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浅析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

秦朝末年,北方匈奴的实力再次强大,到了西汉王朝建立的时候,匈奴已经拥有三十多万的强大政权了,西汉处于北方匈奴强权政权的威胁之下,西汉北疆的边防便是整个汉朝防务的重点之重,因此,西汉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就采取了一系列的边防策略来对抗北方匈奴,以维护西汉的政权。

西汉的边防策略可以分为“封王戍边”和“和亲弭兵”这两个,这两个政策的实行有一个界限划分,即为白登之围,白登之围之前实行的是“封王戍边”,白登之围之后则是 “封王戍边”与“和亲弭兵”两个政策一同实行。

一、“封王戍边”策略

西汉初期为了抵抗北方匈奴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当中,“封王戍边”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策略。西汉王朝在建立初期,刘邦分封异姓人为王是不得已的一个举动,因为在之前的战役中为了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为争取同盟军,笼络一些有实力的将领,共同击灭项羽,曾被迫或自愿的分封了几个王。

因此,刘邦比项羽更加深得人心,也就是说刘邦比项羽更加适合做君主,所以最后刘邦取得了政权,成为西汉初期的君主。在那时分封的异姓王有七个人,分封韩信为楚王,张敖为赵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信为韩王,臧茶为燕王,吴芮为长沙王。

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浅析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

图 | 刘邦

这些异姓王都是武艺高强、骁勇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楚汉战争中就手握重兵,占据要地,名义上与刘邦是君臣,实际是敌对关系,在后来局势逐渐安定的时候,刘邦肯定会抓住一切机会对这些异姓王进行清除。

在西汉建立初期,北疆的防线向内缩小,此时的西汉北疆中东区域是燕、代两国,这两国便成为了西汉实行“封王戍边”策略抵御北方匈奴的阵地,这对刘邦来说是一举两得,既可以借助异姓王的兵马来抵抗北方匈奴,也可以以此削弱异姓王的实力,由此可见, “封王戍边”政策便是如此应运而生的

西汉建立后,论功行赏,分封诸王,除了燕王臧茶以外,其余的异姓王都被分封到了其他地方。当时,燕国的首都在蓟,所以燕国所在位置是直面匈奴左贤王和他旗下的各部落的,位于前沿阵线。燕国在当时是在极为重要的防线上的,有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以对抗匈奴。

最后,刘邦在消灭臧茶之后,就让从小与自己一起长大的卢绾做燕王,也是托付他承担边防重任的意思。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便下诏书让韩王信迁都到太原以北,于是韩国就从颍川迁移到了太原。韩王信是已经逝去的韩国王族后代,在刘邦平定三秦王时就已经答应其让信做韩王,就这样,韩王信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复兴了韩国。

韩王信能够成为韩王,既是因为当初的怀王之约,也是因为其本身在刘邦麾下立下的战功件件。所以,对于韩王信这样的一个异姓王,用此政策来削弱他的实力也是一个良策,让他把迁徙首都至太原以北,靠近匈奴的北疆之地。

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浅析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

图 | 怀王之约

迁徙到韩国的时候,定晋阳为韩国的都城,但是韩王信为了更好的执行西汉王朝实行的“封王戍边”政策,更是上书

“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

要求将都城改设在马邑。因此,西汉初期,刘邦通过分封卢绾为燕王,将韩国迁徙到了代地,在这两个地方正式实行了“封王戍边”策略来抵抗匈奴。

但是这些受封在代、燕两国的异姓王他们作战经验丰富,可以担此大任,同时他们也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利。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财政,如果他们忠心于汉室,那么的确可以起到震慑边关、戍守边疆的作用,但是如果他们心存异心,背叛西汉,那么则会对西汉边疆产生巨大的危害。

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浅析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

图 | 西汉边疆图

刘邦在靠近边疆地区,逐渐废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就是为了消除这一危险的存在。实行“封王戍边”策略存在着重大的困境,即使是分封同姓王也会有一样的困境,比如说代王刘仲在遇到战争的时候就弃国了。所以此时,刘邦便会在心中慢慢的思索其他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来代替“封王戍边”策略。

