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2020岁初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疫情面前,各地医护人员、军队医疗队、记者们更是纷纷主动请缨,迅速集结,为湖北带去新的希望与勇气。直面疫情,北京市文联、北京美术家协会勇担使命,倡议首都美术家和广大美术工作者响应中央号召,记录时代主题,讴歌人民英雄。作为艺术工作者,虽不能置身抗疫一线,但要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千千万万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记录他们的形象和故事,就是为历史立传,为民生立心。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白衣天使·国之卫士》孙立新 油画

诠释赤子之心

“疫情,让人与人之间隔开很远,但却让心与心更加贴近”。特殊时期,那些奋斗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给予了国人温暖和希冀,而美术家们也用画笔将这些平凡又坚毅的面孔刻画出来,表达医者的赤子之心,鼓舞斗志,同时更是向一线医务人员致敬。这些作品的主人公有我们尊重敬佩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定宇院长;还有那些虽然不知道名字,却依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一幅幅画作,诉说了白衣天使们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抗疫故事。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出征》 王利军 国画

这些作品大多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画家们以真实的新闻图片作为素材,描绘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传递出生命的质量与情感的厚度。画面中的医务工作者或正在为病人奔忙,或神情坚定的望向远方,又或是摘下口罩的间隙满面通红……不同的姿态,但却有同样感染人心的目光,这些眼神总能让人看到胜利的曙光。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战“疫”》 殷会利 国画

李晓林创作的《赤胆忠心钟南山》便是一幅以歌颂钟院士为主题的人物肖像画,画面背景以冷灰色为主,天空灰暗,阳光退却,营造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象征着风雨如晦、疫情肆虐的武汉三镇。在此背景的衬托下,身穿医务服的钟老的面庞柔和,通红的双眼满含泪水,紧闭的嘴角彰显出人物坚定的心情。厚重的笔触,清冷的色彩,笔画之间融合的是医者的悲悯和抗疫的决心。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赤胆忠心钟南山》 李晓林 色粉

《所愿除国难 再逢天下平——李兰娟肖像》则是黄华三的国画作品,画面描绘了李兰娟院士工作的场景,她身穿白大褂,眉头紧锁,正在研究感染者的病情。这幅肖像画刻画得极为细致,用笔轻盈,线条灵动,墨色晕染缓缓展开,恰到好处,生动地描绘出李院士认真仔细的神态,具有强烈的写实性。这幅画是对李院士发布重大研究成果的赞颂,同时也向所有逆行者致敬。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所愿除国难 再逢天下平——李兰娟肖像》 黄华三 国画

如果说上述两幅画让我们感受到院士们的赤子之心,那么《武汉加油——献给最美的逆行者》则展现了那些无名却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的必胜决心。彭华竞笔下的这幅画描写了五个医护人员,他们全副武装,或在手术台上忙碌,或面向观者握紧拳头。连贯自然的线条和洒脱有致的笔触共同构成了画中人物的身姿,他们的目光柔和,举起的手向人们诉说着希望。画面背后是一片红色,为画面增添了一抹庄重沉静的色彩,同时也昭示着坚卓不息的中国力量。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武汉加油——献给最美的逆行者》 彭华竞 国画

王珂创作的《致敬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同样是一幅人物群像作品,他对医务工作者的身影和话语颇有感触,于是尝试捕捉并定格了来自全国医护工作者的奔赴武汉时的感人瞬间,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他完成了这幅作品。在创作时,他搜集了大量图片,就是为了传递出这种环境之下心情的共性,架构一个场景性和指向性更趋宏阔而精神更为凝聚的画面。有感而发,笔墨有情,画面中的每一个笔触,每一抹色彩无不向观者传递出一股力量——萤火之光,亦能汇聚成熠熠星河!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致敬!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 王珂 国画

诉说家国情怀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在疫情防控这个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可爱又可敬的解放军们又一次义无反顾的逆行,向武汉集结。在画家们的笔下,军人们昂首挺胸,冲锋在疫情第一线。面对此情此景,彭华竞将解放军与亲人告别,即将奔赴一线的温情画面描绘出来,他们眼神炯炯,身姿挺拔,肩上背的不只是行李,更有一份使命担当。画面背景中的和平鸽象征着美好的明天,整体基调是温情的,亲情令人动容,家国情更令人热泪盈眶。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期待凯旋》 彭华竞 国画

