流动。“你看起非常开心,很高兴你喜欢玩篮球”只需肯定孩子的感受就可以了,无需加以“功利性”的解读,打篮球的好处都是成年人的“道理”。

回顾《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会发现值得深读和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作者李雪主张的是给孩子全然的爱与自由,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节律。假如父母用自己的固有思维教授孩子,孩子充其量不会取得超过父母的成就。不如让孩子从童年开始就具有自由探索思维,不强加阻挠,不评判对错。

有句话说的好“世间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是指向分离。”愿每个父母和孩子是彼此成长路上的好伙伴。


作者简介:刘艺,一个8年房地产广告的普通文案。没有特别爱好,读书、写作而已,看完文章想聊点什么请私信告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