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脈之一的古詩詞,能快速記憶但不能長久記憶,換個方式呢

“不讀詩,無以言”。古典詩詞將漢語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其語言特點或清新、明快,或含蓄、雋永,或生動、絢麗,或簡潔、自然,形式優美,內涵豐富。古典詩詞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智慧源泉,更是精神的支柱,是中華文脈傳承的形式之一。

中華文脈之一的古詩詞,能快速記憶但不能長久記憶,換個方式呢

中華詩詞幾千年,大浪淘沙,流傳到今天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是中華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詩詞很美,所以受到人們喜歡。之所以喜歡,是有了一定閱歷和經歷後,有一種體會與詩詞的意境有著高度的契合,再讀詩詞時,你會恍然大悟,原來古人早就給我總結好了。

小朋友們背古詩,想必家長們都體會過,那是硬背啊。背會了,一段時間又忘了。別說小孩子,有多少成年人到現在還能記得中小學學習過的古詩?他沒有經歷,沒有理解能力,沒有代入感,所以體會不到其中的美,記不住也就不奇怪了。

中華文脈之一的古詩詞,能快速記憶但不能長久記憶,換個方式呢

詩詞演唱

古代文人相聚,常呤詩作賦,引為最風雅之事。古人作詩,以吟誦為主,據說每種詩詞格式都有一個固定的韻律,小編猜想,搖頭晃腦可能是為了打節拍吧,又許是為了方便記憶?

但是,這種吟誦方式到現在似乎絕跡了。小編曾看到國內某自稱坐七望八的大師吟誦過,小編也曾聽朋友回憶他大學期間的老夫子教授吟誦場景,我們都有一種感覺,這是什麼鬼?與美根本就不挨著。因此,小編猜想,現在出現的這種吟誦方式,要麼就是當代人根據文獻資料自創的,因為誰也沒辦法去證實;要麼就真的是這個鬼調調,否則怎麼會失傳呢?

但古詩詞的另一種展現形式,似乎更得大眾喜歡,也更能加深記憶,那就是給古詩詞譜上新曲。且聽以下歌曲。

這是明代才子楊慎的一闋《臨江仙》詞,有多少人是通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播出才記住的?還有,多少人記住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這首詞是因為歌手王菲的演唱?

詞美、曲美、聲音美,缺了那一環,都不是這個味了,到底是誰成就了誰,現在尚無法判斷,也不需要判斷了。 寫到這裡,想起一個笑話,前些年的某天后級美女歌手,在聽到為岳飛的《滿江紅》譜上新曲的演唱後,興奮的問身邊工作人員,岳飛是誰,能不能讓他給我作詞?

這充分的說明了古詩詞譜新曲後的魅力。現在,有一個機構要幹一件大事,既然大家更喜歡演唱,而演唱更能加深記憶的話,那麼就給古詩詞譜上現代新曲,讓孩子們來傳唱,讓詩詞更好的融入孩子們的血液,豈不更好?

中華文脈之一的古詩詞,能快速記憶但不能長久記憶,換個方式呢

啟動儀式

2020年1月29日,搜星中國組委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啟動此項目,目前已組建了以評委為基礎的強大的團隊,包括中國大眾音樂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歌劇舞劇院等高校院團的教授、常年活躍在舞臺上的老歌唱家及國內一線的詞曲家,一同完成這一偉大壯舉。

詩詞演唱以教育部規定的必背詩詞為主,同時吸收其他最具代表性的古詩詞,並邀請小朋友一起演唱,以進校園、全國巡演、隨國家領導人一同出訪交流的形式進行推廣。

中華文脈之一的古詩詞,能快速記憶但不能長久記憶,換個方式呢

讀經典,唱經典

可以想象,小朋友們的天籟之音、老藝術家的深沉渾厚之音、古詩詞的內涵、適合的優美旋律、搜星中國16年的燈光影音現場佈置經驗,這將會是多麼美妙的畫面。

古詩詞換“新衣”、譜寫曲,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糟蹋,而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是增強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影響力,是增加孩子們的記憶,是為了更好的傳播中華文化。

搜星中國組委會向全國喜歡唱、演、舞、器樂及播音主持的小朋友發出邀請,只要你精通其一併且熱愛舞臺,歡迎勇敢的自薦,除了接受專業的良好培訓外,還有更多的適合個人特色的專項發展方案為你而備。歡迎評論區留言或私信交流。

中華文脈之一的古詩詞,能快速記憶但不能長久記憶,換個方式呢

總導演李元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