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夏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乐队的夏天》第一季昨晚正式落下了帷幕,最终的Hot5也并不出人意料。主创人员已经正式发出了第二季的号召。节目的气氛一片欢乐,祥和,而我却还有些话想说。

Party is Over!

这个夏天的音乐综艺市场本来就很热闹,光爱奇艺一家就有《我是唱作人》、《中国新说唱》、《乐队的夏天》三档节目,加上腾讯的《明日之子3》,优酷《这就是原创》,加上已经归来的《中国好声音2019》和据说即将上线的《一起乐队吧》,音综迷们真的不用担心没得可看。

但在这种似乎仍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中,我却有一种越来越深的感觉,就是“音乐综艺时代即将过去”。

回想七年前,《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横空出世的时候,不仅开启了音乐综艺的新时代,也触发了全国的卫视体系、以及流媒体端的军备竞赛,大家不吝重金从海外购入模式,或自主研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几乎是以往的几十上百倍,似乎一夜之间中国大陆的综艺节目就升级换代了。这让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港台地区的综艺制作者们情何以堪。

然而,回想起来,我们会发现这些年的音乐综艺虽然给了音乐行业的人更多的曝光机会和饭碗,但对提升整体的音乐水平似乎意义并不大。显而易见的是,如今的音乐排行榜越来越没人关注了,大家反而更重视抖音上什么神曲火了。靠综艺和影视剧让歌曲出圈仍然是效率最高的推送方法。

《乐队的夏天》:夏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音乐,向钱进

2013年11月,广州恒大在天河体育场赢得了第一座亚冠奖杯。在之前韩国首尔举行的与首尔FC的第一场决赛前,两国媒体的口水战也进行的正酣。韩国媒体吐槽恒大的金元足球战略,说:“足球不是用钱踢的。”对此,当时的点评嘉宾白岩松回怼说:“足球更不是用嘴踢的。”

6年之后,白老师来到了《乐队的夏天》总决赛,并以资深乐迷的阅历和央视名嘴的口才惊艳了全场。

自2012年《中国好声音》之后,工业化的综艺模式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音乐行业各个领域,流行演唱,原创,音乐剧,说唱,偶像组合,直至现在的独立音乐、摇滚乐和乐队。

对于这次乐队的“出圈”,我依然秉持乐见其成的态度。对于资本行业的驱动力量,领教过这些年的音乐综艺市场的我们根本无需怀疑,所以,我觉得乐队接受资本的“招安”无需扭捏,心态放平很重要。

但这并不是在宣扬“既然你无力反抗,还不闭上眼好好享受?”音乐这架大机器在之前若干年没有得到资本的有效润滑和推动之前,已经锈迹斑斑,积重难返。固然这里面有大环境的问题,有市场机制不健全的因素,但是音乐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就像恒大依靠金元战略能够迅速让球队成为亚洲第一一样,综艺与资本捆绑的这艘超级战舰也让之前奄奄一息的音乐行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是,就像国家队还是迟迟打不进世界杯,足球必须要用钱踢,但也不能只是用钱踢。音乐也是一样。

首季魔咒

自从工业化综艺模式开启以来,“首季即巅峰”的魔咒几乎成了所有综艺节目逃不过的宿命。甚至有些节目变成了“开始爆款,中段衰落,尾段扑街”。

由于这些年来的音乐综艺大多采取成熟的引进模式,从经验来说,逐步积累的过程大大缩短了。比如在工业化模式开启之前,往往是“二季即巅峰”。比如大家熟悉的超女模式,2005年超女是各季的巅峰,2007年快男虽然是第一季,但其实湖南广电在2003年就做过第一季的“超级男声”。

而在这些年来的音乐综艺里,“二季巅峰”的情况也出现过,比如《中国好歌曲》第二季最为精彩。这固然是因为好歌曲的原创音乐综艺模式是之前没有人尝试过的,经验积累需要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原创音乐积累的厚度需要时间去发掘。

比如西北鼓王赵牧阳在第二季的好歌曲上以一曲《侠客行》技惊四座,却坦白说其实节目组第一季就找过他。结果他以为导演是在瞎闹,斥道“别丢人现眼了!”

《乐队的夏天》:夏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和他一样,很多原创音乐人也是在电视上看到了第一季好歌曲的成功,才放下了顾虑,因此我们才能在第二季的好歌曲上看到那么多优秀作品如百花齐放一般井喷。

可是到了第三季,歌曲的质量却又有一个明显的下滑。根据我的感受,这应该是很多音乐人看到节目“出圈儿”了,“专门”为之定做了一些歌曲。

就像赶考应试一样,这些歌曲虽然本身的品质也算精良,但却缺少一些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也是流行音乐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所在,就是凡是最好的作品,往往并非“精心设计”的结果,而是在你最窘迫不堪、最濒临崩溃的时候,反而能激发出最大的能量,写出洞彻人心的作品。

台湾有一个音乐综艺的发烧观众甲霸,曾完整的评论过第一季的《中国好声音》。他曾经总结过,台湾综艺的选择标准就是三条:一是:情感>技巧;二是:自然>刻意;三是:突破>安全。

我一度很不以为然。过去,我一直认为精良的技术可以替代这种优秀音乐的自发性和偶然性,情感和自然的效果也是可以“做”出来的。后来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听众都对音乐表达是否自然、从心而发有一种本能性的鉴别能力。这种能力跟是否专业无关,只跟人的阅历、感受能力有关。

而原创作品也是一样,因为过去那么多年音乐行业的凋敝,很多人放弃了音乐。还有一些人在努力坚持,他们在窘迫的情况下写下的音乐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只是缺少一个展现的机会。

