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難解之謎:中國象棋從稱謂上為什麼偏偏選用“象”作為棋名?

千年難解之謎:中國象棋從稱謂上為什麼偏偏選用“象”作為棋名?

文 | 漁翁

現行中國象棋從子數上說莫多於兵,就威力而論莫過於車,就重要性而言,又獨尊於將,為什麼偏偏選用“象”作為棋名?

有人認為,最早的象棋子系用象牙雕刻,或因子中有象而得名;

有人認為,象棋之“象”乃天文中的“象”;

有人認為,象棋之構詞法正同“象舞”,意為象徵戰爭廝殺的棋戲,此說一度甚為流行;

也有人認為,象棋之“象”與《易經》之“象”密切相關,中國象棋一度有子六種,現行國際象棋和日本將棋也有子六種,中國古代六博棋和塞戲的子亦各六枚,這絕非偶然巧合,均與《易經》的“六爻”相關。

千年難解之謎:中國象棋從稱謂上為什麼偏偏選用“象”作為棋名?

迄今為止,我國最古老棋戲是六博和圍棋。據可靠記載,遲至春秋時期才有人以弈喻事。

《左傳》中載,“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這番話是說,甯悼子對待國君還不如下棋,隨意行廢立之事,怎麼能免於失敗呢?弈者舉棋不定,將無法戰勝對手,在迎立國君這樣的大事上,更不能如此反覆。

這就是成語“舉棋不定”的來歷,也是歷史上有關圍棋的第一次記載,時間是公元前548年。

千年難解之謎:中國象棋從稱謂上為什麼偏偏選用“象”作為棋名?

六博的出現比圍棋更早。《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曾跟井公下了三天六博棋以決勝負,至春秋時代博弈已並行於世。六博亦作“六簿”。《楚辭·招魂》說“蓖蔽象棋,有六簿些。”由此可知,六博亦即蓖蔽象棋,這是我國象棋一名的最早出典。一些棋史專家認為,我國現行象棋淵源於六博,但其形制卻相差甚遠,殆至面目全非,此說亦未必可靠。

《六選六臣注·招魂》有載:“象牙棋妙且好也。”這是“象棋”一詞的本義,不同於今日之象棋概念,當時即指象牙制的棋子。從戰國時期的相關文獻中可得,六博棋最初並非純粹的遊戲棋種,或言占卜、或涉軍事。

千年難解之謎:中國象棋從稱謂上為什麼偏偏選用“象”作為棋名?

審慎地說,《招魂》產生於戰國時代,是最早提到“象棋”一詞地作品。公元569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時期,“帝制《象經》成”,標誌著古象戲及其著作的首次文獻記錄。歷代相沿象戲為周武帝所創,且被一些學者視為我國象棋地雛形,不過象戲創始者尚未有確鑿史論依據。

《象經》一書,唐時尚存,至唐中葉(約8世紀),從唐傳入日本的紫卷本中也有《象戲經》,因此,日本傳說象棋即起源於周武帝象戲。可惜日本冷泉院遭火劫,圖書蕩然不存。唐以後,《象經》於中國本土也亦失傳。

千年難解之謎:中國象棋從稱謂上為什麼偏偏選用“象”作為棋名?

而在“象棋”一詞產生後的大量著述中,諸如“八卦、陰陽、天文、五行、樂律”等名詞術語時有出現,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眾多範疇又與“象棋”“象戲”等的發明有怎麼的關係?能不能因此認定象戲就是根據這些理論發明的?

關注周八象棋,且看為您下篇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