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戰略核潛艇船廠“淪陷”:總裁確診,或影響哥倫比亞級研製

​通用電船總裁確診:是否影響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建造?

【每點新防務(1063期)·4月8日】:2020年4月4日,目前正承擔美國海軍下一代戰略核潛艇研發工作的“通用電船”公司總裁,被證實確診。通用電船是美國最大的潛艇製造商,自從1934年首次為美國海軍建成第一艘SS-171號柴電動力常規潛艇至今,已經為美國海軍建造了大量常規潛艇與核潛艇。雖然通用電船與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同為美國海軍僅有的兩家核潛艇製造商,但通用電船的資歷無疑更為悠久,特別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世界第一艘戰略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海狼”級、洛杉磯級、俄亥俄級、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都有是該企業的“拳頭”產品。

美軍戰略核潛艇船廠“淪陷”:總裁確診,或影響哥倫比亞級研製

但在美國海軍下一級“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項目中,通用電船隻負責研製和設計工作,首艇“哥倫比亞號”的建造工作則由另一傢俱備核潛艇建造能力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負責。並且首艇“哥倫比亞號”已經與2019年5月23日舉行了“鋼板切割”儀式,標示這美國海軍最先進——或許也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正式拉開了全部12艘的建造工作。而全部12艘按照美軍計劃將於2027開始,逐步交付替代14艘即將退役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那麼這次負責研發美國海軍未來10年最高優先權“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通用電船公司,碰上總裁確診的“噩耗”,恐怕會對整個項目產生一些影響。

美軍戰略核潛艇船廠“淪陷”:總裁確診,或影響哥倫比亞級研製

雖然哥倫比亞級首艇已經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工,但全部的研製工作通用電船並沒有完成,現在建造的只不過是已經確定的整體架構。所以通用電船的總裁確診後,勢必會影響一些需要他參與討論和排版的研製進程,但從俄亥俄級一艘4年多的建造週期看,通用電船總裁如果能挺過去也不過推遲1個月而已,所以即便對哥倫比亞級研製進度有影響,也不會對整個項目產生很大影響。

美軍戰略核潛艇船廠“淪陷”:總裁確診,或影響哥倫比亞級研製

而且現在通用電船正在進行耗資高達8.52億美元的造船廠升級改造工程,為之後建造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做著前期準備。雖然首艇建造的榮譽被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捷足先登了,但美國海軍已經確定了未來9艘的建造計劃由2家分別建造,而且從10艘以後的建造也將延續這種模式。畢竟美國海軍只有這兩家可以建造核潛艇的廠家了,本著避免“一家獨大”和維持廠家生命力的考慮,通用電船獲得6艘以上的建造合同應該不是難事——畢竟美軍現役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全部18艘中,通用電船就承擔了其中12艘的建造任務!

美軍哥倫比亞級會是下一個“福特”嗎?

“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Columbia class SSBN),是美國第5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為美國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潛艇。在2017年1月通過美國裝備採購的里程碑B關鍵節點,即正式批准建造,將於2030年左右全面替代“俄亥俄”級成為美國“三位一體”核戰略的中堅力量。美國海軍之所以提出建造12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來替代目前在役的14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理由,及時認為12艘“哥倫比亞”級已經能夠滿足其美軍核威懾需求。這主要考慮到“哥倫比亞”級在42年的服役期間無需進行核燃料更換,而只需2年的中期大修升級,比起“俄亥俄”級需要4年換料大修可以節省一半時間,所以總體上12艘已經足夠滿足需求。

美軍戰略核潛艇船廠“淪陷”:總裁確診,或影響哥倫比亞級研製

但是“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將只搭載16枚彈道導彈,而不是“俄亥俄”級的24枚。而根據美國海軍之前提交的戰略系統計劃顯示,已經授予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航天部門6.013億美元的合同,用以進行“三叉戟II”D5潛射彈道導彈的生產,而新的“三叉戟II”D5潛射彈道導彈不僅是美國海軍現役“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主力彈道導彈,還是英國戰略核潛艇的首選。現在每枚“三叉戟II”D5潛射彈道導彈最多可以攜帶12枚“子彈頭”,而根據美軍新的協議需求,為了配合“哥倫比亞”級的使用,導彈將進行延壽升級,大概300枚D5會升級到D-5A或D-5LE型。而之所以這樣“減配”,外界分析認為,這主要與其核威懾能力的需求和預算經費有關。

