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 以產業 以發展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加速度邁向生物醫藥創新全球策源地


以創新 以產業 以發展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加速度邁向生物醫藥創新全球策源地


以創新 以產業 以發展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加速度邁向生物醫藥創新全球策源地


3月18日,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舉行2020年首場全球網絡推介會,來自全國10個城市及十大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以及世界500強和國內醫藥百強等120餘家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同步觀看。


吸引力從何而來?創新、生態、環境,這是多數企業給出的答案。


正如比爾·蓋茨所說——生物科技將像電腦軟件一樣改變這個世界。生物科技也正改變著成都的產業格局,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此落子。作為成都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核心載體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剛剛迎來4週歲生日,短短四年,這裡已累計引進項目139個,總投資超過1100億元,其中包括諾獎團隊5個、國家級院士團隊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51個。


時序更替,追光逐新。以生物醫藥產業為利器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打出了一張響亮的名片,正向著生物醫藥創新全球策源地昂首前進。


以創新 以產業 以發展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加速度邁向生物醫藥創新全球策源地


創新密碼何在?人才+平臺 激發生物醫藥創新活力

3月24日,位於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成都先導IPO正式發行定價,向四川科創板第一股衝刺。作為擁有全球最大的DNA編碼小分子實體化合物庫之一的藥物發現領域研發公司,成都先導的DNA編碼化合物庫包含了超過4000億種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通過自主創新研究已開發出10餘個處於臨床前不同階段的新藥項目,並將HDAC I/IIb項目成功推進至臨床Ⅰ期。


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一個個熱點正在迸發,不僅僅是DNA編碼,基因檢測、血液製品、抗體藥物、疫苗、細胞治療……各類顛覆性、改變人類健康生活的生命科學技術正醞釀著一個又一個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持續湧現。


以建設重大新藥創制轉移轉化示範基地為契機,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構建起包含靶點發現、藥物篩選、藥學研究、安全性評價、有效性評價、臨床試驗、中試放大等環節的共性技術平臺、成果交易平臺的“一站式”生物醫藥創新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還規劃建設了200萬平方米的科創空間,目前已建成符合GMP標準設計要求的60萬平米生物產業孵化園,引進先導藥物DNA編碼化合物篩選平臺、華西海圻新藥安全性評價中心、康諾亞抗體中試生產平臺等18個共性技術平臺。“今年還將積極引進昆泰、泰格等創新服務龍頭企業,大力推動華西GLP及新藥有效性評價平臺等重點項目建設,通過公司化運作、市場主導等方式聚集培養CRO、CDMO機構,快速形成新藥研發外包服務的企業群體和服務功能。”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方面通過打造技術創新、成果交易、產品申報、臨床應用四大平臺,形成“鯰魚”效應,激發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的活力,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另一方面牽手諾貝爾獎得主,加快匯聚國內外高端人才團隊,為創新資源提供人才支撐,目前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已聚集諾獎團隊5個、國家級院士團隊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51個。


創新引領作用下,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不斷激發新藥研發活力,截至目前共引進和培育新藥品種72個、臨床階段品種18個、1類新藥28個、臨床階段7個。2020年2月,成都市出臺《關於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實施方案》,將形成“一源雙核四帶”生產力佈局。作為雙核之一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正在向建成前沿創新核心引擎,強化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支撐作用,加快聚集世界一流創新平臺、科研機構、研發團隊和人才,打造國際創新高地的目標邁進。


產業生態圈體系如何完善?“四鏈條”帶動 加速生物醫藥產業集聚

“這裡有完善的產業生態,在全國乃至全球都非常領先的生物醫藥和醫藥器械技術是我們供應鏈的源頭。”美械寶醫美平臺創始人覃興炯這樣闡述選擇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落地的理由。3月11日,該項目迎來開工,同時啟動的還有18個項目,涉及產業鏈、供應鏈等多個方面。


