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有年號、廟號、諡號嗎?還有哪些皇帝沒有?

小巫婆_瑩


諡號

秦始皇之前是有諡shì(諡)號的。秦始皇和秦二世胡亥是沒有諡號的。溥儀死後清朝後人給他上諡號為愍,史學界不予承認,所以嚴格來說溥儀也是沒有諡號的,倒是繼續叫類似於諡號的清廢帝還是大家比較認可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女皇帝武則天也是有諡號的,武則天臨死時歸政於李氏,所以唐皇室依然依照了武則天的遺詔給她諡號,後來修改過幾次,從開始的則天大聖皇帝最後修改為則天大聖皇后,但是廟號是皇帝專用,武則天死後她兒子不承認她是皇帝,所以武則天有諡號而無廟號。

齊桓晉文,列如,春秋五霸之首的齊國君主齊小白,諡號為桓公,故作齊桓公。還有第二位春秋霸主晉國國君重耳,諡號為文,所以稱為晉文公。(齊君,晉君是侯爵,不是公侯伯子男裡面的公爵)諡號始於西周,諡號是古人按照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等生平事蹟,是非功過的蓋棺定論,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所以古時候諡號不僅限於帝王,大臣也可以有諡號,列如清朝的陳廷敬諡號為文貞,張廷玉諡號為文和,曾國藩諡號為文正,但是以我們現在的角度來前人對逝者的諡號不一定準確,當然由於當時的各種原因和侷限性導致,列如一開始秦檜的諡號為忠獻,追贈申王,後來秦檜的諡號才被改為繆醜。諡號有很多是對其諷刺的,列如隋世祖楊廣的諡號是“煬”,因此世人多稱之為隋煬帝,這個字在諡法中是個惡諡,意思是:

朋淫於家,不奉禮好內遠禮曰煬。不率禮,不親長去禮遠眾曰煬。—《諡號解》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完成的如此雄圖偉業心裡當然有點居功自傲,總是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當然死後不想讓後人隨意評價自己,而且秦始皇認為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有為人倫,便廢除了諡號。

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謐。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諡法。

直到西漢建立後又重新恢復諡號制。漢朝倡導以孝治理國家,所以漢朝皇帝的諡號中都帶有一個孝字,列如漢武帝的諡號是孝武皇帝,一直到漢獻帝的孝獻(愍)之後才結束,即使清朝倒臺,建立民國政府後諡號依然沒有被廢除,到1927年之後諡號才真正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廟號

廟號的歷史要比諡號還要久遠,在中國古代商朝的時候就已經設立了,凡是功勳卓著的先王死後都會被子孫追上一個廟號,列如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的廟號便是太祖。

商朝被周取而代之後周朝並沒有延續廟號這一制度,當然始皇帝趙政把諡號和廟號一塊廢除了,廟號制也是到西漢才重新恢復的。


【漢武帝劉徹】

西漢很多皇帝都是沒有廟號的,凡是有廟號的都是有成就的帝王,列如漢文帝劉恆的廟號為太宗,漢武帝的廟號為世宗。所以漢文帝就是漢太宗,漢武帝就是漢世宗。“太祖有功,太宗有德”,所以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為漢太祖,當然也可以稱呼為漢高祖,根據諡號倒是可以稱呼劉邦為漢高帝。東漢開國君主劉秀的廟號為漢世祖,諡號為光武,稱為漢光武帝。

蓋邦配天地,是為高祖,而尊號加之於上,雖昭穆之太祖廟,此亦高祖之廟也。——《漢書詳解》

十六國時期是一個禮樂崩壞的時代,各種小政權的皇帝也可稱祖喚宗。其實三國時期廟號便慢慢氾濫沒有西漢時期那麼尊貴了。

到了隋唐時期,尤其是唐朝以後,每個皇帝都能獲得一個廟號,慢慢的廟號也就變得稀鬆平常了!
【唐太宗李世民】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們熟知的漢太宗、唐太宗、宋太宗以及明太宗(成祖朱棣),這幾位最出名的太宗原本都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都是通過其他途徑登上的皇位,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而廟號武宗和文宗,有明褒暗貶的意思,中國歷史上的武宗有唐武宗李旦、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和明武宗朱厚照,他們死後都不是自己的嫡系子孫繼承的皇位,而是他們的弟弟或堂弟!