而这些作品也像库存一样,当音乐综艺以批量、集合的方式将其一起推到你面前时,固然能极大提高节目的可看性,但对库存也是一个极大的消耗。好歌曲只办了三季,而好声音虽然到今年已经是第八季,但选手整体水平已江河日下。更不用说《歌手》,本来就是回炉再造的节目。

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

人才和优秀作品的积淀,是需要时间和长远布局的。这正如若干年来的中国足球一样,到今天为了提高成绩,已经不得不使出“归化球员”这一最后杀招。

同样,乐队/独立音乐圈虽然这些年一直在主流视线之外的领域发展,积淀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和作品,但这也一样是存量。很多人以为他们“高冷”、“不屑”跟主流市场玩。结果当乐夏的节目组找到他们时,很多人的反馈却是:“早就应该有这样的节目了”,“我们一直等你们来找我们。”

既然双方是一拍即合,那么乐夏当然要持续的办下去,而且还要再接再厉。已经有人在提名下一季的乐队,而且按照乐队圈的板凳厚度,想来这个节目再办个两三季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前途就一片大好。除了综艺的“首季魔咒”外,还有一个就是大家担心的“资本异化”问题。

独立音乐/摇滚圈之所以吸引人,自然跟它这么多年来“对抗”主流音乐审美、对抗商业法则有关。但这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资本的引入就一定会让音乐“异化”。比如我们看到的一些乐队,如刺猬等,都是非常“会比赛”,既能坚持自己的风格,也能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这样的乐队就是天生吃这碗饭的。

那么忧虑来源于何处呢?新裤子彭磊高唱:“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他不伤心!”而对于996的上班族来说,没有文化有什么可伤心的?没有钱才让人伤心。

未有天才之前

这些年的音乐综艺已经证明了,综艺本身只是一个平台,或者如纳斯达克一样的上市机制,本身并不能创造新的东西,只是给音乐和音乐人一个机会让更多的人看见。现如今我每看见一档综艺,就仿佛看到一把把锃亮的镰刀或者联合收割机一样,所到之处,麦子纷纷倒下。

刺猬的子健靠《乐夏》终于成了市场宠儿,可以不再从事程序员的工作。可是在访谈中,他却坦诚,上班对他来说不仅是糊口的方式,上班族的职业与生活、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正是他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这又一次印证了优秀的音乐表达来源于生活的逻辑。

衣食丰足、养尊处优是我们每个人都憧憬的生活状态。但是对艺术创作来说,多舛的生活磨砺却往往是最好的磨刀石。固然我们没有理由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让乐队处于吃不饱饭的状态,但同时,我们也需思考,资本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入行业,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助推剂而不是收割机?

鲁迅曾说过,在稚嫩的幼苗上驰马,是快意的但也是恶意的。这次乐夏上,专业乐评人成了“众矢之的”,被口诛笔伐。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乐评人大多是被节目组挡枪了,要说搞坏中国的流行音乐,太高看他们的能力了。

同时,鲁迅也说过,天才的诞生需要土壤,在诞生天才之前,还需要洒下种子。现在很多自媒体文章,往往开篇都是:199X年,高晓松在哪里干嘛,张亚东在哪儿干嘛,朴树在干嘛,窦唯王菲如何如何。

不知道大家看这些文章有没有一种感受,就是八九十年代那批人真是闲哪,为了一盒专辑、一本书、一场音乐会或者一个姑娘可以走南闯北。而那时候人是否都这么闲呢?其实有忙的,就是那些忙着“下海”的老板们。

二十多年后,曾经起早贪黑的老板中的成功者,已经成了人生赢家,而玩乐队的还在替孩子洗尿布还是拿吉他之间犹豫纠结。自从踏上金钱驱动的不归路后,大家都越来越忙了,没时间听歌,没时间练歌,没时间写歌。

所以Netflix老大说他们的终极竞争对手是用户的睡眠,我觉得这句话在中国是不对的。他们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是用户的老板。

我们的时代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七八年里,音乐综艺盘活了音乐市场,但并没有让音乐本身得到真正实质性的进步。

同时,爆款综艺越来越少,出圈越来越难。当各种音乐类型都已被各类节目瓜分完毕时,还有多少存量可以挖掘,又有多少新鲜的看点可以吸引眼球呢?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音乐综艺还会继续,但音综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的音乐发展,我个人有这样一些浅见:

一, 地方文化的进一步挖掘。这次乐夏上九连真人的表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兴趣。事实上,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有很多地方文化有待整理和开发,这是个庞大的宝藏。同时,这些文化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主流视线,既是音乐问题也是商业运作问题,我想在这方面这次乐夏已经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

《乐队的夏天》:夏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二, 音乐视觉化的趋势会延续,但不一定是以综艺的形式,音乐剧,音乐电影或者沉浸式体验秀可能都是很好的方向。

三, 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合可能派生更多新的音乐类型,但新的音乐类型并非无的放矢。它一定围绕着新的生活方式展开。

如果没有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展望和实践,那么再多的新音乐也只是空中楼阁,这与三十多年前打开大门向外看不一样,那时候新的音乐和生活方式如西洋景一样,栩栩如生地摆在我们面前。

而如今并没有一个触手可及的东西,我们的时代来的猝不及防,她包含着未知,悸动,慌张和不安,正如每个时代的到来一样,从来不会在你做好准备时来。而你所做能做的,也只是张开战栗的双手,尽可能地拥抱她,像拥抱爱情那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