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史上看,除乾隆帝外多數皇帝都比較節儉,你怎麼看?

三哥7536


一、所謂的清史,主要就是《清史稿》,這是清朝遺臣修的,不免由粉飾成分。

清朝時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此修清史也變得很特殊。

民國三年(1914年),經國務院呈文,袁世凱設清史館,以趙爾巽為館長,繆荃孫、柯劭忞等人為總纂,總領清史修撰工作。從參與修史的人員來看,除了這部分人,國學底蘊較深,不少是當世公認的專家學者外,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他們多是清朝遺臣。

他們大多是清朝正途出身的官宦居多,也有少數旗人因祖父輩蔭為官的。

如館長趙爾巽曾是東三省總督,是清末九大總督之一,位高權重。

柯劭忞,光緒時期的進士,歷官翰林院侍講、日講起居注官等。

王樹楠,光緒時期進士,歷官戶部主事、知縣、蘭州道、新疆布政使。

繆荃孫,光緒年間恩科進士,改庶吉士,次年散館一等,授職編修。庚子之變後,隨張之洞在湖南推行新政。

這樣的人很多,他們絕大多數有在清朝為官的經歷和背景,當事者修當朝史,成了修中國古史的特例。

雖然這可以提高修史的速度和史實的可靠性,但是這也是他們對前朝存一種特殊的感情,歌頌清朝、宣揚忠君是他們的共同目標,就如他們自己所說的那樣“修故國之史,即以恩故國”。

所以,我們看到清朝歷任皇帝很簡樸,這裡就有很大程度的美化因素在裡面,那些有損帝王形象的東西他們可不會一五一十的記錄下來。

當朝者修當朝史,想秉筆直書在文字獄盛行的時代斷無可能。如《清實錄》對道光皇帝是這樣讚譽的:

“堯曰成功,舜曰成功,禹曰成功,下此商曰成湯,周曰成周,惟我宣宗成皇帝克集大成。微特漢之本始,唐之大中、明之宣德,不足以媲媺萬一。”

在清朝修史者眼中,道光皇帝比之堯舜禹不差,唐宣宗的大中之治,明宣宗的仁宣之治只能及道光的萬分之一。

毫無疑問,這粉飾的過頭了。所以《清實錄》、《清史稿》記載的清史,大家要擦亮眼睛來看,不能全信。

二、帝王的簡樸是隻是相對的

和歷史上那些驕奢淫逸的皇帝相比,清朝絕大多數皇帝的確簡樸,但是歷史比他們還簡樸的皇帝也大有人在。

至於和普通百姓相比,皇帝在簡樸也比不過百姓。

此外清朝皇帝也有大興土木的一面,那就是修皇家園林。

比如圓明園,建於康熙四十八年,雍正即位以後進行拓展,乾隆帝在位期間,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依舊進行修繕和拓建。道光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單單一個圓明園,歷經清朝多位皇帝,不知道耗費了多少錢財。

又如承德避暑山莊,佔地8500餘畝,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

又如頤和園,木蘭圍場等。

單是這幾個重要工程的修造、擴建、維修等,耗費的錢財不可計數,有人曾估算過,修造加日後不斷的改建修葺,不下於10億兩白銀。

這樣耗費民力的功臣,不比修長城、修大運河耗費的好,之所以讓人不易察覺它的奢侈浪費,主要在於他們不是某帝一朝建成的,他們慢慢建成的。

一下子把錢耗光,和逐漸把錢耗光,結果是一樣的。


微史春秋


所謂節儉,只不過相比較而言,最大的比較是拿鋪張浪費,好大喜功的乾隆作比較。從努而哈赤到雍正這幾個帝王來看,作為開天劈地的君王,年年東征西討,耗費巨大,所以提倡節儉,充實國力。憑良心講,他們的日子沒有權巨們鋪張,最多是建了一個圓明園,也是經歷幾代君王的改建。尤其是雍正年間,雍正帝厲行改革,發展生產,休養生息,使得大清國庫充實,民眾生活也是最好的,雍正皇帝自己也以身作則,提倡勤儉節約,最後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算得上一代明君。後來對雍正的貶評太多,只不過是雍正得罪了一大批腐朽文人罷了。眾所周知,文人貶低一個人是輕而易舉的事,也是後人對雍正印象不好的原因。

