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女与李莫愁的“情”

金庸先生写的众多武侠小说中写了无数给人印象深刻的女性;有的恶毒,有的善良,有的痴情,有的绝情。但无论怎样,她们无不与“情”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当属小龙女和李莫愁了。看似对立的两个人,她们的命运竟都是因为一个“情”字。

小龙女与李莫愁的“情”


从古而今,凡尘中的无数女子无不向往月宫的美好,嫦娥于是飞到了月亮,可一去却是没有年头的落寞。天上的仙女总羡慕人间的喧嚣,于是七仙女来到人间,人啊,总是会忘记高处不胜寒,可是小龙女呢?身在凡尘,她的寂寞如天际的云。直到有一天,她幽幽的从古墓中走到这阳光下,逐渐蜕变成了有着喜怒哀乐的女子。

如果问许多男生,他最喜欢金庸小说中的哪一个女主角,也许会有许多种不同的答案,但是,小龙女恐怕会占到很大的比例,或者说是小龙女这种类型的女生会符合很多男性心目中的女神。在《神雕侠侣》中,修炼“玉女心经”一直到16岁的小龙女在古墓中心如止水,守着那与生俱来的孤寂,似乎没有凡人的一切情感,主仆之情、欲望之念、情爱之欢......从创教以来,古墓派的女人们坚守着内心的平静、平淡、平常。

小龙女一身白衣,苍白而秀美绝俗的面容,肌肤如冰雪,步态若弱柳临风,这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藐菇云山有神人焉”,这是她难以描绘的神韵。神人终究还是人,是活色生香,有血有肉的人性的人。

小龙女与李莫愁的“情”


小龙女的神性与杨过的人性在此一刻就开始碰撞并摩擦出了星星点点的火花。一个静若止水,一个心热似火,由冷到微热,由杨过的油腔滑调到小龙女“脸上微微的一红”,真实的变化已经在快速的发生了。

在杨过没有进入古墓之前,小龙女和她的古墓躲避着人间鲜亮色彩的描绘,但古墓派同样是江湖的一部分,人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杨过闯进了她固守着的孤寂的天堂。恍然间,空泛着冷冷光彩的那一双眼睛便灵动起来了。朝朝暮暮几年,才体会被人爱、怜惜的境界。我想这便符合了一个道理:“境由心造。”

有的人便会开始品读这个意境。真的,心变了,一切都会随着而变。当时过境迁,你回首往事,不论欣赏悲苦,我想大多人都会微微一笑,便带过了曾经喋喋不休的千言万语。以前爱的可能不喜欢了,以前恨的,现在也只剩下了淡淡的回忆而已。好比身在异国他乡,到了过年过节,你总感觉天上的月亮竟会没有家乡的漂亮,其实月亮同是那一轮月亮,看月的人也是那个人,只是看月的那个人的心境已经变了。

在绝情谷底生活了16年的小龙女,又回到了古墓的时候的孑然,我想她的心是完全不同的了,那个把爱情植入了她的心底的男子让16年的岁月充满了期盼。不然,已经习惯了古墓生活的她终老于那深谷底又何妨呢?

如果说起金庸众多武侠小说中痴情的女子,我想有人会说,穆念慈、郭襄等等;但若要说痴情到发狂,不能自已的,我想非李莫愁莫属啊。

如果说《射雕英雄传》是悲悯人世苦难的英雄慷慨之“义”书,那我想《神雕侠侣》则是柔肠百转品味红尘才子之“情”书。这是一部大情书,以情为主旨,幻动的情字,令我们怦然心醉的相思和怅惘,竟轻易而优美地从李莫愁这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口中说出,真不知作者是以何种深刻的感想和寓意写来的!李莫愁因失恋而激愤,将一个圣洁美好的“情”字酿成一一幅变质的毒药;以至当我们看到那一对白雕双双坠崖而死时,不禁使读者精神一振,那一句“情为何物”似乎就要扑面而来。

其实,李莫愁又何尝不明白自己的爱早已化为了满腔的恨而殃及池鱼呢。然而,在炽烈的爱得不到温暖的回报时,她越走越远,远到了执迷不悟。我记得曾有人这样说过:“一个执迷不悟的人是一个不会改变主意也不愿改变主意的人。”我想李莫愁也该是这样的吧。

小说开头,写李莫愁道:“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右手,瞧着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什么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

这里,先让大家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叫明慧的和尚在一座深山中修行。可是每当他打坐入定时总会遇到一只蜘蛛来捣乱,使得他无法静心下来修行。

明慧很苦恼,于是便去向祖师求教道:“我一入定,那只大蜘蛛便会出现,无论我怎么赶它,可它就是不走,请祖师指点弟子迷津。”

于是祖师让他下次入定时拿一支笔,等蜘蛛出现时就在它的肚子上画一个圈,看看它到底是何方怪物。明慧照办,画完圈后,蜘蛛就走了,他也安然入定。可是等明慧出定一看,赫然发现圈竟然是画在了自己的肚子上。

这则故事只是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不同的人当然是会有不同的答案的,经历不同,感悟不同,理解自然是不同的。但在我自己看来,人生中一定会遭遇到很多很多的困扰和烦恼,然而,其中最大的困扰往往是来自我们自己,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所以,每次当我看到李莫愁朱唇浅起: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我仿佛听到一声深深的叹息痛到无底的心窝。

小龙女和李莫愁同是古墓派传人,一个是师姐,一个是师妹。

小龙女善良、单纯,与尘世间没有一点交集。而李莫愁却是一个背叛师门的叛徒,她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被称为女魔头。她们两个竟是如此的相对和矛盾,但是金庸却给了她们一个相同的特点,这就是痴情!小龙女痴情的是痴情于自己的徒弟杨过,是人们所谓有违伦理道德的不论之恋;而她之所以能坚持这样的痴情,我想除了她与杨过的感情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与这尘世没有过多的交集。而李莫愁则是痴情于一个痴情于别人的男人。从这里看来,李莫愁是可悲的,是可怜的。李莫愁爱错了人,于是这种痴情便疯狂起来,痴情决定了她后来的一切行为,从而也导致了她悲惨的结局。而对于小龙女,可以说是她爱对人了吧,于是她的痴情便被无数人羡慕;但不管怎样,小龙女和李莫愁都深深地植入了无数读者的心中,只是一个多了些羡慕,而另一个却是满腔的惋惜和可悲。

“问世间,情为何物?”尘世中来来去去的无数人在遥问着、寻着、叹着,前赴后继,但却永无止境。

面对李莫愁般悠悠的情殇,江湖人难道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一个老者给一个失恋的男孩讲了这么一个寓言:从前有一个人,用鱼缸养了一条最名贵的金鱼。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这个人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站在鱼缸前诅咒,眼看着金鱼失水而死;而另一个则是赶快拿一个新的鱼缸来救金鱼。两个答案,问,你会怎么选择?男孩说:“当然是赶快拿水来救金鱼。”“这就对了,应该快点拿水来救你的金鱼,给它一点滋润,救活它。然后把已经打破的水缸丢掉。一个人如果能把诅咒、怨恨都放下,才会懂得真正的爱。”他还说,曾经的心痛会永远地停留在心里,心痛其实也是很好的,证明养在心里的金鱼依然活着。 只是可惜了李莫愁,若晚生几百年,不然听了这语言也许会得到些启示。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几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道尽了多少凄楚!

李莫愁也好,小龙女也罢;亦或是你我这些普通的读者,一个“情”字,不知迷惘了多少人,不知还有多少人还在梦里寻寻觅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