美軍戰略核潛艇船廠“淪陷”:總裁確診,或影響哥倫比亞級研製

雖然“哥倫比亞”級在主要核威懾手段方面有所“縮水”,但作為美國海軍至今建造過的最大噸位——水下排水量高達2萬噸——戰略核潛艇,“哥倫比亞”級還是採用了不少“黑科技”來傍身的。比如首次將全壽命期延長到了42年;並採用S1B型一體化核反應堆,無需更換燃料,大幅縮短維修時間;全艇採用全電推進,無需機械推進結構,靜音效果異常“逆天”;採用大量在俄亥俄級上已經驗證過的新技術,減小風險;與英國聯合研製共用系統和艙室設計;在電子系統、網絡等方面具備極好的通用性和升級性;集成發射筒和艇殼建造技術,大幅縮小“龜背”的存在;為配合經費縮減,沿用不少“俄亥俄”級和“弗吉尼亞”級上的現有系統,個別地方還進行了“簡配”。

美軍戰略核潛艇船廠“淪陷”:總裁確診,或影響哥倫比亞級研製

可以說,美國海軍雖然將“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定位成21世紀20年代最重要的“戰略武器裝備”,撥付了1300多億美元的研製和建造費用(大概率還要超標不少),但是為了不再步“福特”號航母的“後塵”,整體雖然採用了像全電推進、X尾舵、反應堆無需更換燃料、模塊化工作站、將發射筒與艇殼融合等“黑科技”,但大部分艇上的設備還是沿用了在弗吉尼亞和俄亥俄級上已經經過多年驗證過的成熟技術,從而在根本上保證避免出現像“福特”號航母那樣,為了“酷炫”而選用了沒有經過驗證的大量新技術,最終導致“趴窩”多年的慘劇!

“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用處大嗎?

其實在美國來說,目前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已經足夠使用了,在經過每年12億美元的延壽升級後,14艘俄亥俄級除了服役時間較長(最後一艘於1997年服役)以外,在當今世界上,不僅在技術上、數量上都是第一位的,要知道俄羅斯先進所有戰略核潛艇3種型號加起來才11艘,其中還有2型是蘇聯時期的“遺產”。所以美國這幾年著急忙慌的匆匆上馬下一代戰略核潛艇的研製和建造,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應對俄羅斯及我們的核潛艇威脅,而是為了延續美國軍工企業的發展活力,使其總有生意可做,不至於大量技術人員流失、技術儲備出現斷層而已。

美軍戰略核潛艇船廠“淪陷”:總裁確診,或影響哥倫比亞級研製

如果單純從經濟角度來分析“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項目,這幾乎不可能進入實際建造階段。要知道在2016年的時候,“哥倫比亞”級首艇建造預算已經高達130億美元,幾乎比肩當時“福特”級航母137億美元的建造預算,後來雖然經過重新規劃和“簡配”操作,每艘造價大幅下降,但是依舊在數十億美元徘徊,依舊足夠建造2艘阿里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這12艘“哥倫比亞”級的研發和建造花銷,幾乎佔據了美國海軍整個20年代軍費的一多半,嚴重擠佔了美國海軍其他水面艦艇的建造計劃。

美軍戰略核潛艇船廠“淪陷”:總裁確診,或影響哥倫比亞級研製

要知道“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雖然為了降低造價,不但選擇了大量與俄亥俄級和弗吉尼亞級上的通用設備,還為其規劃了反潛、反艦、偵察、監視、反水雷等“可能”執行的任務,甚至還為其預留了使用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可是這樣的“騷操作”只能算是美國海軍的一個“障眼法”,只是寫出來給國會負責預算撥款的“老爺們”看得,讓他們覺得雖然“哥倫比亞”級花錢很多,但能幹的活也不少,可能會產生“買一送多”的錯覺。

美軍戰略核潛艇船廠“淪陷”:總裁確診,或影響哥倫比亞級研製

但是作為美國“二次核反擊”和“首波核打擊”的主要發射平臺,“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主要任務還是常年隱蔽自身在廣袤的深海中游曳,等待接收“末日指令”發射搭載的核武器。怎麼可能冒著暴露自身的風險去執行反潛、反潛攻擊這種“戰術”任務?要是美軍讓戰略核潛艇幹這種活,那麼還持續建造“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幹啥?所以,美國海軍不管如何分析“哥倫比亞”級要比“俄亥俄”級更先進,但本質上“哥倫比亞”級乾的依舊是“俄亥俄”級的活,在發起“末日打擊”的時候,兩者的毀滅威力是相差無幾的!

從中可以看出:原來美軍也是“大忽悠”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