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澤:廢竹枝變身“搖錢樹”

九江新聞網訊(丁智群 查本礎)春到深山暖意濃,萬物生長競蔥蘢。4月1日,彭澤縣浩山鄉新嶺村的竹掃把加工作坊場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只見五六名村民在廠棚旁專注地編扎著竹掃把。有的用柴刀把原材料竹枝的多餘部分斬斷,歸類碼放整齊;有的在膝蓋上把10餘根竹枝編成扇形;有的在掃把機上用老虎鉗和鐵絲將一把把竹掃把編紮成型,再打捆堆放。今年66歲的劉真順左手有殘疾,其妻子常年患病,是該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說:“我老了,沒有掙錢的好路子,正好掃把廠裡要工人,我就過來扎掃把,一天扎20把,能掙100多塊錢,天天搞天天有,積少成多,還負責村裡的環境衛生打掃,多增加一份收入。”

彭泽:废竹枝变身“摇钱树”

圖為貧困戶們正在加工竹掃把

彭泽:废竹枝变身“摇钱树”

浩山鄉地處彭澤縣大山深處,有著豐富的毛竹資源。今年年初防控疫情期間,在縣公路分局和玉禾田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新嶺村黨支部採取“黨建+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以村集體為主體成立村級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毛竹廢竹枝等毛竹剩餘物加工生產竹掃把。針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吸納到合作社務工,結合“志智雙扶”,引導貧困戶拋棄“等、靠、要”的思想,發展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讓毛竹資源有市場、貧困家庭有就業、農民有增收、村集體有效益,讓滿山毛竹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綠色銀行”。進一步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和自主脫貧意願,讓產業發展真正成為貧困戶脫貧的支撐和保障,村民們也在村集體產業的紅火中迎來了美好生活。

3月31日,新嶺村銷售了600多把竹掃把,全部兌現了參與竹掃把加工村民的薪資。年近七十歲的貧困戶包旺春短短几天時間便領到了400多元的加工費。他高興地說道“相信在村集體的幫扶下,我們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新嶺村書記朱夢慶介紹說:“我們這裡有豐富的毛竹資源,以前毛竹砍了,竹枝被扔在山上爛了,從今年2月底開始利用竹枝加工成大掃把賣錢,變廢為寶,為村民拓寬了增收渠道。村民們每加工一把竹掃把就能有五塊錢的收入,而且,他們閒暇時間上山撿廢竹枝也由村裡統一收購,收購價格為50塊錢一百斤。”

精準扶貧,毛竹產業是“根”。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離不開毛竹產業支撐。實現鄉村振興、村民脫貧,發展集體產業是良策。新嶺村通過竹掃把加工,授之以漁,通過勤勞的雙手“編織”脫貧致富之夢,推動了扶貧工作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