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流感戴口罩”入法,強制性措施利己利人

3月26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對《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提交二審,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增加了相應的文明行為的規定。戴口罩、分餐制、自覺保持社交距離等是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應當遵守的文明規範。北京市將“患流感戴口罩”等寫入法條,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社會上的不文明行為屢見不鮮,專家認為,文明行為的推進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明顯的艱難性和長遠性,要循序漸進地推進和指導。(4月7日《法制日報》)

  經過專家的公開建議、科普,口罩被認識是最佳的防護工具,在各地政府的強制措施下,均實施了出門戴口罩的防控規定。疫情令廣大民眾認識到戴口罩的重要性,能夠有效阻斷病毒傳播路徑,防範疫情擴散、蔓延,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助力全社會共同抗疫工作。如今,北京市將“患流感戴口罩”入法,意味著戴口罩將成為一個常態化行為,從道德層面上升為法律層面,市民需要依法遵守相關規定,在罹患流感後及時戴口罩。

  有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的噴嚏裡大約有30萬個微生物(病毒、細菌等),患呼吸道疾病時則呈數倍增長。醫學實驗證明,流行感冒病毒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如果病患不戴口罩的話,在公共場所咳嗦、打噴嚏,其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在2秒之內附著到扶手、座位、門把手等不停被人抓摸和觸碰的地方,可以在5分鐘之內把感冒病毒傳染給150個人。如果進行必要的遮擋,就會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減少感染概率。

  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是基本的常識性文明行為,亦是醫護人員所倡導的行為,已經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佩戴口罩保護自己和他人,也成為一項公眾義務,亦通過專家建議和政府強制措施,得到全社會的執行。顯然,為了防範流感等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儘可能避免飛沫傳染,有必要對佩戴口罩進行規定,通過法律來提醒公眾佩戴口罩,加強傳染性疾病防護,有利於大眾健康。

  同時,患流感戴口罩也是文明素養的體現,這本質上是為了防止將個人疾病,傳染給其他人,造成更多人受到疾病傷害,主動戴口罩乃是負責任的做法,利己利人。比如日本人就普遍養成了佩戴口罩的習慣,一方面是政府的長期倡導、宣傳,鼓勵國民在花粉過敏、流感時戴口罩,另一方面則是國民的自覺意識,戴口罩被認為是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是照顧他人、保護他人免受感染的必要措施,並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日本文化特徵”。

  顯然,北京市將“患流感戴口罩”入法具有探索意義,能夠有效約束市民行為,值得其它地方借鑑和效仿。如果各地均嚴格執行戴口罩規定的話,那麼在每年流感季節來臨時,患病市民都及時依法做好防護措施,就可以大幅度減少流感病毒的傳播,從而使得更多人得到保護,降低流感傷亡和醫療費用,也是為社會衛生防護做貢獻。(江德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