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你真的懂了嗎?

俗話說,“幣圈一日,人間一年”。 這幣圈狂漲狂跌的現象已成新常態。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18次集體學習,區塊鏈被列入自主創新技術重要突破口。一瞬間,滿屏皆是談幣人,比特幣也因勢狂漲,從7500美元,飆升至9700美元。

到了11月,對區塊鏈行業的全國性清理整頓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一夜之間,大家又談幣色變。比特幣的價格迅速跌破7000美元。

很多人肯定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區塊鏈,到底是大忽悠、大泡沫,用來專門割咱們老百姓韭菜的東東?還是,真有大潛力、大應用的未來新科技?區塊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連國家都說這是自主創新技術的重要突破口呢?

艾瑪在2018年1月的時候,曾經寫過一篇介紹區塊鏈的文章(參見《給女兒解釋比特幣與區塊鏈》),對區塊鏈還是有些瞭解。最近在得到大學讀書,身邊至少有四位同學是幣圈從業人員,跟他們交流,學到了不少新知識。恰逢中信書院來約我寫一本區塊鏈書籍的解讀稿,我便一邊整理書稿,一邊與大家聊一聊“區塊鏈到底能給我們什麼好處?”

區塊鏈,你真的懂了嗎?

1. 互聯網的缺陷

我們通常的做法,都是基於“人”這個主體。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也經常會犯錯兒。艾瑪之前寫過好幾篇分享行為經濟學的研究結果,說人類存在著大量的、有規律的行為偏差,這些偏差如果被利用,就可以套利。我們制定各種流程,各種交叉檢驗的方法,為的就是降低“人”犯錯的幾率。但是,再怎麼降低,執行流程的,依舊還是人。只要是人,就會犯錯兒。

我們現在用的互聯網很強大,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是,依舊避免不了人為錯誤。

從前,我們寄信,如果從亞洲寄去美洲,要一兩個月。傳真快很多,但成本貴,家家戶戶要都有個傳真機才行。

從前,我們每個月只能在電影院看五六部電影,今天能在互聯網上實時看到海量的影片。

有了互聯網之後,大家都能體驗到,信息是怎樣快速地傳送或複製到全世界的每一個有網絡的角落的。極其高效、幾乎沒有成本。所以,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些信息,包括文件、音樂、視頻、遊戲、程序等等,原本侷限在一個地區的信息,可以快速地傳遞到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因為一切變得太快、太輕易,以至於木心先生的那首現代詩《從前慢》被廣為流傳: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信息傳送得快,是快了,成本也特別便宜,但是,也延伸了不少問題。比如,

(1)難追溯

信息傳遞得太快,中途被他人篡改了,再散發了出去。這種篡改,也許是有人有心為之(人為錯誤),也許是人無心的錯誤解讀(人為疏漏)。總之,新的信息與最初信息不再相同。收到新版本的人,不知道是否被篡改,最初由誰篡改,以至於假信息滿天飛。

(2)易洩密、易丟失

大量的私人信息,如銀行賬號、病歷資料、個人信息數據,存在大的數據中心。一旦該數據中心被黑客攻擊(人為錯誤),或者因不可預知的災難(人為疏漏),某些數據中心被毀,就可能面臨數據大範圍洩露或者丟失的危險。

區塊鏈,你真的懂了嗎?

(3)部分價值轉移,需要依賴第三方

我們的錢,要轉賬,不能像信息一樣,隨便複製。我們必須通過一箇中介機構,這個機構可能是國家、也可能是銀行或支付寶等機構,我們一定要在付款賬戶上減去一些錢,再在收款賬戶上增加同樣金額的錢,中介機構也會扣掉一些管理費。除了錢以外,類似的,不能單純靠互聯網,進行快速轉移的,還有房地產、有價證券、金融衍生品等等實體或虛擬的資產。這是互聯網很難解決的“價值轉移”問題。

你或許會說,靠中介機構轉移有價值的資產,不是很正常嗎?理解“區塊鏈”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我們現在講的是未來式,思路不要被目前的情況限制住。

必須依靠中介機構,有什麼問題呢?除了需要支付服務費用和操作緩慢以外,最重要的是,你必須信任這個中介機構。你必須信任這個國家會認可你的這些寶貝資產,信任幫你轉賬的銀行不會出貓膩,不會倒閉。

就像,中國人相信中國人的銀行,老外不一定相信,他們可能只相信自己國家的銀行。這樣,就讓這些寶貝資產的轉移只能侷限在一定的國家、地區或者機構內。比如,上交所的股票只能在上交所交易,不能去到阿根廷的交易所。你買的其他國家的房產,可能因為當地的土地交易機構被燒掉了,你的憑證也消失了。

第三方機構雖然是機構,但背後操作的依然是人。而人,是整個系統裡最不可信的。很多違反規則的人,就是規則的制定者。

2. 區塊鏈滿足的痛點

因為互聯網逃不開人類的錯誤,使得有以上三大問題。而這三大問題,就是區塊鏈要去滿足的痛點。

區塊鏈則從根本上拋棄了對人的信任。它建基於數學,這個全世界普遍公認的語言。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行為規範,不同的俗知俗見,通過人來處理問題,同一件事情,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做法。但是,數學就不一樣,無論是歐美,還是新興市場,或者是落後地區,數學的公式是大家共同認可的。我在分享複利的公式時,常常講一句話:“複利,是個數學公式,數學公式的好處就是,無論你說得多麼天花亂墜,1+1=2,不會變成3。” 這就是數學的妙處。

