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战略核潜艇船厂“沦陷”:总裁确诊,或影响哥伦比亚级研制

​通用电船总裁确诊:是否影响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建造?

【每点新防务(1063期)·4月8日】:2020年4月4日,目前正承担美国海军下一代战略核潜艇研发工作的“通用电船”公司总裁,被证实确诊。通用电船是美国最大的潜艇制造商,自从1934年首次为美国海军建成第一艘SS-171号柴电动力常规潜艇至今,已经为美国海军建造了大量常规潜艇与核潜艇。虽然通用电船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同为美国海军仅有的两家核潜艇制造商,但通用电船的资历无疑更为悠久,特别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世界第一艘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海狼”级、洛杉矶级、俄亥俄级、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都有是该企业的“拳头”产品。

美军战略核潜艇船厂“沦陷”:总裁确诊,或影响哥伦比亚级研制

但在美国海军下一级“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项目中,通用电船只负责研制和设计工作,首艇“哥伦比亚号”的建造工作则由另一家具备核潜艇建造能力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负责。并且首艇“哥伦比亚号”已经与2019年5月23日举行了“钢板切割”仪式,标示这美国海军最先进——或许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正式拉开了全部12艘的建造工作。而全部12艘按照美军计划将于2027开始,逐步交付替代14艘即将退役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那么这次负责研发美国海军未来10年最高优先权“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通用电船公司,碰上总裁确诊的“噩耗”,恐怕会对整个项目产生一些影响。

美军战略核潜艇船厂“沦陷”:总裁确诊,或影响哥伦比亚级研制

虽然哥伦比亚级首艇已经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但全部的研制工作通用电船并没有完成,现在建造的只不过是已经确定的整体架构。所以通用电船的总裁确诊后,势必会影响一些需要他参与讨论和排版的研制进程,但从俄亥俄级一艘4年多的建造周期看,通用电船总裁如果能挺过去也不过推迟1个月而已,所以即便对哥伦比亚级研制进度有影响,也不会对整个项目产生很大影响。

美军战略核潜艇船厂“沦陷”:总裁确诊,或影响哥伦比亚级研制

而且现在通用电船正在进行耗资高达8.52亿美元的造船厂升级改造工程,为之后建造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做着前期准备。虽然首艇建造的荣誉被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捷足先登了,但美国海军已经确定了未来9艘的建造计划由2家分别建造,而且从10艘以后的建造也将延续这种模式。毕竟美国海军只有这两家可以建造核潜艇的厂家了,本着避免“一家独大”和维持厂家生命力的考虑,通用电船获得6艘以上的建造合同应该不是难事——毕竟美军现役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全部18艘中,通用电船就承担了其中12艘的建造任务!

美军哥伦比亚级会是下一个“福特”吗?

“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Columbia class SSBN),是美国第5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为美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潜艇。在2017年1月通过美国装备采购的里程碑B关键节点,即正式批准建造,将于2030年左右全面替代“俄亥俄”级成为美国“三位一体”核战略的中坚力量。美国海军之所以提出建造12艘“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来替代目前在役的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理由,及时认为12艘“哥伦比亚”级已经能够满足其美军核威慑需求。这主要考虑到“哥伦比亚”级在42年的服役期间无需进行核燃料更换,而只需2年的中期大修升级,比起“俄亥俄”级需要4年换料大修可以节省一半时间,所以总体上12艘已经足够满足需求。

美军战略核潜艇船厂“沦陷”:总裁确诊,或影响哥伦比亚级研制

但是“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将只搭载16枚弹道导弹,而不是“俄亥俄”级的24枚。而根据美国海军之前提交的战略系统计划显示,已经授予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航天部门6.013亿美元的合同,用以进行“三叉戟II”D5潜射弹道导弹的生产,而新的“三叉戟II”D5潜射弹道导弹不仅是美国海军现役“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的主力弹道导弹,还是英国战略核潜艇的首选。现在每枚“三叉戟II”D5潜射弹道导弹最多可以携带12枚“子弹头”,而根据美军新的协议需求,为了配合“哥伦比亚”级的使用,导弹将进行延寿升级,大概300枚D5会升级到D-5A或D-5LE型。而之所以这样“减配”,外界分析认为,这主要与其核威慑能力的需求和预算经费有关。