年號

年號是我們上文中提到的漢武帝劉徹首次創建的,起初一個帝王一生可以有好幾個年號,遇到朝廷大事、天降祥瑞什麼的都要更改一次年號,而明清皇帝多數只有一個年號,列如明成祖朱棣的年號是永樂,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是康熙。明英宗朱祁鎮原來的年號是正統,土木堡之變後被瓦剌也先俘虜,歸來後經過“奪宮門之變”復辟,年號改為天順。日本7世紀後期受中國影響也有了年號,一直延續至現在。前幾天日本剛選“令和”為年號,在2019年5月1日正式使用,使用者是日本明仁天皇的兒子,日本皇室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德仁親王。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萬葉集.梅花歌卅二首並序》

濟州府一戶侯


秦始皇是一個極其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更是一個劃時代存在的人物,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國的開國皇帝,奠定了此後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而且廢除了分封制,推行了具有深遠意義的郡縣制,更重要的是統一了度量衡,還修建了萬里長城,儘管秦國僅僅只存在了15年,但他所造成的影響及他的統治模式,直到現在都影響著後人,他的影響是所有其他帝王難以相比較的。如此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卻沒有年號、廟號、諡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為什麼。

沒有年號

漢武帝之前的君王只有年數,而無年號。但是眾多的人在一起,就需要把紀年統一起來,於是人們很自然地選擇了自己的王來作為紀年的標準。使用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西元前一二二年)首創的。年號是皇權的象徵,是"家天下"的具體表現。 《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時,漢武帝率眾狩獵,捕獲一隻稀有的獨腳獸白麟,眾臣一致認為這是吉祥之物,值得紀念,便向武帝建議用來紀年,於是便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西元前一二二年)為元狩元年。

因此,在秦始皇及其之前的時期,統治者們是沒有年號的。

沒有廟號

根據儒家的說法,天子可以立七廟,諸侯五廟,卿大夫三廟,士人一廟。根據《禮記·王制》的記載,天子的七廟是:"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在早期,人們是貫徹了"祖有功而宗有德"這樣一個原則的,對於有豐功偉績的帝王給予廟號。但是秦始皇橫徵暴斂,不得人心,且秦二世而亡,故而沒有廟號。

除了秦始皇,沒有廟號的皇帝還有:

秦朝: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贏胡亥、秦三世嬴子嬰

漢朝:漢惠帝劉盈、漢景帝劉啟、漢昭帝劉弗陵、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漢孺子劉嬰、漢殤帝劉隆、漢衝帝劉炳、漢質帝劉纘、漢靈帝劉宏、漢獻帝劉協

三國:魏元帝曹奐、吳烏程侯孫皓

晉朝: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

武周:則天大聖皇帝武曌

宋朝:宋恭帝趙顯

金朝:金海陵王完顏亮、金衛紹王完顏永濟

元朝:元泰定帝也孫鐵木耳、元天順帝阿速吉八、元順帝妥歡帖睦爾

清朝:宣統皇帝溥儀

沒有諡號

秦始皇沒有諡號原因其實很簡單,六個字:

子議父,臣議君。《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謐。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諡法。" 秦始皇認為自己是"千古一帝", 德兼三皇,功高五帝,而諡法裡的"子議父、臣議君"會造成繼任者對前任指指點點,這一點很不好,於是廢除了從西周開始的諡法,統一用始皇、二世之類的稱號,將來三世、四世,一直傳到萬世。可惜,在秦始皇身後不久,秦王朝就滅亡了。等到西漢王朝建立以後,劉邦又恢復了諡。劉邦去世後人們用一個高字來評價他,他被成為漢高帝,後稱漢高祖。而秦始皇,因為自己的旨意,成為了一位沒有諡號的皇帝。