在全球新一輪生物技術革命蓬勃展開、“健康中國”建設機遇期推進的背景下,一張白紙上崛起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正加快構建形成全球生物醫藥供應鏈服務中心、全球新藥研發外包服務交易中心、藥物及醫療器械國際臨床研究(GCP)服務中心、生物技術藥物全球外包生產中心、四川成都國際醫學中心等五大中心功能,不斷完善“四鏈條一社區一體系”(即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金融鏈,生活宜居國際社區,專業化精準化服務體系)為基礎的“4+1+1”產業生態圈,加速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在此集聚。


時間回到2019年11月,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啟動運營,助力成都打造國際生物醫藥供應鏈新樞紐。再往前半年,艾爾建公司完成跨國醫藥企業產品首次在成都空、鐵兩線通關,已經意味著生物醫藥供應鏈即將在成都實現從空運時代走向鐵路時代。


“建立好生物醫藥供應鏈,能讓成都成為‘一帶一路’新藥進口的第一站,為示範帶動西部內陸乃至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國際化提供‘成都樣本’。”上海浦東新區張江平臺經濟研究院院長陳煒表示。而成都成為全國繼北京、上海、廣州後第四個獲批進口生物製品(含批簽發品種)的口岸,成為中西部首家取得生物製品進口資質的城市,為建立生物醫藥供應鏈這一目標的實現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為此,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緊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契機,依託雙流航空港、青白江國際鐵路港聯運優勢,從頭部企業發展需求出發,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專業園區+綜保區+國際空鐵”的口岸功能體系,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球供應鏈物流體系,從全球範圍內配置要素資源。同時在前期與國藥集團合作的基礎上,積極對接引進國際知名供應鏈服務商,建立保稅倉、保稅研發中心、醫療器械加工中心等專業保稅平臺,加快實現“關內研發、關外交付、服務全球”,形成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生物醫藥供應鏈服務中心。


在以創新鏈賦能、以供應鏈通路的基礎上,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還通過“引龍”“育獸”“孵金蛋”強化產業鏈組織,引進諾峰ZENNOVA全劑型製劑工廠、綠葉血脂康生產基地等重大產業化項目,並瞄準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等高能級500強,力爭引進賽默飛創新中心、微創心通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生產基地等頭部項目。而在金融鏈方面,則創新保險政策試點。


人才怎樣找到歸屬感?打造產業社區 提供宜業宜居生活環境

“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生物人之家。既讓‘生物人’在生物城找到歸屬感,又為生物產業招引人才提供全週期服務,充分釋放企業激情,實現人生價值。”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未來的天府國際生物城不僅是功能配套完善、彰顯文化風貌、體現生態宜居的世界一流生物產業園區,更是功能複合、職住平衡、服務完善、宜業宜居的健康活力新城。


細數國內外科技園區,不論是美國硅谷還是法國索菲亞,在吸引人才方面,美麗舒適的宜居環境從來都不輸於其他。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如果說生物產業帶動“家”的繁榮與發展,那麼產業社區則讓這個“家”成為了真正的棲息地。


聚焦生物醫藥人才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特殊偏好,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按照“獨立成市”理念,堅持生產性配套同城化、生活性配套便捷化,著力打造具有生物產業特質的國際化產業社區,構建10分鐘範圍內辦公、生活、文化、休閒、生態的活動圈,便捷、精緻的7×24小時健康生活方式。


如今,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尺度宜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三生融合”空間體系已逐步呈現。走進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小學、幼兒園已建成開學,校園風景雅緻潔淨;湖畔餐廳、711便利店、彌遠咖啡等生活配套正式營業,為企業員工帶來便利;依託400畝永安湖生態綠心、錦江優質水資源及植被繁茂為生態本底打造的中央森林公園今年將投運,通過城市綠道系統,形成綠道慢行系統和生產、生活空間的無縫連接,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的人們有了休閒的空間,一個具備社交、娛樂、生活服務功能的複合型生活社區漸漸清晰。


四年時間,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迅速成長,一座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產業新城已然呈現在人們眼前。無論是越來越多新藥的研發還是越來越多重大項目的落地,都用厚積薄發的今天印證著過去四年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每一個階段都在成長的昨天;也預示了下一個四年,一個值得期許的國內一流、全球知名的生物產業聚集區。


以創新 以產業 以發展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加速度邁向生物醫藥創新全球策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