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贫困“标签”打开幸福之门

□记者 付 生

通讯员 郑秀宝

迎着朝阳,青州市云门山街道西十里村村民李国华,背起喷雾器继续对村庄进行消毒作业。作为一名建档立卡继续享受政策的贫困户,李国华现在的工作是专门开发的脱贫公益性岗位,每月收入1730元,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目前,该市开发安置的149名脱贫公益性岗位人员已全部上岗。

强化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只是青州市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今年,该市立足脱贫工作实际,全面开展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市级领导、行业部门、镇、村“四支队伍”协同作战,强化产业“造血”能力、优化精准扶贫措施、注重深化督导考核,同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融入乡村振兴总布局,强化产业“造血”能力,全面提升脱贫质量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实现脱贫的关键支撑。

青州市王坟镇胡宅村,一条“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产业发展路子,让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4月3日,天气晴好,一大早,村主任张成领和建档立卡户王彦荣等人就来到果园里为果树挂网,给果树裹上保护层。“在青州和镇上的支持下,我们成立金岭南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苹果、桃、猕猴桃等林果经济,同时搞巴马香猪养殖,通过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打出了品牌,实现了村集体稳定增收。”张成领告诉记者,去年王坟镇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村里实施金洋食品厂冷库配套项目,为本村及周边村38个贫困户解决了就业。

产业的发展为胡宅村的脱贫致富拓宽了道路。目前,该村已栽植苹果树、桃树、猕猴桃等8500余棵,注册金岭南一果和金岭南猪哥两个品牌,集体收入增加5万余元,今年果树开始进入盛果期,收益还将进一步提高。

围绕乡村振兴总体布局,青州市立足果蔬、花卉、旅游、电商等特色优势产业,用活各类扶贫资金,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等多种方式,集中打造86个产业扶贫项目,变“输血”为“造血”,让困难群众增收有底气,更有门路。目前,亚泰农业花卉项目、南小王晟丰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九州农业温室育苗项目等一批示范项目已初见成效。

在脱贫攻坚“百日会战”中,该市还结合“美丽村居试点建设”和“美丽庭院”创建,通过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村级公益岗位人员包院落管理等方式,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即时帮扶人口,常态化开展房屋、院落、生活设施等家居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彻底消除房屋安全隐患,确保让贫困群众“住得好”。

坚持“一人一策”分析研究,开展“精准滴灌”,切实保障脱贫稳定

稳定脱贫,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我们坚持扶贫开发向‘滴灌’转变。”青州市扶贫办主任潘中昌说,青州曾有12393户3009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他们一一归纳总结致贫原因,改变过去“漫灌”做法,有针对性地探索出脱贫致富方法。

邵庄镇范家林村建档立卡户王世龙,一家五口,王世龙与妻子均为二级残疾,属于“有老有小,有残疾人、有学生”的深度贫困家庭,邵庄镇2014年为该户建档立卡后,实施精准帮扶,安排了帮扶责任人,为该户办理低保,为两个孩子申请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教育资助对象。同时针对王世龙还有弱劳动能力的实际,为他提供了村内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今年镇上又对该户实施了家居环境提升,这个家庭的生活有了明显起色。

加快精准扶贫,青州各镇街还纷纷成立社区教育中心,分期分类对贫困群众进行广泛培训,让贫困人口掌握一种以上谋生手段或技能手艺,学到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为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黄楼街道建档立卡户杨爱文通过参加镇上组织的花卉种植技术培训,与村里的花卉专业大户结上“技术帮扶”对子,自己种上了3亩地的杂交石竹、蛇莓等绿化花卉,每年收入达到2.5万元,再也不用戴着贫困户的帽子了。“以前没有技术,看着别人养花赚钱自己眼热,现在镇上搞技术培训,农技服务中心还上门进行技术服务。”杨爱文说。

截至目前,青州已先后组织贫困群众培训30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依托农民画室,通过邀请画院专家、以老带新等方式,对贫困群众开展“以点带线、由线及面”的阶梯式培训,成功售出画作1000多幅。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请专家到地头现场授课,组织贫困劳动力到大型花卉龙头企业考察学习,培养初中级花卉专业人才368名、花卉种植能手188名开展电商培训,引导花卉种植户加入淘宝等互联网购物平台,成功带动100多名青年实现就业,平均日成交4600多笔……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延伸监督“触角”打出组合拳,扎实推进措施落实达效

“残联来给你换了残疾证了吧,补贴发开了吗?”在高柳镇前后寨村村民张同功家中,帮扶责任人刘成正详细询问老俩口的生活情况、经济收入等,认真填写自查台账。

去年,镇上扶贫干部帮老人找到了村里保洁员的工作,让老人生活更有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又送来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老人感激的说:“照顾的太周到了,镇上和村里经常来,有什么困难都及时的给办理,心里很知足。”

在脱贫攻坚“百日会战”中,青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抽调410名党员干部,利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坚持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过筛,限期整改“清零”。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该市严格落实县域“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责任,不断延伸监督“触角”,以最严格的督导考核制度,推进工作落实。同时,严实纪律作风,通过“线上公开+线下监督”“互联网+政务平台”大数据比对分析,让监督更加精准高效,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当前,青州市级领导、行业部门、镇、村“四支队伍”协同作战,调动118个市直部门、13个镇街1015个行政村工作力量,集结1365名帮扶责任人、985名包村干部、265名驻村干部、1507名村级负责人,凝心聚力,尽锐出战,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