一往文學


年號,中國歷史上第1個年號始於漢武帝。從漢武帝開始,每個皇帝都有一個或多個年號。中國從此進入了年號紀元。

廟號,即每個皇帝或者君王逝世之後,在太廟中所供奉的排位稱號。比如說高祖高宗,太祖太宗。廟號很久就形成了,真正形成體系,這是在西周初年周公旦作周禮。秦始皇稱帝以後,以自己為大秦始皇帝。往後以至二世,三世,四世,五世以至千萬世。廟號從此廢除不用(有秦一代)。

諡號也在很久很久以前便形成了體系。《逸周書諡法解》這是後代蓋棺定論的依據。就是根據一個人的生平功過,來給予他一個相應的諡號,比如文武成康。經天緯地曰文。開疆拓土曰武,溫柔好樂曰康。所有的諡號都是後代給祖先評定,下級給上級評定。秦始皇認為這是極大的不敬,所以便廢除了諡法。

所以秦始皇並沒有年後也沒有廟號,更沒有諡號。他稱大秦始皇帝。秦始皇的繼任者稱大秦二世皇帝。

歷史上一些亡國之君是沒有諡號也沒廟號。比如蜀後主劉禪。陳後主陳叔寶。南唐後主李煜。晚清末代皇帝溥儀。他們都沒有。






舊事舊人歷史說


其一,始皇帝認為諡號是以子議父,以臣議君,故而廢除諡號,廟號。其以己始,子孫後代二世,三世,及至萬萬世,故而秦朝三位皇帝都沒有廟號,諡號。

其二,年號自漢武帝起始。漢武帝年號建元,此以後年號才形成制度。劉徹廟號世宗,諡號大漢孝武皇帝,年號

建元(前140-前135)

元光(前134 -前129)

元朔(前128-前123)

元狩(前122-前117)

元鼎(前116-前111)

元封(前110-前105)

太初(前104-前101)

天漢(前100-前97)

太始(前96-前93)

徵和(前92-前89)

後元(前88-前87)


故而漢武帝以前的諸帝三種號都不曾齊全。


曉柏話史


年號,廟號,諡號。分別是什麼?

年號是中國古代王朝紀年的一種稱號,比如:貞觀多少年,建元多少年,分別代表著唐太宗和漢武帝在位記載年份的表達方式。

廟號則是入廟奉祀的稱呼,皇帝有很大的家族,即位之後不光是一國之君,也是大家族一家之主,死後要入宗廟授後代奉祀,就會就會產生廟號。

諡(shi)號是死後的一種追封,如康熙皇帝由於一聲政績斐然,死後後代追封聖祖皇帝。大家要記住一個重點,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可以用“祖”這個字追封的。一般開國皇帝才可以,比如:漢高祖劉邦,唐太祖李淵。二代皇帝則用“宗”的比較多,比如唐太宗李世民。

對於諡號追封也是有講究的,那些幹得好的皇帝用的詞都比較好,比如漢武帝,唐太宗,漢光武帝。那些乾的不好的皇帝呢用的詞就差了,比如周幽王,隋煬帝,唐後主,這些人就比較悲催。孝莊太后其實也是諡號,是死後的追封,所以電視劇康熙大帝裡面斯琴高娃的臺詞:我孝莊一生怎麼怎麼樣,其實是不對的。

那麼秦始皇有沒有這些稱號呢?

其實是沒有的,這些稱號是從漢武帝開始才有的,一直流傳到清朝末期最後一位皇帝。所以秦朝是沒有這些的。在秦朝之前只有廟號和諡號,但是我們的秦始皇呢就比較有性格,在他看來廟號和諡號是子議父,屬於大不敬。索性全部撤銷,我秦朝往後流傳為二世三世乃至萬世皇帝,誰知兒子不爭氣,二代就亡國了。


