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隱形”重男輕女,比明面上的其實更傷女兒

先來說個真實的故事。

阿梅有個大她兩歲的哥哥,作為家中的幼女,她從小在物質上得到的東西並不比哥哥少。所以,在上大學之前,阿梅都覺得自己的父母就像他們自己說的那樣——“我們啊,對兩個孩子從來都是一碗水端平”。

不過上大學後,有了同宿舍女孩作對比,原本粗枝大葉地她發現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好像要比哥哥少一些,比如說她每個月的生活費要比哥哥少一些,她一個學期都很少接到父母的一次電話,但媽媽每星期會給哥哥打一次電話。“他們是愛我的”,對於這些細小的差距,阿梅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父母的“隱形”重男輕女,比明面上的其實更傷女兒

不過後來,阿梅漸漸覺得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似乎真的比不上哥哥。尤其是有一次,家裡的老房子換成了新房子,阿梅特意趁著國慶假期回家看新房子,卻發現兩室一廳的房子沒有自己的臥室,媽媽的說法是:“反正你以後也不在家裡了,買兩室的就夠了。”

反正你以後也不在家裡了”這句話讓阿梅覺得難過極了,她還沒有出嫁,就被父母排斥在外,當成了“潑出去的水”。

結婚後,阿梅有一次和丈夫吵架後回孃家了,父母說著女婿反正也不怎麼樣,乾脆離婚算了。阿梅說離婚後沒地方住,得回孃家住。爸爸一聽就立馬說:“那就別離了,你回孃家住你哥嫂會怎麼想啊?”

後來她說,爸爸的這句話讓她徹底看清了,雖然父母在物質上也沒怎麼虧待她,但骨子裡其實始終是重男輕女的,只不過,比起明面上的虐待女兒,他們的重男輕女顯得“隱形”多了。

父母的“隱形”重男輕女,比明面上的其實更傷女兒

“隱形”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兒,雖然沒受虐待,但其實同樣悲哀

“隱形”重男輕女的父母,通常都特別愛面子,在外人面前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重男輕女的,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重男輕女——但實際上,只不過是他們重男輕女的思想和行為比較隱秘罷了。

所以,當生活在“隱形”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兒如果控訴父母重男輕女,父母通常會覺得她矯情、自私、無中生有、無理取鬧、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孝……而這種家庭中的兒子,通常也不會覺得父母對自己是偏心的。

父母的“隱形”重男輕女,比明面上的其實更傷女兒

當然,在給父母養老的問題上,隱形重男輕女的父母早就想好了分配方案:父母“平等”地對兒子和女兒了,養老時兒子和女兒當然也應該平攤。

如果說顯性重男輕女家庭中的女兒,忍到能獨立生存的那一天就可以頭也不回地離開那個傷透了她的心的原生家庭,那麼生活在隱形重男輕女家庭中的女兒,只能對父母又愛又恨,繼續被原生家庭寒著心,卻又無法和它徹底地割裂

從這個角度來說,隱形重男輕女家庭中的女兒不被重視,不被理解,無法決裂,有苦卻說不出,其實更加悲哀。

父母的“隱形”重男輕女,比明面上的其實更傷女兒

蘇明玉能和母親開撕,隱形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卻往往不能

重男輕女的思想短時間內難以徹底消除,所有不被關愛的女孩要懂得與自己和解

重男輕女的思想存在幾千年了,雖然如今受到了男女平等觀念的衝擊,但不得不承認,這種封建糟粕思想短時間內不會徹底消除,也就是說,或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有很多女孩在原生家庭中被重男輕女的思想所傷害著。

既然社會現狀難以改變,那麼女孩們就需要內心變得更堅強一些,讓自己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這樣才不會被落後的思想“毀掉”。

父母的“隱形”重男輕女,比明面上的其實更傷女兒

如果父母對自己還算好,那就對父母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問心無愧就好,而不必百依百順;如果父母是樊勝美媽媽、房似錦媽媽那樣的,那最好離得越遠越好,否則只會被他們拖進萬劫不復的深淵,一輩子都無法翻身。

上一代人的思想我們或許已經再難以改正,但是,我們還可以做好自己。當所有不被關愛的女孩成為母親之後,最要緊的是,不要再對兒子和女兒區別對待,不要讓自己的悲劇在女兒身上重演

當所有的母親都能做到這一點,相信重男輕女的思想就不會再傳遞下去,女孩們也就能徹底擺脫這種思想的毒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