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屡教不改,父母憋出内伤,试试陶行知的“四块糖”教育方法

孩子屡教不改,父母憋出内伤,试试陶行知的“四块糖”教育方法

文 | 猫叔

儿子曾有个很不好的问题:屡教不改。比如,一个单词的写法,第一次写,错。

我耐心地教一次,再写还是错。

第三次先缓和一下心态,默念一遍亲生的,然后变换一个教学方法再教一次,然而……

孩子屡教不改,父母憋出内伤,试试陶行知的“四块糖”教育方法

真的是孩子太笨了么?

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很多家长一样都会有这种担心,但经过观察,孩子并非有什么先天的驽钝,而是他在学习时根本没有进入专注的状态,也就是说,在那种顾左右而言他的时候,不管家长如何努力,孩子却还在原地踏步。

那么,孩子这个屡教不改的难题怎么解决呢?

给大家推荐一个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我学习并运用了陶行知先生的方法,觉得收效颇丰。

1933年陶行知先生上海流浪儿工学团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操场上看到一个男孩子和另一个学生发生争执,随后男孩捡起半块砖头想要打架,陶行知马上跑出去制止,并告诉那个男孩,10分钟后你来校长室。

孩子屡教不改,父母憋出内伤,试试陶行知的“四块糖”教育方法

​片刻之后男孩怯生生地来到陶行知的办公室,准备接受惩罚,没想到陶行知却拿出一块糖给男孩,并告诉他这是奖励!男孩立刻懵了,打仗还有奖励?

陶行知看着男孩盯着他的眼睛,认真地告诉他:这块糖奖励他尊重师长,听见我的喊声,你立刻停下来!

随后陶行知又拿出一块糖,继续奖励这个孩子:我让你10分钟到办公室,可是你5分钟就来了,我奖励你遵守时间。

孩子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不再那么害怕,但还是保持着尊重。

这时陶行知又递过来第三块糖说:“这块糖还是奖励给你的,我刚才询问了其他同学,大家说那个同学欺负女同学,你有正义感阻止了他,所以这块糖奖励你的所作所为。”

这时候孩子哭了说:“校长,不管怎么说,我打人不对,我错了。”校长拿出了第四块糖说:“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个好学生,这块糖奖励给你,继续做个好人。”

孩子屡教不改,父母憋出内伤,试试陶行知的“四块糖”教育方法


​假如换成普通的管理者,看到孩子拿着砖头和别人打架的时候,可能会当场大发雷霆,然后对孩子实施训教和体罚,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因为有隐情在其中,就算嘴上承认了错误,但也仅仅是为了逃避惩罚而已,心中依旧忿忿不平,甚至在下一次依旧如此,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问题。

相反,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先是反差化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觉得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对话。随后又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调查,找到了孩子出错的原因,这样教育孩子才能让他心服口服。

最后,陶行知先生还给了孩子主动表达的机会,做到了互相交流,既让孩子有所思有所想,又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当我们纠结于孩子屡教不改的时候,不要陷入用同一个方法反复灌输教学,不妨换个思路,从另外的角度来给心不在焉的孩子一个思维上的惊喜。

转变了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也就改变了孩子在某些时刻对待学习的思路和专注度,这样状态下的孩子才可以更好完成学习任务。

与人斗其乐无穷,其实育儿也是一种和孩子的小心思、坏习惯做斗争的事情,家长一味简单粗暴,将所有原因都归结于孩子,只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疏离感,不仅不能学好,甚至连亲子关系都要淡薄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