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

每个人都会有羁绊,都会有一个方式想要去解开那个心结。你不能说哪种方式是最好的,哪种方式是最差的。只有自己认为最有缘的才是最自然的。

塔尔寺,藏传佛教的名寺,与甘肃拉卜楞寺,西藏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并称为“格鲁派”六大寺。塔尔寺山势雄伟,风景秀丽,建筑风格很有特色,历史文化悠久。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

塔尔寺是先有树,后有塔,最后才有寺,相传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之时,母亲番萨阿切在铰断脐带时,滴了三滴血,后来此地便长出一株菩提树。后来宗喀巴大师移居西藏,其母亲常常想念儿子,宗喀巴大师考虑自己修行未成,又教务缠身,便修书一封,告诉其母在菩提树旁修建一座佛塔,见塔如见人。后人为护塔护树,又修建了一座大金瓦殿。这既是塔尔寺先有塔后有寺的缘由,也是该树主干包于银塔内的缘由。 如今,众多黄教信徒仍不惜长途跋涉,来此朝拜,以示虔诚。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

塔尔寺广场,就是八座如来宝塔矗立的地方。如来宝塔又称为“善逝八塔”。仔细观察这八座塔造型各不相同,雕刻的图案花纹亦不相同,是因为它们是为了纪念和赞颂释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而建造。八座塔分别代表着八大功德之一,自东向西为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一朵莲花);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正觉);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四谛法轮);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槃塔(纪念释迦牟尼入涅槃,不生不灭)。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

公元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一百八十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直到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倡建静房一座修禅。17年后的公元1577年,复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形成了最初的规模。因其先有塔后有寺故称塔尔寺。

塔尔寺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寺内殿宇错落有致,金碧辉煌,气势恢弘。建筑形式总体上涵盖了汉族宫殿式以及藏族平顶式的风格,独特的是,塔尔寺的建筑形式囊括了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时轮金刚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等,多重形式、风格组合在一起造就了这里举世无双的汉藏艺术相融合的建筑群。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

寺院里有一座典型的二层藏式建筑,跨过佛的肩膀进入其中方知别有洞天。此殿为塔尔寺的大经堂,为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不说其近两千平凡米的建筑面积,但是殿内的一百六十八根柱子就已经让人瞠目结舌了。

塔尔寺的著名不仅仅是上乘的佛法和恢弘的建筑,更有艺术上的“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

酥油花得由来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创建了雍仲本教后改变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包括改变了杀生祭神等等,而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减少了杀戮。由此,酥油花便有了最初的起源。

塔尔寺的酥油花相传为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组织制作了大型立体人物群像的酥油花供奉于佛前。此后,酥油花传入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在此相沿成习。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

每年都将由“上花院”和“下花院”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负责完成。其规模的巨大、人物造型的细致、故事情节的丰富都是空前绝后的。

遵从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表现手法,在一个有限的时空内表述着不同的故事。整体色彩艳丽非凡、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着实是一门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作为礼佛、敬佛的的法器,它不需点燃也可获得如酥油灯般的福德。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

壁画为我国宗教传统艺术之一,塔尔寺的壁画则是我国佛教绘画艺术的宝库之一。于寺内的殿堂、瞻廊、回廊、前廊等处绘有不同内容不同大小的壁画近千余幅。其内容和人物大都取材于佛经故事和密宗经典,与汉画不同,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塔尔寺的壁画之所以被称为一绝是因其颜料采用石制矿物染料,色泽绚丽,经久不变,人物性格以冷暖调区分。和善安详者以暖色调色彩绘制,凶煞狰狞者以冷色调绘制。于壁画前静赏片刻,你会为其鲜明的神佛鬼魔性格所惊叹,你会为其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所惊叹,你会为其明艳绚丽的色彩所惊叹。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

堆绣本属唐卡的一种,因其将绸缎布料事前剪裁成所需的大小佛像及周围点缀的图案,然后再用羊毛或棉花之类填充起来,再利用粘贴、堆砌的手法绣于幔布之上,形成了具有色彩纷呈、栩栩如生、立体浮雕等视觉感受的独特唐卡。也正因为它独特的手工艺,使得堆绣成为了塔尔寺绝无仅有的“三绝”之一。悬挂于大经堂中的“十八罗汉”最具代表性,只是这门技艺如今已近乎失传,实在令人心痛惋惜。

人啊,总是想着把一切都看透,却不曾想带着看透一切的初心是无法看透一切的。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缘啊,无始无终,无生无灭缘,无起无落,无聚无散,有时却又只是预谋邂逅罢了,而这良苦用心的预谋谁又能说他不是缘呢?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

每一个到来这里的游人信众想必都有着一份虔诚的心,胸怀着善念和大爱,于世界各方汇聚此地,这些善也就都汇聚于此。这里成为一方宝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晨光漫漫着映烟霭弥散。禅香沁鼻而后梵音绕耳,或许是一场来世故命的缘起缘落,于今生此刻,注定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