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前幾天有一位朋友問我,經常聽到有人說牛一、牛二、牛三。這幾個階段各自有什麼特徵呢?如果當前屬於牛市,應該屬於什麼階段?這個話題挺有意思的,今天咱們展開聊一聊。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先說結論,如果當前屬於牛市,那麼就是牛一階段,後面還有牛二和牛三。

牛一階段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估值修復行情。在大熊市的時候,大家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市場估值是非理性的。隨著大熊市結束,政府救市政策出臺,投資者對經濟恢復信心,重新買回股票,估值就回歸了。

但牛一階段的交易者情緒,往往是帶有猶豫的。因為這時候的經濟數據,大概率還處於寒冬狀態。從任何一個角度都無法證明經濟已經觸底,而且也不可能證明。股市本身就是經濟的晴雨表,而不是說經濟是股市的晴雨表。

牛二階段是全面爆發時期。經歷過牛一階段的市場教育,市場風險偏好進一步修復。伴隨經濟數據觸底,企業盈利回升,估值與盈利齊飛,戴維斯雙擊時刻降臨。

牛三階段是全面瘋狂時期。牛一階段和牛二階產生的財富效應,不斷向四周傳播,場外的群眾聽見後紛紛進場。這時候的股價已經脫離基本面了,反映的是人們對股市美好未來的嚮往,泡沫開始形成。這時候的交易者情緒往往是瘋狂的,不聽勸告的。

下面這張圖可以比較清晰反映在牛市三個階段,普通散戶的心理變化狀況。不過圖例數據有一點不太準確,根據過往三輪牛市的經驗來看,牛一階段的漲幅<牛二階段的漲幅<牛三階段的漲幅。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下面我分別整理了過去三輪牛市的三個階段。第一張圖是2005年牛市,代表指數是上證指數。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第二張圖是2009年牛市,代表指數是中小板指數。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第三張圖是2014年牛市,代表指數是創業板指數。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從過往經驗來看,每一次金融市場的重大改革似乎都引發了一輪牛市,每一輪牛市都肩負著看似不同卻又十分相似的歷史使命。

由於暫時還沒有科創板指數,只好拿滬深300指數頂上了。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對比幾張圖後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①假設現在就是牛一階段,那麼最近市場成交量連續萎縮,很可能宣告著牛一階段已經結束。回看前面幾次大牛市的牛一階段,在結束的時候,都是伴隨縮量的。在橫盤一段時間後,成交量進一步放大,便會進入牛二階段。所以縮量是正常現象,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只是說明近期市場出現了分歧,可能要進入震盪期。

②回調時間有長有短,之前只有三輪大牛市作為樣本,數據論證也不充分。不過我們可以知道一點,一旦成立量再度放大,且突破前期高點,形成強突破,牛二階段很可能開始。在牛市之前,誰也無法保證這就是牛市或者這不是牛市。我們現在能分析得頭頭是道,是因為站在了上帝的視角分析過去的情形。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中國股市的“苦日子”何時結束?

破淨股數量的增減,對股市底部的判斷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簡而言之,破淨股數量越多,越容易說明股票市場的投資信心越弱,股市賺錢效應越低,當中國股市的破淨股數量達到一定規模級別的水平,則往往意味著市場拐點將至。

需要注意的是,從最近一段時期的情況分析,A股市場的破淨股數量已經創出了近年來的新高水平,但市場的築底壓力依舊存在。從實際情況分析,與破淨股數量相比,股市破淨率則更具有參考意義。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股票市場多年來呈現出持續擴容的趨勢,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持續增長,十年前的破淨股數量與十年後的破淨股數量,其所對應的破淨率已經截然不同。例如,十年前A股市場的破淨股數量有200家,但市場上市公司總數僅有2000家左右,則相應的破淨率達到10%。但,時至目前,同樣是200家的破淨股,但上市公司總數卻達到3500家以上,相應的破淨率卻僅有不到6%,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不少的。由此可見,與破淨股數量相比,破淨率的高低卻顯得更具有參考效果。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實際上,對於當前的市場環境,A股市場的破淨股數量已經遠超過200家的水平,並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水平。由此一來,雖然這些年來股市的擴容需求不減,但隨著股市破淨股數量的大幅攀升,相應的破淨率也呈現出顯著增長的態勢,而目前A股市場的破淨率已經達到8%左右的水平,而按照這一水平來看,已經超過了2013年股市低谷時期的破淨率水平。