秦地青草


問題的內容比較多,要一個個來捋清。首先,可以明確的是,秦始皇沒有年號、廟號和諡號。年號這一制度是由西漢漢武帝創制的,因此秦始皇不會有;廟號和諡號制度早在商朝時期就已建立,但秦始皇廢除了廟號和諡號制度,他認為廟號和諡號制度是以子議父,以臣議君,屬於大不敬。因此,秦朝只有始皇帝,二世,三世直至萬世。



可以肯定的是,從漢武帝創制年號這一制度開始,所有的皇帝都有年號。年號往往賦予美好的意味,通常年號為兩個字,如建元,貞觀等,少數情況下也有三個字甚至更長。

關於諡號的問題,一般情況下,諡號是對過世的皇帝的生平文治武功情況的客觀評價,除了個別非正常帝位交替的皇帝和亡國之君外,幾乎每位皇帝都有諡號,有褒諡和貶諡之分,我們熟知的宋仁宗唐太宗都是褒諡,而商紂王,隋煬帝都是貶諡。早期諡號只有一個字,隨著時間的推移,諡號的長度越來越長,甚至長達幾十個字,對稱呼皇帝很不方便,大家慢慢地用年號來稱呼皇帝,畢竟年號一般情況下只有兩個字。



關於廟號的問題,在早期,歷代王朝對廟號的使用十分嚴謹,按照“祖有德,宗有功”的原則,並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廟號,據統計,西漢時期也僅有為數不多的皇帝有廟號,我們熟知的漢武帝其廟號是世宗。但到了隋唐時期,對廟號的使用開始放鬆,每位皇帝死後都有自己的廟號,即使是那些在位期間碌碌無為甚至口碑政績很差的皇帝也能獲得廟號,甚至廟號選取的字有溢美之意。


滄海拾遺錄


首先先和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年號,廟號,諡號。

【年號】:指用於紀年的名號,一般由皇帝發起。歷史上的年號一般為兩個字,但也有三到六字,例如王莽的“始建國”,武則天的“萬歲通天”,西夏候宗的“天授禮法延祚”。

【廟號】:皇帝去世以後,後人把皇帝奉在太廟裡時追加的稱號,例如“祖”和“宗”。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

【諡號】:後代對已故皇帝給予評價的文字,稱之為諡號。例如:漢武帝,隋煬帝等。

言歸正傳,細究歷史,不難發現,秦始皇以上三號都沒有,屬於“三無”皇帝。

歷史上還有一些“三無”皇帝,例如:北遼末代末代皇帝耶律術烈,蜀國後主劉禪,愛新覺羅溥俊、在位僅三天。

但歷史上也有幾位皇帝頻繁更改年號,例如漢武帝改了11次年號,唐高宗用過14個年號。

好了,以上就是本人的意見,不知道您是否有其他意見,請在留言區留言評論。






大咖秀歷史


估計歷史上沒有的就是秦朝的秦始皇 秦二世以及子嬰,他們都沒有年號。廟號諡號秦二世沒有,秦始皇自稱始皇帝,算是廟號和諡號吧。到了漢代,廟號和諡號都有的,就是年號來說,高祖劉邦沒有 劉盈沒有,文帝景帝都沒有年號,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才有年號。


Avivid248


秦始皇沒有年號,沒有廟號,沒有㱲號,啥都沒有!

廟號,是祭祀用的,比如漢高祖就是廟號,嗌號是評價,這些商周時代就有,可惜秦始皇千古一帝,他給廢除了,以後就是二世三世了

年號是漢朝才有,漢武帝開始用的年號,秦始皇沒有,



東北虎男323


三個都沒有,年號是七十年後的漢武大帝發明的,這個肯定不會有!諡號是他本人認為子議父,臣議君有損皇帝的威儀,所以秦朝兩個皇帝都沒有,不過以後所有的朝代都恢復正常了!廟號是商朝發明的,商朝滅亡後周朝沒有沿用這項制度!一直到漢朝建立才恢復起來!使用非大功不得建廟!漢景帝評定七國之亂都沒有資格建廟號!不過到李世民這裡之後所有君王都擁有廟號!!所以此時的秦始皇沒有建廟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