具體區塊鏈是怎麼做到的呢?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大家一起來記賬的技術。

傳統的方法是,有一個專門的會計,把大家的收入和支出都記錄下來,由這個會計把賬本收好,這是中心化的賬本管理方式。

區塊鏈呢,由很多人一起用電腦記賬。每個參與的電腦都有機會去競爭記賬權。當有一個人做了交易,那麼,區塊鏈系統會用它規定的方法,在所有記賬的人裡,挑出一臺電腦來修改賬本,然後,把它修改好的賬本,發給其他所有電腦。其他所有電腦會核對一下,這個賬本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就會放入自己的賬本中,這樣,所有參與的電腦中就都有了完全一樣的賬本。這種記賬方式,叫做分佈式總賬技術。

因為這種分佈式的記賬方法,我們就可以不用去信任環節中的任何人或機構,只要發起,就能夠自動運行,來完成信息和價值的轉移,而且在轉移過程中,所有修改都可以被發現,被追溯。

區塊鏈,你真的懂了嗎?

3. 區塊鏈,是不是一項新技術?

區塊鏈,好像是這兩三年隨著比特幣突然冒起來的全新的一項技術。你或許會問,它這麼新,到底靠不靠譜?

的確,區塊鏈技術,是因為比特幣而被人發現的,它剛開始的使命,也就只是為了支持比特幣的形成和流通。所以,很多人以為區塊鏈就是比特幣。但是,兩者並不能等同。

如果說互聯網是信息傳輸的高速公路,那麼,我們可以說,區塊鏈,就是貨幣的高速公路,而比特幣和其他各種幣,都是這條路上跑來跑去的各類交通工具。

區塊鏈,作為一種全新的思維和應用技術,的確是新的,但是,它背後的技術卻已經久經考驗了。

區塊鏈系統從下到上分為六個層次: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這六個層次中,數據層、網絡層和共識層是搭建區塊鏈一定要有的三個因素

,否則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而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則可以自行選用。

這些聽不懂、記不全,沒關係。我講這幾個層次,只是想告訴你,它背後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比如,數據層,即底層數據區塊的鏈式結構,和非對稱的公私鑰匙數據加密技術和時間戳技術。

聽不懂?沒事。反正就是根據數學算法開發出來的加密技術、時間跟蹤技術等等程序代碼。其實這些技術被髮明瞭好幾十年了,也在計算機領域被用了很久,只是後來才被比特幣的發明人中本聰應用在比特幣裡,然後,大家才發現了區塊鏈技術。

往上一層是網絡層,就是全球各個電腦點對點入網的機制,數據在裡面怎麼傳播,記的帳怎麼互相驗證等等。這個技術也不是最新的。不知道,二十年前,你們有沒有用過emule電驢來共享自己電腦裡的影片,看盜版電影?電驢用的就是一樣的技術,非常成熟了。

第三層是共識層,這是區塊鏈技術中的核心技術,也是每一次挑選記賬人的方法。選擇記賬人的方式,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有十幾種共識機制,其中最出名的是工作量證明機制(也就是誰的工作量大,誰記賬)、權益證明機制(誰在裡頭的錢多,誰記賬)和股份授權證明機制(類似董事會制度,民主投票選擇記賬人)。很多區塊鏈的應用是結合了幾種共識一起使用。

第四層是激勵層。跟我們績效考核差不多,要激勵遵守規則參與記賬的人,懲罰不遵守規則的人。這主要出現在對外公開的、任何人都能加入的、公有區塊鏈中。而那些不對外公開的私有鏈,通常在區塊鏈以外,就已經完成了激勵的博弈,比如被人強制要求參與記賬等等。

第五層是合約層,主要是智能合約。這一層特別有意思。可以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應用。我們為什麼要簽訂法律合約?因為我們不太信任對方,簽訂了合約,把權責關係理清楚,如果執行合約,會有什麼好處;違法合約,會有什麼懲罰。我們剛剛說了,區塊鏈適用於一切缺乏信任的領域。合約的簽訂,顯然就是因為大家不信任。如果互相信任,就不需要去簽訂合約了,直接做就行。對吧?那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是什麼呢?就是

合約只要簽訂,就靠計算機程序來自動執行,你想違法合約,都沒有辦法。這樣,我們就不需要信任對方了,對方可以是完全陌生的人甚至可以只是一個代號。這個特點能有很多應用場景。比如遺產的分配,現在需要靠家族信託的律師們來執行,以後就可以直接靠電腦程序了,省了一大筆律師費。或者房子的過戶,不用擔心業主拿訂金跑路。

第六層是應用層,就是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待的地方,這一塊,就依賴各個IT大拿們的創意了。

瞭解得越深入,越佩服它的創造人中本聰。這是一種具有顛覆性的思維方式。

區塊鏈,可能成為人類首次大規模協作和相互認證的開始,將創造出不同於現實世界的全新的網絡世界,甚至會進一步會顛覆現代商業社會,重塑社會結構和運行方式。

這將是數字領域的地理大發現。非常有意思,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建議你們也拋棄成見,去了解一下,並且發揮想象力,思考一下這項技術,能夠帶來什麼樣的顛覆性變化。

弘富財商特約理財專欄作家、暢銷書《理財就是理生活》&《高財商孩子養成記》作者、簡書經管優秀作者、定居香港的金融民工、關注財經時事、投資理財話題,寫暖心文字,陳述自己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