二、“和亲弭兵”策略

白登之围这件事的发生可以说是西汉初期实行北疆边防政策的一个转折点,在白登之围之前实行的“封王戍边”策略慢慢失去主导地位,成为“和亲弭兵”策略的辅助措施。

白登之围发生后,西汉找了一个女子封为公主,以假公主的身份远嫁到匈奴与冒顿单于和亲,两国和亲之后,便放弃了交战反而开通了贸易。于是,“和亲弭兵”策略成为了西汉抵抗北方匈奴的主要策略。西汉出台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在白登之围发生的时候,汉高祖被匈奴包围,于是提出了和亲这一意愿。

“是时天下初定,新遭平城之难,故从其言,约结和亲,赂遗单于,冀以救安边境”

由此可知,汉高祖对于匈奴的和亲策略,既是对天下初定的窘迫,又是害怕与匈奴交战。因为在白登之围的时候,刘邦几乎是匈奴的俘虏,所以在这件事之后,西汉王朝统治者意识到,西汉暂时是没有这样的精力和和军事力量与匈奴进行交战的,于是推出了和亲策略。

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浅析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

图 | 和亲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说到的,实行“封王戍边”策略的实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分封在西汉靠近北疆地区的诸王可能联合起来反叛西汉,所以西汉王朝统治者必须另推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来应对“封王戍边”存在的危险。

就这样,当时的西汉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统治者在衡量利弊之后,北方的匈奴不能打,只能和平相处,要和平相处只能将公主嫁给单于才算是和亲,实现了和亲,才能够弭兵,所以说和亲策略在当时算作是一种约束双方的盟约。

和亲之后,极大地促进了农耕民族和游耕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汉匈双方都愿意努力维持友好关系,共同促进各自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由此实现了双方的和平相处,也就是说和亲实现了弭兵,证明了“和亲弭兵”的可行性。

三、“封王戍边”和“和亲弭兵”策略的并行

西汉统治者在实行“和亲弭兵”策略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之前实行的“封王戍边”策略

。在西汉内部,对于和匈奴是交战还是谈和,一直都是在激烈的争论当中,同意和亲的人认为这样一来有利于双方,实现互市,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反对和亲的人认为这样会让百姓忘记国难,还说要加固边城,训练军队。

因此,西汉王朝在实行“和亲弭兵”为主,“封王戍边”为辅的策略的同时加强了军事力量,大力扶持发展马业,培养上好宝马,组建强大的军队。

在汉文帝时期,匈奴曾经南下侵犯西汉,汉文帝便组织军队进行反击,同时汉文帝亲自出征。早在汉文帝初期的时候,就曾经巡视到太原,想要亲自带领军队攻打匈奴。

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浅析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

图 | 匈奴

后来汉文帝也曾经多次想要亲自出征攻打匈奴,或许就是因为汉文帝曾是代王,而代地在当时是西汉与匈奴交战的主要战场,承担着抵抗匈奴的边防大任。由此可见,西汉王朝在这个时候便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军队。

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一时期西汉的主要边防策略还是“和亲弭兵”,从汉高祖时期西汉王朝第一位公主远嫁匈奴和亲起到马邑之谋以前,总共有六位公主远嫁到匈奴和亲,实行“和亲弭兵”。

结语

西汉在面临北方匈奴的强大政权的威胁下,高祖刘邦分封一批异姓王,并将异姓王迁徙到边关戍守,是一种好方法,可以一举两得,但是也有极大的可能适得其反。都知道西汉韩王信的背叛和卢绾的背叛,给西汉边疆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新分封的诸王根本没有办法能够抵抗北方匈奴,因此,这就有必要修正“封王戍边”这一策略以维护西汉政权。

在西汉统治者的审时度势下,出台了影响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依靠不同生产方式生存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但是匈奴政权主要依靠的是游牧经济,而游牧经济有着极大的脆弱性,牲畜和人力经常不足以满足游牧经济的发展。

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浅析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

图 | 游牧

因此,对匈奴来说即使是在双方实行“和亲弭兵”,和平友好相处的时期,有些部落为了能够生存,还是会经常南下进行掠夺。西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决定发展军事力量,发展骑兵,也就是在实行“和亲弭兵”的同时实行“封王戍边”策略。西汉以后的历朝历代,在面对北方民族时,大多采用的也是武力与和亲相结合的策略。

参考文献:

《秦汉史》

《史记》

《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