乾隆前期,由於國庫充盈,四海昇平,再加上一些拍馬的重臣對乾隆大加頌揚,皇帝飄飄然了,結果鋪張浪費之風盛行,真可謂"崽賣爺田不心疼,七下江南,把前面祖宗積攢下的家業敗個精光。到嘉慶即位時,大清國庫早己空虛,不節儉也不行呀,就連妃子們的化妝品都嚴格限制。但令嘉慶更火冒三丈的是皇帝的錢竟然也被人偷了。內務府的庫銀被人偷了都不知道,一查,是庫兵螞蟻搬家,差點偷光。再到後來的同治,咸豐等幾個皇帝被人打的滿地找牙,還不節儉又能咋的,是遇出來的。


車工00


我認為`史`性為`實`!是歷史遺留的`影像`。`史`脫離了真實的心性品質,就不是`史`了,就沒有了史的價值和意義!就是指鹿為馬,誤導後人,就成了臭不可聞的`屎`!長期自私自利思想的侵蝕,很多文人缺失了剛正不阿的骨氣,一臉媚態能表現出歷史之真相嗎?我讀書不多,很難答好。我認為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一朝朝一代代,就像一岀出戏劇一樣,你方唱罷他登場,上臺表演的不過是公子王孫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而臺下看戲的永遠是人民百姓,臺上盡情的耍,臺下盡情的樂!欺騙別人就是欺騙自己


荒原牧雲


首先是,清朝對對之前朝代的史書都有一定程度的修改,我們熟悉的《四庫全書》就是藉著修書的名譽對之前的書記進行銷燬,修的書遠遠沒有毀的多。所以清朝的記載多數是不能信的。鴉片戰爭之後的皇帝,比如咸豐帝、同治帝、光緒帝,甚至最後一個溥儀。沒有一個記載說是節約的,外國人也沒有記載,所以之前的記載可能都有一定程度的誇張。其次,清朝皇帝所謂的節儉是有很大的問題,在該花錢的地方不花錢,不該花的亂花。皇帝的重要作用不是省錢,而是管理國家。而且皇帝花錢花的都是自己的錢,不是國庫的錢,不管他節約還是鋪張浪費,說實話和國家關係不是很大。因為皇帝幾乎不可能從國庫裡面拿錢出來花的。如果他們管理好國家的話,比省錢的作用大了去了,沒有一個皇帝因為省錢而名垂千古。最後就是清朝的皇帝有記載的是嘉慶和道光比較節約,其他的還真的沒說怎麼節約。只不過說很忙。而清朝皇帝之所以忙是因為專制主義到了高峰了,所有的權利都到皇帝手裡了。權利都到你手裡了,事情肯定要做。除非你放權。所以感覺就是很勤政,但是這種勤政對國家未必是好處。勤政之後就覺得沒時間花錢,然後就造就了一種省錢的現象。


以史為鏡的背後



行之家庭教育


清朝的皇帝大多比較節儉,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但是如果說除了乾隆皇帝之外都比較節儉,這也不符合事實。象康熙、同治這些皇帝,他們也比較鋪張浪費。康熙也曾六下江南,花費巨大,甚至導致一些省難以承受。就算雍正比較節儉,但是他修圓明園也毫不含糊,花費巨大。

乾隆之所以給人奢華的印象,一方面是因為他在位時間比較長,另一方面他愛好比較廣泛,為了愛好不計成本。還有就是乾隆承接了康熙和雍正打下的良好經濟基礎,在位時期又大致穩定,他有錢有時間去奢華。


曉評三國


節儉嗎,暢春園是康熙時候建的吧!圓明園也是康熙時期開建,又經他兒子孫子三代建好,為的是皇家享受,浪費多少民脂民膏,收天下古蹟為已有。可惜園明圓被燒,很多古蹟又被英法掠走。祖宗留下東西都被野豬皮敗的快完了。


沃土千萬裡


清朝的皇帝吃飯都是四菜一湯--單位是桌;老婆不是找的--是排好隊選;道光衣服打個補丁500兩白銀;出行時隊伍組成人肉火車,還需要臨時修專用御道……太節儉了!例如康熙下江南,在曹雪芹家住了兩天,富比王侯的曹家就資不抵債了--後來被雍正吵架追債


咼隯慦見到洋狗就舉報


其實說到古代皇帝節儉,就說清朝吧,也可能乾隆奢糜了些,但也是較其它請皇而已。三宮x院W多一女人,把男人宮了,哎!

真正清廉,一心為百姓的,只有中國共產黨人——毛主席!


老木148736446


官方清史上好多都是騙人的,反正載不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