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能否為瑞幸買單?

美股上市項目瑞幸咖啡4月2日自曝財務造假醜聞,在29億元的營業收入中,涉嫌偽造交易22億元。消息公佈後,瑞幸咖啡開盤後暴跌81%,創歷史新低,6度觸發熔斷,市值瞬間蒸發逾300億元。

這家在中國市場靠大幅折扣和免費贈品咖啡來培育消費者咖啡消費習慣的創業公司,在欺詐式的商業模式轟然倒塌後,卻把董責險——一個本來名不見經傳的冷門險種帶“火”了。


01

多家公司聯合背書


董責險全稱為“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也稱“D&O保險”,是職業責任保險的子險種之一。這一險種通常由公司購買,當董事高管在公司經營過程中決策失誤而導致投資者利益損害時,股東的索賠進行民事和法律費用的賠償由保險公司賠償。也就是說,董責險是用來保障公司董事、監事與高管人員在履行管理職責時而面臨的潛在個人責任風險,包括履職行為中因疏忽、錯誤、誤導性陳述等“不當行為”所引起的個人損失以及法律訴訟費用等。

瑞幸恰巧投保了董責險。

根據上市招股書披露,公司在赴美上市前購買了董事及高管責任險。據瞭解,瑞幸購買的董責險總保額接近兩億元人民幣,是多層嵌套的帶有超額賠付層的共保保單,結構複雜。即在基礎層多家險企共保保單外,還疊加了多層超額賠付層,每當賠償金額超過該層可負擔的範圍,則觸發下一層的保險公司的賠付。因而,此次瑞幸財務造假事件牽連了多家保險公司。

據瞭解,瑞幸咖啡董責險保單組成的“共保體”有4層,總保額達到25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接近兩億元),“底層共保體”由8家中資公司組成。截至目前,已有一些保險公司做出回覆。平安產險表示已收到被保險人提起的理賠申請,正在進一步處理中。太保產險稱公司以跟單形式參與了瑞幸咖啡董責險的共保業務,並已作了審慎再保分出安排。截至目前為止,公司尚未收到主承保公司的正式出險通知。公司將密切關注,按照保險合同和共保協議處理相關理賠事宜。


02

保險能否為瑞幸買單?


當前,保險是否賠付存在兩種聲音。


瑞幸咖啡此前的公告中提到,從2019年二季度開始,瑞幸咖啡首席運營官(COO)劉劍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參與了業績造假,同時某些成本和費用也因為虛假交易而大幅膨脹。

以平安財險的《平安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2018版)條款》為例,條款約定的保險責任主要包括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被保險個人的保障,包括個人賠償請求和個人調查、核查與稽查費用;一部分是被保險公司的保障,包括公司有價證券賠償請求、公司不當僱傭行為賠償請求和公司的自查、調查、核查和稽查費用。但無論個人還是公司都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保險公司保障的是因不當行為而引起的損失

一般而言,董責險均會有除外責任(合法是保險合同承保對應風險的前提),包括:當被保險人基於故意、惡意實施違法甚至犯罪行為的情況;被保險人因不當行為承擔的懲罰性賠償以及刑罰中的罰金等均不在賠償範圍。

對於公司來說,董監高責任保險是一種風險轉移安排,運用得當可發揮積極的公司治理作用,提高公司的公信力;對於公司的董監高來說,可緩解公司在履職過程中的後顧之憂,提高管理層的風險承擔水平和管理效率,進而促進企業創新。


招商證券分析團隊認為,賠付的核心的關鍵在於瑞幸咖啡目前的事件是否處於保險合同的除外責任中,瑞幸咖啡公告中指出該虛假交易行為是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先生以及向其報告的幾名員工導致的,並未承認是“公司”所為,預計後續如果法律裁定公司財務造假行為並非公司所為,而是認為公司對COO的不法行為未及時發現,屬於公司的錯誤行為

,則瑞幸咖啡作為被保險人的理賠申請將被通過,預計各保險公司對瑞幸咖啡所遭到的索賠損失和法律費用是需要進行賠付的。

倘若賠付,是否會影響上市險企的市場估值呢?“平安財險、太保財險、人保財險均在底層共保體中,該層總保額為1000萬美元,根據各自的承保份額可以算出三家公司的賠付上限分別為300萬美元、150萬美元、175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2100萬元、1050萬元、1225萬元,即便後續三家上市險企均按合同賠付上限向瑞幸咖啡進行賠付,對公司淨利潤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對上市標的的財務影響基本可以忽略。”招商證券團隊如此分析。

否定的聲音來自於保險公司一端,大家財險總經理施輝是其中一員。他表示,保險賠償主要針對董監高的過失責任,違法行為屬於除外責任。在行為屬過失還是違法認定前,往往涉及律師費和訴訟費。因此,董責險其實大多賠償的是前期責任劃分前的律師費,除非違法行為簡單粗暴,不用認定可以拒賠,一般會賠償或墊付保額內的律師費。再者此類官司一般一打三四年。

“董責險不可能為瑞幸背所有鍋帶來的損失,違法行為是不可能被保險的,最多也就是認定是否屬於違法行為的律師費用,當然還得看此事是否界限不清,如果事實證據清楚,大概率還會拒賠。”施輝在近日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如此表示。


03

上市公司的“護身符”


瑞幸咖啡的董責險是否能理賠尚不可知,但在波譎雲詭的資本市場上,購買一份董責險卻不失為上市公司的“護身符”,但中國企業對這一險種的認知度還不高。

從業務開展來看,歐美市場上市公司80%以上投保董責險,歐美公司特別是美國上市公司,一般律師、會計師、承銷商都會要求上市公司投保D&O保險。而國內上市公司3600多家,投保率較低,不到10%。

據《金融時報》記者瞭解,

目前購買了董責險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以下四類:

一是內地香港兩地上市的“A+H”股公司;

二是公司治理較好的大型國有企業及金融機構;

三是有獨立董事推動投保的上市公司;

四是具有“涉外”基因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或者高管有國外背景,或者有外資股份,或者公司有涉外業務。

但整體而言,我國相比發達國家而言,董責險的覆蓋率還不高。

招商證券認為,瑞幸事件對我國董責險市場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很好地對該險種的功能進行了宣傳,也將刺激更多的上市公司在我國資本市場監管不斷完善的大浪潮中合理地運用該險種的風險轉移功能,後續我國董責險市場規模有望迎來顯著增長。

科創板企業普遍具有技術新、前景不確定、業績波動大、風險高和市場可比公司較少等特徵。同時,科創板的退市制度更為嚴格。因此,業內認為科創板公司更應投保。

根據統計,我國科創板首批28家企業中已有13家企業購買了董監高責任險,也就是說,近半數科創板企業已購買董責險。其中,有3家科創板企業在外資保險公司安達保險投保了董監高責任險。董監高責任險,全名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公司賠償責任保險,是對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職員在行使其職責時所產生的錯誤或疏忽的不當行為進行賠償的保險合同。

然而,保險公司的態度相當謹慎,特別是在瑞幸事件暴發後,對於是否展業,考量將更為慎重。一位險企的精算師向《金融時報》記者坦言,“目前,美國上市企業風險最高,港股居中。考慮到風險因素,我們並不做此項業務。”

保險能否為瑞幸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