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倾向是,过分关注结果,只在乎孩子的表现。我们作为“执法者”、“监督者”的角色,经常这样约束孩子“不管怎样,你都不能哭闹呀”“不论如何,你都不能骂人啊”“不管怎样,你也不能不按时写作业呀”“不论如何,你也不能就这样放弃呀”。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孩子在经历着他们未曾经历过的环境,各种场景触发了他们的行为。很多情况下他们“暂时没有”更好的行为方式应对这些场景,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包括协调好“想要”和“需要”。

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承担起“引导者”“教练”的角色,察觉和发现各种场景下,孩子需要哪种能力,如何引导孩子的需要,如何培养他们应对这些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有动力、有能力用恰当的方法满足自己需求的孩子,才是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而通过自我否定来压抑自己需求的孩子,即便能够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很难成为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

关注过程,包括预测各种环境、场景,做好预备、回避、调整,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有好的行为,养成好的习惯。

保持警醒:“不重要”的时刻,最重要

在一些重要的时刻,或者当一件事情的结果很重要,不允许出差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也是预备大师。考试的当天早晨,孩子绝对不会像平时那样,忘带文具就出门。对于一个例行的、轮流的上台发言,每个孩子都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好准备,尽量避免张口结舌的尴尬。在老师面前,孩子都会尽量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会像在家里,或者小伙伴们在一起时那样放纵自己的行为。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然而,生活中大部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时刻,在这些场景下,孩子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和任何重要的结果联系起来。

某天上学忘记带水杯,孩子不会像一些家长那样做出灾难性的推断:现在丢三落四,以后学什么都是漏洞百出,做什么都会马马虎虎,工作之后不招领导待见,怎么能有发展机会,没有发展机会,高不成低不就,养活自己都成问题,说不定还得啃老…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孩子不会把每件我们强调过的事都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起床、穿衣、洗漱、吃饭、收拾东西、上课、作业、练习、运动、才艺、交友等等这些事情,哪个单独拿出来,都显得无比重要。但是放在一起,至多有一两个在某个阶段,或者某个时刻,才显得重要。

如果是生死攸关的事情,每个人都会调度所有的精力和资源把它做好。于是,我们就会有这样的设想:把一个事情变得重要,孩子就能做到。我们寄希望于把我们关注的这个事情多强调几次、提醒几次,孩子就应该能够做到、做好,否则打骂几次,只要这件事情在孩子心里变得重要,他终归能够做到。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可是生活中没有那么多高光的时刻,这些我们反复强调的事情放到日常生活中,它只不过是一件又一件事情中的一个而已,在某一个时刻,有很多事情都比它重要。

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时刻,把一件件不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也能做好。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提醒、唠叨,甚至打骂,明显不是应对这样挑战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不做某些事情,但是很难让孩子做好某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方法能够约束孩子不越过底线,但是不能激励孩子努力做到更好。

把一件件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做好,更好的办法是养成习惯。持续地做好一个特定的事情,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光靠提高动机来解决的。

适当回避:孩子无须接受太多挑战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为了避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回避容易诱发这些行为的环境。

每个人都善于回避给自己身体、情感带来风险的场景,或者自己讨厌的环境。比如,我们很晚回家,会尽量避免走昏暗、偏僻的小路;如果自己在减肥,就不会在沙发、餐桌、床边随意摆放自己喜欢的甜品和零食;如果我们讨厌某个人,就会尽量减少相处的时间,“最好不见”。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但是我们很少能抗拒一个令人愉悦的环境,更可能逗留在这样的环境中,而不是主动放弃,或者回避它。一部分原因是,停止做一件快乐的事情,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环境和诱惑之间关系,有根本性的误解。

诱惑是那些“想要,但不需要”的事情,它们在任何令人愉悦的环境中都会频频出现。然而我们却往往意识不到,狂妄地认为我们能够掌控环境,选择迎接诱惑,而不是走为上。我们总想测试自己对诱惑的抵抗力,在失败之后又要应付随之而来的打击和苦恼。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我们也时常犯这样的“戏剧性错误”。我们总让孩子面对太多挑战,总以为我们几句话就能点醒孩子,去战胜看似难以克服的困难。

我们从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走过来,那个时候保持专注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我们主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满足自己的渴求。然而在现在这个信息、工具极大丰富的时代,诱惑无处不在,对专注的挑战已经上升了一个数量级。当年只有“葫芦娃”,现在却是成百上千的高清节目争奇斗艳;当年只有街角的游戏厅算得上充满诱惑的地方,如今能看各种视频、玩各种游戏的手机、PAD,触手可及…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抱怨孩子不如自己当年那么争气“我可是做完作业才回”"做不完我宁可不吃饭,根本不用别人管"。而是要如何规划和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段和环境,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做好该做的事。

简单枯燥胜过惊心动魄,风平浪静地做好每件该做的事,才是我们真正该追求的成长之路。

做好调整:改变行为习惯,变得更好

很多情况,需要我们必须去面对,也有很多事,必须去做。

有时候很幸运,我们调整自己的行为,就得到了预想中的结果。但这是一个概率性事件,不会经常发生。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更多时候,我们的应对方法不是那么有效,甚至有相反的效果。比如看到孩子不爱学习、敷衍了事,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却采用了打骂、惩罚的方式;我们想改善和家人的互动关系,却一张口就成了不停地抱怨…

即便没有效果,很多人也会不加抑制地继续错误的做法,这符合人的情绪冲动的本能,也贴合过去被错误归因的经验。因为有小概率的情况,尽管我们一次次被困在同一种行为陷阱中,却依然取得了成功。然而这些错误做法并非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有的人自我描述小时候被父母打骂过,然后才开始好好学习,考上了个还不赖的学校。实际上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打骂可能会让他修正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但肯定不是他后来能够好好学习的直接原因,这么多年过去,只有被打骂这个事情印象深刻,所以做了这样的归因。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变得更好,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有一定的动机水平,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一定的练习,每个人都能改变行为,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之所以我们能做一件事,却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

培养每一个新的习惯,都相当于学习一项新的技能。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技能需要方法和练习。教孩子学习骑车时,我们不会扶着孩子骑两圈,就认为孩子应该学会了,再骑不好的话“不是太笨,就是没想学好“。我们会带孩子做很多练习,让孩子体验和学会应对各种不同的路况。

孩子养成新的习惯也是一样,比如让孩子按时写作业,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协调时间,不让各种事情和意外耽误写作业的时间;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提醒方式,让自己不会忘记或拖延开始和完成的时间;遇到难题的时候如何处理,才能保证按时完成,又能保证效果;情绪状态不佳的时候,如何应对和调节…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三步改造影响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骑车、游泳等这些技能,在有人指导的情况下,更容易做得又快又好。孩子养成好习惯也是一样,必要的指点,能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并且学会如何自律,养成更多好习惯。


总结:养育孩子需要我们更关注过程,掌握“教练式”方法,在孩子没有那么高的动机的情况下,也能引导孩子养成一个个好习惯,帮助孩子提高自律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