美军战略核潜艇船厂“沦陷”:总裁确诊,或影响哥伦比亚级研制

虽然“哥伦比亚”级在主要核威慑手段方面有所“缩水”,但作为美国海军至今建造过的最大吨位——水下排水量高达2万吨——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级还是采用了不少“黑科技”来傍身的。比如首次将全寿命期延长到了42年;并采用S1B型一体化核反应堆,无需更换燃料,大幅缩短维修时间;全艇采用全电推进,无需机械推进结构,静音效果异常“逆天”;采用大量在俄亥俄级上已经验证过的新技术,减小风险;与英国联合研制共用系统和舱室设计;在电子系统、网络等方面具备极好的通用性和升级性;集成发射筒和艇壳建造技术,大幅缩小“龟背”的存在;为配合经费缩减,沿用不少“俄亥俄”级和“弗吉尼亚”级上的现有系统,个别地方还进行了“简配”。

美军战略核潜艇船厂“沦陷”:总裁确诊,或影响哥伦比亚级研制

可以说,美国海军虽然将“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定位成21世纪20年代最重要的“战略武器装备”,拨付了1300多亿美元的研制和建造费用(大概率还要超标不少),但是为了不再步“福特”号航母的“后尘”,整体虽然采用了像全电推进、X尾舵、反应堆无需更换燃料、模块化工作站、将发射筒与艇壳融合等“黑科技”,但大部分艇上的设备还是沿用了在弗吉尼亚和俄亥俄级上已经经过多年验证过的成熟技术,从而在根本上保证避免出现像“福特”号航母那样,为了“酷炫”而选用了没有经过验证的大量新技术,最终导致“趴窝”多年的惨剧!

“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用处大吗?

其实在美国来说,目前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已经足够使用了,在经过每年12亿美元的延寿升级后,14艘俄亥俄级除了服役时间较长(最后一艘于1997年服役)以外,在当今世界上,不仅在技术上、数量上都是第一位的,要知道俄罗斯先进所有战略核潜艇3种型号加起来才11艘,其中还有2型是苏联时期的“遗产”。所以美国这几年着急忙慌的匆匆上马下一代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和建造,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应对俄罗斯及我们的核潜艇威胁,而是为了延续美国军工企业的发展活力,使其总有生意可做,不至于大量技术人员流失、技术储备出现断层而已。

美军战略核潜艇船厂“沦陷”:总裁确诊,或影响哥伦比亚级研制

如果单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项目,这几乎不可能进入实际建造阶段。要知道在2016年的时候,“哥伦比亚”级首艇建造预算已经高达130亿美元,几乎比肩当时“福特”级航母137亿美元的建造预算,后来虽然经过重新规划和“简配”操作,每艘造价大幅下降,但是依旧在数十亿美元徘徊,依旧足够建造2艘阿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这12艘“哥伦比亚”级的研发和建造花销,几乎占据了美国海军整个20年代军费的一多半,严重挤占了美国海军其他水面舰艇的建造计划。

美军战略核潜艇船厂“沦陷”:总裁确诊,或影响哥伦比亚级研制

要知道“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虽然为了降低造价,不但选择了大量与俄亥俄级和弗吉尼亚级上的通用设备,还为其规划了反潜、反舰、侦察、监视、反水雷等“可能”执行的任务,甚至还为其预留了使用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可是这样的“骚操作”只能算是美国海军的一个“障眼法”,只是写出来给国会负责预算拨款的“老爷们”看得,让他们觉得虽然“哥伦比亚”级花钱很多,但能干的活也不少,可能会产生“买一送多”的错觉。

美军战略核潜艇船厂“沦陷”:总裁确诊,或影响哥伦比亚级研制

但是作为美国“二次核反击”和“首波核打击”的主要发射平台,“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主要任务还是常年隐蔽自身在广袤的深海中游曳,等待接收“末日指令”发射搭载的核武器。怎么可能冒着暴露自身的风险去执行反潜、反潜攻击这种“战术”任务?要是美军让战略核潜艇干这种活,那么还持续建造“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干啥?所以,美国海军不管如何分析“哥伦比亚”级要比“俄亥俄”级更先进,但本质上“哥伦比亚”级干的依旧是“俄亥俄”级的活,在发起“末日打击”的时候,两者的毁灭威力是相差无几的!

从中可以看出:原来美军也是“大忽悠”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