縱觀2000年以來的股市破淨率表現,實際上存在一定的波動率。其中,2005年、2008年的股市破淨率非常高,最高峰值達到15%以上。究其原因,雖然當時股市破淨股數量僅有150至200家附近,但因當時股市容量偏低,由此大幅增加了股票市場的破淨率水平,而在特殊市場環境下,股市破淨率達到15%以上,這也是市場處於極端行情的真實寫照,而之後市場的快速上漲,也是對極端市場環境的理性修復。

步入2010年之後,股票市場的交易制度與配套措施逐漸完善,且股市容量呈現出快速攀升的趨勢。但是,反映到股票市場的表現身上,卻顯得更為穩健一些,而在此期間的股市破淨率也偏向於理性波動。

確實,從過去幾年的情況分析,在股市處於低谷時期內,股市破淨率也基本上處於6%至8%的水平波動。如今,雖然股票市場的築底壓力較大,且普遍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出現了快速下跌的走勢,但股市破淨率還是處於8%左右的水平,甚少出現2005、2008年那樣的極端表現。

9張思維導圖明白中國股市

1、股市導圖總綱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2、k線基礎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3、均線基礎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4、切線基礎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5、指標分析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6、選股方法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7、板塊輪動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8、統計分析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注意:導圖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把握突破形態,抓住行情爆發點(附選股公式)

以下有6種技術突破形態能夠幫助大家很好的實現,那究竟是哪6種突破形態能夠選到翻倍的個股呢?接下來我們就來進行逐一的介紹。

第一種形態:長期箱體突破

一般是出現在長期箱體震盪的股票,在業績出現加速增長或者行業景氣度暴發期出現向上,及公司基本面出現重大改變時股價出現大突破,然後一路上漲,這樣的走勢多則的話是可以漲到10多倍的,如下面的圖形。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像上面的這種圖形,大家可以看到該股在前面的時候是處於大箱體的震盪之中的,股價在漲停突破箱體的壓力線的之後,股價就出現了一路上漲的走勢,顯然是非常強勢的,而且後面的漲幅也是非常驚人的。

第二種形態:底部島狀反轉形態

底部島狀反轉形態的突破也是一種強勢的形態,它一般是出現在藉助大盤洗禮,當然還要有行業景氣和業績增長的預期下,在震盪的過程中或者底部構築中,出現島狀反轉形態,並且是突破向上,顯然這樣的形態也是強勢的。如下面的圖形所示。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上面這一張走勢圖形中出現了雙重的島狀反轉形態,顯然在島狀形態出現之後,股票就走出了上揚的走勢,也是非常強勢的,能夠走出這樣的股票,實現翻倍的問題是不大的,而且也精華藏會出現幾年漲十倍以上的大牛股。

這兩種形態在運用的過程中,大家還是應該結合成交量和基本面來進行綜合分析,只有各個預期都比較好的個股,相對來說它的漲幅才會更加理想。

第三種:舍線騰空。是指在經過連續的縮量單邊下行調整之後,在無重大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股價突然大幅高開,一般當天收盤價情況分為兩種:

1、高開收陰,不補缺口,則當天的低點或第二天開盤的低點是最佳接入點。

2、高開收陽,則衝高後再次回落到舍線位置時為最佳低吸點,隨之而來的是調整結束後的衝線上升行情。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第四種:小陽、中陽、必有大太陽牛股形態

為何小陽線散戶必關重點,因為這就是大牛股啟動之前的最為顯著徵兆。以往歷史上大牛股啟動前都會先出小陽線探路,主力主力吸籌後留下了痕跡,我們要做是抓到這些痕跡。在前段時間中葡股份(SH600084)就是這種標準的形態,連續出現小陽線、主力吸籌完畢之後股價出現連續拉昇!

