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在“一帶一路”上的科技創新合作

文丨梁育民 黎紫涵

《“一帶一路”大數據報告(2018)》顯示,在“一帶一路”參與度排名中,廣東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廣東作為沿海開放大省,近年來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了多樣的科技創新合作。本文總結了廣東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在科技創新合作方面現狀,從參與科技合作交流的做法與成果出發,總結當前廣東省進行“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面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對策。

目前,廣東省已基本形成開放創新的國際科技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經濟帶動科技,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民間來參與,產學研一體並依託市場化運作的科技合作競爭格局。2017年,全省科技綜合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實現新突破,區域創新能力首次躍居全國首位,其中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創新績效3個指標均排名第一。科技投入產出持續增加,全省R&D經費2343.63億元,佔GDP比重提高到2.61%,有效發明專利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及專利綜合實力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技術自給率達72.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38項重大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廣東省參與“一帶一路” 科技合作的相關做法

(一)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通過“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串聯起一個個創新平臺和產業創新載體,促進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流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一方面,廣東加強與港澳進行科技創新合作。廣東正推進粵港澳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推進香港、澳門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建設。實施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計劃和粵港聯合創新資助計劃,聯合港澳設立產學研創新聯盟,以充分調動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廣東支持建設創新載體,推動技術成果轉化。

在區域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廣東鼓勵科技和學術人才交往交流。允許香港、澳門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機構申請內地科技項目。為支持重大科研項目上的合作,支持粵港澳設立聯合創新專項資金,且允許科研經費等相關資金在大灣區跨境使用,促進資金能夠有效流動。大灣區建設也更加重視知識產權有關制度的健全與完善,為加強粵澳知識產權信息共享,三地共同舉辦“泛珠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公務人員交流活動”。

(二)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沿海創新集聚帶

以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核心,加快培育粵東、粵西創新極,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聯動,構建沿海開放型創新體系,計劃到2020年,沿海地區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過2.8%,科技進步貢獻率和技術自給率分別達到60%和75%。形成以廣州、深圳為“雙引擎”,珠三角其他地市各具優勢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1+1+7”建設格局。

根據《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廣東實施國際科技合作提升計劃,進一步健全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交流合作機制。發揮中醫藥、金屬製品等產業優勢,依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科技項目支持吸引國際科技優質資源入粵。除與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外,還將與以色列、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在合作方式上,將重點吸引國際知名科研機構、大型跨國公司、國際科技組織等入粵創建國際創新合作平臺,國際研發中心或聯合實驗室,支持高等院校合作等,推動建設國際大師研究基地和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三)增強海洋科技創新驅動力,強化“一帶一路”重要引擎

廣東作為沿海大省,擁有南海豐富的海洋資源。廣州南沙、汕頭南澳等地港口物流發展優勢明顯,將建設一批海洋經濟合作示範區,開展海洋保護、海洋工程、海洋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洋科技合作主要集中在漁業養殖技術、海洋資源勘探、海洋生態等,將加快建設中國―東盟海水養殖技術聯合研究與推廣中心、重點推進沿海地區與馬來西亞、泰國等東盟國家以及斐濟等太平洋島國的海洋科技合作。

(四)中醫藥走出去,深化“一帶一路”醫學交流

2018年,廣東省發佈《廣東省促進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行動計劃》,將依託廣東在中醫藥產業上的優勢實現中醫藥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統醫藥、現代醫學的融合發展。還將著力完善相關政策支撐體系,在中醫藥學歷教育、高校醫院合作、醫藥研發生產、中醫藥標準化等方面加深合作,建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可操作、可借鑑的有效方法與機制。計劃到2020年,建立2~3箇中醫藥國際合作平臺、4~6箇中醫藥海外中心、2~4箇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基地和1~3箇中醫藥國際出版傳播基地。在海外註冊一批中藥產品,建成2傢俱有國際水準的區域中醫醫療中心、3~5個國家級中醫藥養生旅遊示範區、一批國家級示範基地和示範項目。其中重點項目包括中醫藥“一帶一路”大灣區建設項目、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醫療建設項目、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教育及文化傳播項目、中醫藥“一帶一路”嶺南中醫藥文化“走出去”項目、中醫藥“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科技項目。

……

文章指出廣東省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成效與廣東省和“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廣東省和“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的對策與建議:(一)重點領域科技合作提升廣東科技實力和國際地位;(二)提高廣深兩地科技輻射能力;(三)發揮民間社團作用,加大民間國際科技合作的支持力度;(四)國際科技合作應把握好重心和重點。

本文摘自《廣東經濟》,全文詳見《廣東經濟》2019年第8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