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

理性的最高境界,是做一个精致的利他主义者。

当生命走向尽头,回首一生,你希望自己度过了怎样的一生呢?你又希望自己留下了什么呢?

你希望更多人记得你,记得你的善举,记得你的贡献,记得你为他们奉献的精神或物质财富;还是你希望自己一生吃好喝好玩好,挣了很多钱,为子孙留下了万贯家财;还是说你既为人所铭记、传颂,也为自己及后代赢得了无尽的财富;或者你认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人生一世,自己过好了就好,无所谓他人和子孙后代......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一无所求的人可能还是少数,多数人可能还是或希望留“名”,或希望收“利”,或者是“名利双收”。

人性本善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当今人与人高度链接、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只有互惠互利,才能生存。只有利他,才能更好的利己。

人性本恶者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个人利己,能够激发成长的动力,最终构建起社会的繁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最终也许形成吃大锅饭、一起饿饭的局面。利己并不丑恶,损人利己才是有错。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提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把个人利益作为唯一的追求,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然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种“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注定走不远。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时代,做一个“精致的利他主义者”也许能走得更远。

在商品经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提供价值,这种价值经由交换而让双方互惠互利,从而使利他成为利己的前提。

如果说利他者得“名”,利己者得“利”,那么经由利他而利己的“精致的利他主义者”则有可能“名利双收”。

除去“不食人间烟火”的游戏人生者或“人生如梦”的虚无主义者,作为追求理性的高等物种,人类理性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做一个精致的利他主义者,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建立在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基础之上。

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为他人提供了价值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