王珂的《天使系列》描绘了女军人刘丽的沉静面容,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口罩印,一道道血印是她救死扶伤、与病毒抗争的最好证明。作品带有强烈的写实色彩,用笔豪放,略施淡彩,脸庞则用细笔勾勒,极尽温柔,将人物真诚又热烈的家国情怀定格在画面中,不需要太多的笔墨,便将柔情与英姿同时展于纸上。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天使系列》 王珂 国画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印痕》 苗再新 国画

庄明正的《英雄本色》、陈筱青的《防疫一线》、徐磊的《没有硝烟的战场》等等都是军人、公安民警题材的中国画。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幅都是对逆行者的致敬,画面中他们坚定的步伐和眼神、穿戴整齐的服装,似乎都在告诉观者:有我们如此,胜利终将会到来。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英雄本色》 庄明正 国画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防疫一线》 陈筱青 国画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没有硝烟的战场》徐磊 国画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英雄的身影》 李呈修 国画

书写众志成城

在此次主题创作中,除了致敬众多最美逆行者的绘画题材外,还有不少作品记录了疫情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社区动员控制疫情的蔓延、各行各业的人们捐赠物资等等,都在画家的作品中凝聚成一个温暖的故事。这些画面有的大笔墨挥洒,气势磅礴;有的描绘细腻,温情脉脉,美术工作者将关切的目光放在那些细小的角落,借笔墨传达出众志成城的精神。于是我们看到,特殊时期人间每一处角落,都有温煦的阳光照耀。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众志成城》 丁平 油画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送菜到家》 纪清远 国画

《挺立风云》是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创作的油画作品。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江城武汉成为每个人急切的挂念。提笔之际,风雨如晦、乌云压城的情境好像就在眼前、迫在眼前。所作油画《挺立风云》画的如是实景,但力图传达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这个城市英雄的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疫魔的信念。长江水东流不息,黄鹤楼巍然如山,武汉挺立便是中国的胜利。”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挺立风云》 范迪安 油画

《光暖火神山》是一幅充满希望的作品,创作者陈辉只用黑色和白色来渲染画面,画面上方有两束光射下来,预示着光明即将战胜黑暗,希望就在前方。许俊的作品《火神山医院建设纪实》和《雷神山医院建设纪实》,将武汉速建的两所医院刻画出来。画面近处是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远方是高楼林立、江水蜿蜒的城市景象,作品采取散点式构图,以细腻的笔触、淡雅的色彩将建设场面表现的灵动温馨,充满希望,但同时又不失其浩瀚磅礴的气势,这两幅画不仅仅是两所医院建设情况的记录,更是夜以继日为抗疫贡献的劳动者的赞歌。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光暖火神山》 陈辉 国画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如此创意》也是王珂的作品。画面中的主人公我们并不陌生,正是新闻报道中常常提到的一位老人,他买不到口罩,只能用橘子皮自制口罩,画家以淡墨涂抹、浓墨勾勒,浓淡之间颇有章法,画面唯一的色彩就是那半边橘子皮,跳跃的色彩与老人沉静的面容形成鲜明的对比,似乎十分突兀却又无可奈何,这是一位老人的无奈,也是众多普通群众的真实写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半边橘子皮又是希望与智慧的象征,面对疫情,人民充满乐观和智慧,我们总会有办法。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如此创意》 王珂 国画

艺术陶铸心灵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致敬—平凡的坚守者》 孙震生 铅笔淡彩

这次大量的投稿作品中,还有一些非常独特的面貌。美术工作者们选择更为多元的创作形式参与到这次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有贴近生活的宣传画,有简约易懂的漫画,有力透纸背的书法,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图案。另外,这些作品的题材也更为开阔,科普病毒危害、号召人们健康生活等等。多元的艺术表现方式,起到了陶铸、感染人心的积极效用。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战疫2020》 房子剑 漫画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白衣战士教你防疫》杜沁锟 宣传画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抗疫丰碑》 李卓 油画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首都美术家“以艺抗疫”作品实录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钟南山肖像》 黄华三 国画

同心共济,勇克时艰。无论是哪种题材,无论是何种形式,每一幅作品都凝结着峻挺的力量,每一个形象都蕴含着光明的希望,鼓舞斗志,感染怀抱。直面疫情的逆行者和勇士,是当代平凡的英雄,他们的形象与故事,应该被艺术史铭记。我们坚信,有他们,有千万善良而不屈的人民,阴霾终将散去,神州定是晴天。

作者:张鹏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粮食供给充足,市民不必囤粮!

●北京通报一境外输入病例:首发非呼吸系统症状,曾赴纽约探亲

●无证据证明杨柳絮中存在新冠病毒,飞絮季个人防护这么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