如下圖:案例:中葡股份、曾經出現連續小陽線,之後開啟一輪主升浪行情!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第五種:商位串陰“一陽吞三陰”型

我們可以關注高位串陰洗盤的個股,若是股票在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平臺橫盤了,K線圖上連續拉出陰線,但是股價並沒有跌或者只是微跌,那麼這些陰線就被稱為是串陰。這往往是股價大幅拉昇的前兆。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第六種:突破上升三角形

1、兩次衝頂連線呈一水平線,兩次探底連線呈上升趨勢線

2、成交量逐漸萎縮在整理的尾端時才又逐漸放大並以巨量衝破頂與頂的連線,並且乾淨利落

3、整理至尾端時,股價波動幅度越來小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該股最大的優勢:一沒有追高風險,第二,技術上補漲要求強烈,錢是非常容易賺的。其實,只要有了好方法,要在股市賺錢是件很輕鬆的事。

職業投資者的8個炒股心得

首先,要學會方法,像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羅斯這些成功的大師們的理論一定要多看看,這也是形成自己投資體系的重要一環。我推薦一些書,聰明的投資者、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投資最重要的事、股市進階之道、非理性繁榮、漫步華爾街、證券分析、巴菲特傳、股票作手回憶錄、窮查理年鑑,還有很多這一類的書,這都是屬於入門必看的書。

其次,要努力學習,一些基礎的研究方法,比如會計學、審計學、宏觀微觀經濟學的一些基本理論等,這十分重要,建議可以把大學經濟學專業的教學用書看一遍。

第三,要多看報告,年報、招股書、研究報告都是必讀的,當然一開始自己沒有解讀的能力沒有關係,可以通過賣方報告、其他機構或個人的研報來學習。早幾年前,作為水平低下的初學者,我看報告非常“瘋狂”,每天都要閱讀大量的賣方報告,後期開始學著自己去看年報看招股書等。我覺得通過看大量的報告可以學習和補充宏觀、行業、個股的專業知識,這對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很有用。我也是看了大量的報告後才大致整理出一些“好生意”。當然作為初學者,面對大量的信息肯定有些茫然,但沒有關係,路是一步步走的,飯是一口口吃的,知識是慢慢累積的。額外說一句,雖然賣方不管是策略還是行業還是個股,有很多垃圾報告,但研報一定要多看,多篩選。具體的研報平臺可以選擇上邁博彙金。

第四,最好能對自己的操作或判斷做一個記錄,從操作的角度,你或許可以不投入很多資金,但一定要建立一個模擬的股票池,這就是你未來的金庫。就我來說,我建立的股票池(大約100個關注標的)已經持續了4年時間,這期間不斷地有股票進進出出,畢竟看對看錯都很正常,關鍵是要保持跟蹤,不斷地證偽、證實自己的觀點,同樣,最好能自己的觀點和判斷記錄下來,過段時間再去看看是否能證實。我經常會去看我過去寫過的東西,吸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

第五,初期一定要多參與交易(可少量投入),用實際的操作來證實自己的判斷和邏輯,學費該交還是要交,千萬不要悶頭搞研究,離市場太遠。記住股票有兩個屬性——企業屬性、市場屬性,既要會賺企業的錢又要懂得賺市場的錢。但一定不要去學什麼漲停大法,K線組合,波浪理論這些東西,多觀察市場情緒,多觀察熱門股的走勢,瞭解市場的情緒和人性、資金的流向和偏好。

第六,進入“高手們”的圈子裡,多和前輩們交流,比如雪球這個平臺就很好,當然有機會也可以線下交流,和“前輩們”一起去調研,這個階段要多累積人脈,累積資源。

一波牛市往往是這麼走過的!現在走到了哪一階段?

