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作為藩屬,為什麼朝鮮國王會有廟號?

澹奕


朝鮮王朝作為中原皇朝的藩屬,按理說朝鮮國王死後不應該有廟號,而只有諡號。

廟號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strong>

廟號起源於商朝。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諡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周朝時期廟號制度是被廢止的(可能是標榜去商化吧?)。

到了秦朝連諡號制度也廢止了。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說白了就是儒家他們搞出來的)。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漢朝的獲得廟號的皇帝不算太多,只有開國皇帝和其他幾個皇帝有廟號,其他的只有諡號,沒有廟號。

廟號的盛行是在唐朝時期,唐朝時期除了亡國之君或短命皇帝之外,基本都有廟號,到了五代十國,那些胡人“皇帝”廟號更加頻繁和亂。

諡號

諡號,為東亞古代君主、諸侯(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在唐之前,稱呼皇帝的主要是以諡號為主,比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但是到了唐之後,稱呼皇帝因為諡號過長,所以大都是稱廟號,比如唐太宗,宋高宗、宋神宗等。

所以朝鮮王朝作為中原皇朝的藩屬,使用廟號是違制的,若它是中原皇朝內部的藩屬,估計早被中央政權從精神上肉體上蹂躪N次了。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朝鮮王朝是明朝皇帝側封的,朝鮮王朝說白了亂臣賊子奪權上位的。是高麗大將李成桂廢高麗恭讓王,自立為王,開始連續幾次明太祖朱元璋一直都不予以理會,只是側封對方更改國號為“朝鮮”,是到了明惠帝朱允炆時期,為了拉攏外藩,才給予的國王稱號,然後到了明成祖朱棣靖難成功登基時,朝鮮李芳遠(李成桂的兒子)又再次上賀表,請冠冕服飾,於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賜的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墜、經籍彩幣表裡等等及封朝鮮國王。(南朝鮮電影《奔向大海的山賊》裡有這段,事實上是錯誤的,開始的時候朱元璋只是側封對方新國號,為朝鮮,同時只是給李成桂為"權知朝鮮國事"。是到了明成祖朱棣才正式側封)

注意了朝鮮國王,這身裝備上面的龍銘文是五爪蟒袍,是郡王級別的。

所以歷任朝鮮統治者均循例受封為朝鮮國王。只能自稱孤,寡人,不能自稱朕;只能被大臣稱大王,殿下,不能稱皇上,陛下,否則即為僭越。故而朝鮮王室死後有廟號是違制的。

<strong>到了萬曆時期,明朝丁應泰上書攻擊朝鮮,稱自己得到了一本朝鮮人寫的書《海東紀略》。這本書充分暴露了朝鮮人的狼子野心,並列出朝鮮的三大罪過:

一:勾結日本人,企圖恢復高麗舊土。二:大書日本年號,小書明朝年號,奉日貶明。三:妄稱太祖,世祖等廟號,這是對大明的大不敬。

當時這份奏章嚇壞了整個朝鮮王公大臣,經幾次討論後,朝鮮王室認為,朝鮮與明朝民間交往過甚,大部分書籍早已在明國流傳,廟號一事根本就沒辦法抹去,所以要放低態度認罪。<strong>最後,朝鮮王室決定辯解勾結日本之事,但是廟號僭越之事,直接認罪。為此,那份認罪奏章幾次更改,甚至使者在過鴨綠江前還收到最新版本,在奏章中,朝鮮王室把責任推到唐末新羅,元末高麗時期的傳統,朝鮮是無知的,並沒有完全領會理解天朝禮儀……朝鮮一向視大明為父,不可能僭越的。為了消除大明的怒火(當時還在抗日援朝時期),所以朝鮮使臣在大明辯解期間賄賂明朝大臣,甚至還把奏章印成傳單形勢,整個北京城四處亂髮,讓所有明朝民眾認為這個兒子是孝順的,只是在外浪蕩久了,不再瞭解一些禮儀儀式而已。

這就是大明時期,朝鮮僭越風波事件。但是到了清朝,朝鮮王室廟號這個稱謂開始有點光明正大使用了。

清朝可能是為了懷柔,又或者是害怕別人背後說他是蠻夷,對朝鮮,則極盡施恩德化之事。(就好像現在有句話叫做滿人禮多,那時候滿人禮多是為了防止別人說他是蠻夷,現在這句話反而成了褒義詞了。)

滿清入關後,在對待朝鮮,滿清是奉還世子等人質,紓緩高壓政策。三藩叛亂時,朝鮮沒有起兵叛亂,讓清朝對朝鮮印象大為改觀。可是搞笑的是,也是那時候,朝鮮肅宗在位,在朝鮮國內大講尊周思明,設立大報壇祭祀神宗皇帝,而康熙(康麻子)卻給了個嘉美評價。可能是這個評價讓朝鮮王室從此膽兒就肥了,雖然明面上打不過滿洲勇士,但精神上要翻身做主人。因此哪怕到了光緒時,朝鮮王妃都敢罵朝鮮太上皇袁世凱是滿狗之奴。官面的話就是——政治上臣服,在文化上鄙夷。

這就是朝鮮王室膽敢稱廟號,而非僅僅諡號的前因後果。這個行為也導致了後來朝鮮內亂,部分清流完全倒向日本(也是自稱小中華),最終導致朝鮮半島被日本吞併,王室最終亡族的後果之一。


斐駺


朝鮮直到清末脫離中華朝貢體系,明清時期其國王一直是親王級別。

廟號並非皇帝獨有的權利,親王、藩王也有。只是區別不同。

皇帝能有十七字廟號,例如明太祖高皇帝只是其簡稱,如果把全稱讀下來保證上氣不接下氣。

親、藩王的廟號就只有一個字了,這一個字要概括其一生。例如清醇親王,死後上廟號"賢",以後只能叫他醇賢親王,因為他這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兒子繼承王位不降級,仍叫醇親王,如果把他死去的爹還稱醇親王,誰知道你叫死的活的?

綜上,朝鮮國王初登大寶須由中原政權承認才算合法,並享受中原政權親王級別待遇,因此有廟號自在情理之中。

像越南猴子一邊討封一邊在其巴掌大的國內稱帝,這屬於兩面派了,當然,既然討了封,享受了中原王朝王的待遇,越南國王也是可以有廟號的。

歡迎討論。


荒井胡桃


但是,朝鮮雖然是明朝屬國,內政其實是獨立的,朝鮮大王關起門來給大王上廟號,只要不大肆張揚,大明不知道其實也沒事。有時候大明其實也是知道的。不過為了這點小事大動干戈也是得不償失。畢竟朝鮮面子上的恭順是做到了。也沒有大肆宣揚,正大光明的宣傳。

上(宣祖)曰:“丁之所誣之事, 皆可一言辨之, 但廟號一事, 無辭可明。 此間有不欲辨之議, 而予以為近於自欺, 故直言於奏文耳。" 對曰: "我國之事, 中朝無不知之。 蓋凡事拙直可也。 臣之進辨於各處之際, 廟號一款, 幸不問及... ...”

以上隨便引用的朝鮮史籍證明朝鮮也知道朝鮮大王上廟號是違章制的,但明朝也裝作不知道,沒有去問。


丁強888


因為朝鮮確實是大明的鐵桿小弟,被特許了很多其他親王沒有的權利,廟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