第七,有了一定的水平,累積了一定的資源之後,你可以想辦法加大投資的力度了(不僅是自己的錢,也可以嘗試幫裡別人的錢),當然這個階段,也要繼續保持學習研究的動力。

第八,反覆前7個過程:不斷的堅持看書,看研報,寫東西,認識高手,實地調研,慢慢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投資理念,對市場的看法認識、策略。當然這期間一定是艱苦且漫長的。堅持就是勝利。

至於要堅持多久才能小有成就,我覺得每個人天賦不同,需要的時間也不同。反正就我自己而言,我這些年來大部分時間的日常生活是每天睡覺6小時,吃飯外加其他時間2小時,我一不打遊戲,二不看電影電視,三不娛樂不泡妞,四很少出去玩。這樣的生活堅持了5年。投資這行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永遠沒有停下來的一天,你看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羅斯這些大師,除非金盆洗手完全退出不幹了,不然他們一直都保持學習思考的狀態。

我也勸想要做職業投資者的各位一定要想清楚了,做職業投資者真的很不容易,要堅持下來就更不容易了。其實大家完全可以不用那麼累,看好中國未來發展的完全可以買指數的ETF,省心省力。如果你想做一個有超額收益的職業投資者,找到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那麼我用我自己這些年的血淚史告訴你,這是一條無比艱難的路,甚至是一條不歸路,因為你努力了半天,很可能最後也沒辦法成功(跑不贏指數)。很多時候天賦、努力、運氣缺一不可,正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所以各位要想好了,要不要花掉你畢生的精力和有限的時間投入到職業投資這條無盡的道路上來。

盡力避免頻繁交易

投資者與市場之間是一個互動影響的關係,二者不斷地相互影響。但投資者對市場的感知和市場的實際表現往往會相反,每一次擇時成功的概率其實都不高,若再增加擇時的頻率,頻繁交易,成功的概率就更低,對組合收益的影響會更大。投資者的行為,往往加劇了市場的同向波動。

頻繁交易可能導致投資決策正確概率的下降,持有時間影響賺錢效應。投資者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在下跌時保持淡定、在上漲時敢於拒絕誘惑,降低頻繁交易對於淨值的損耗呢?

非理性行為普遍存在

基於對虧損和回撤的天然厭惡,大多數投資者極易在市場震盪或下跌時選擇降低倉位來及時止損或減少盈利回吐,然後通常又會等市場企穩之後再買進,這是基於怎樣的思考呢?

這有點類似於“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古訓,投資者通常會希望自己在安全的地方,遠離危險的地方,但往往這種想法會與實際不相符合。

例如,在淨值下跌的過程中賣出,會導致資產縮水,等市場企穩再進去,又會提高持倉成本,這其實是大多數投資者慣有的思維。這種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追漲殺跌行為的存在。這種交易往往損害了持有基金的最終收益,是比較常見的,很可惜。如何理解投資者基於理性思考而導致的非理性行為呢?

我們根據投資者交易的行為特徵將投資者分為“價值交易”和“趨勢交易”。價值交易者較為嚴格的遵循價值迴歸的原則,秉承巴菲特說的:不要僅僅因為價格下跌就賣出價格被明顯低估的資產,那是非理性的做法,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卻很少;相對的,另一部分投資者牢記傑西·利弗摩爾的教誨,尊重趨勢,堅持浮盈加倉和虧損離場。

投資者一般都懂技術分析,尤其是大多數個人投資者,樂於鑽研圖形和技術,會用一些指標進行交易判斷;而即便信仰價值投資的投資經理,在倉位管理上也難免進行趨勢交易。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短期來看,市場上漲的時候,投資者的情緒是樂觀的,市場下跌的時候,投資者的情緒是悲觀的。反過來也會發現市場有這樣的規律,投資者情緒持續樂觀時,市場往往已連續上漲了一段時間,投資者情緒持續悲觀時,市場往往已下跌了一段時間。

其實投資者與市場之間是一個互動影響的關係,就像反身理論所講的:投資者根據掌握的資訊和對市場的瞭解,來預期市場走勢並據此行動,而其行動也反過來影響、改變了市場原來可能出現的走勢,二者不斷地相互影響。但是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的資訊,再加上投資者會因個別問題影響其認知,令其對市場產生“偏見”。

正是因為對市場的這種“偏見”,投資者對市場的感知和市場的實際表現往往會相反,因此每一次擇時成功的概率其實都不高,如若再增加擇時的頻率,即頻繁交易,成功的概率就更低,對組合收益的影響會更大。投資者的這種思考和選擇,往往會加劇市場的同向波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