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坎”(Ⅰ)

第二道“坎”(Ⅰ)

摘要

“出口增加值”辨析。出口“增加值”可以描述:出口“總值”是如何由若干國家分別創造的增加值“累積”起來的。外需衝擊之下,一國出口總值下滑,屬於國內增加值的部分由國內承擔相應“損失”,屬於國外增加值的部分則由全球價值鏈上的其他經濟體共同分擔“損失”。從這個角度觀察,明確中國出口增加值的來源十分重要。

事實1:超過80%的中國出口總值由國內創造。OECD“增值貿易”數據顯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過後,全球一體化進程開始走“回頭路”。對中國而言,2015年中國總出口中的國外增加值佔比為16.3%,較2005年下降9.7個百分點,相應地,國內增加值佔比提高至83.7%。換言之,中國出口產品的“本土化生產”比重在不斷提高。

推論1:出口影響中國約15%的經濟總量。中國出口總值佔名義GDP比重為18%。以OECD估計的中國出口總值的國內增加值佔比83.7%計算,出口影響國內約15%的經濟總量。

事實2:約40%的中國出口總值將受到疫情的顯著衝擊。中國對82個疫情國家(覆蓋全球99.2%的確診病例)的出口總值佔比為78%。由於各國疫情嚴重程度不一,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為“高流行”與“低流行”兩個組別。其中,中國對16個“高流行”國家(覆蓋全球88.3%的確診病例)的出口總值佔比為39%,這一部分將受到顯著衝擊。

推論2:貿易往來每受阻1個季度,拖累年度名義GDP約0.75個百分點。綜上,假設2020年Q2起,中國與“高流行”國家之間暫停1/2的貿易往來。每暫停1個季度,年度總出口將下降約5%,按照出口影響國內15%的經濟體量計算,對年度名義GDP增長的負面影響為0.75個百分點。

注:本報告分為兩篇,分別探討外需衝擊對國內經濟與就業的影響。

風險提示:海外疫情擴散超預期

正文

3月基本面在邊際方向上出現改善,更多可以理解為經濟從“凍結”狀態向“正常”狀態過程中的“均值迴歸”現象。產出增加主要依靠復工率、返崗率提高支撐。不過,截至4月第一週,可以觀察到:①全國31個省市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中值已經達到98%;②人員到崗率已經達到86%。顯然,與2月末狀態相比,剩餘提高空間已經不大。

換言之,環比改善最快的階段可能正在過去。4月中下旬,隨著“均值迴歸”動能釋放完畢,需求端的約束會更明顯地暴露出來。目前看,“外需衝擊”很快就會到來,成為繞不過的“第二道坎”。

本報告分為兩篇,分別探討外需衝擊對國內經濟與就業的影響,本文首先大致估算對經濟的影響。

中國出口“總值”不斷擴大。據世貿組織統計,早在2013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按照傳統的貿易統計方法,2013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4.16萬億美元,其中出口2.21萬億美元,貿易順差為2597.5億美元。截至2019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進一步上升至4.58萬億美元,其中出口2.50萬億美元,貿易逆差呈“翻倍”增長至4215.2億美元。問題在於,如此大規模出口的背後,中國究竟獲得了多少比例的“利益”?

引入出口“增加值”進行測算。如果以出口“總值”為統計標準,中國出口產品時將整個產品的出廠價計入中國的出口總值中,也就是說按照所有的增加值都是中國創造的標準進行統計。由於中國進口中存在中間產品,就會導致重複計算,對中國參與全球貿易的程度有所高估;而如果以出口“增加值”為統計標準,可以相應揭示:中國出口總值是如何由若干國家分別創造的增加值“累積”起來的,即中國出口總值中多少百分比由國外創造、多少百分比由國內創造。

外需衝擊之下,若中國出口總值下滑,屬於國內增加值的部分由國內承擔“損失”,屬於國外增加值的部分則由全球價值鏈上的其他經濟體各自承擔“損失”。從這個角度出發,明確中國總出口的增加值來源十分重要。

事實1:超過80%的中國出口總值由國內創造。

2008年以後全球一體化開始走“回頭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過後,全球價值鏈一體化進程開始倒退。OECD“增值貿易”數據庫顯示,2008年以後各個國家出口總值包含的國外增加值佔比不斷降低,“各自為戰”的趨勢愈演愈烈。

第二道“坎”(Ⅰ)

上述“逆過程”在中國尤為突出。2005年中國總出口包含的國外增加值佔比為26.0%,高於G20成員國(16.9%),與歐盟28國(28.7%)相近;到2015年國外增加值佔比降低至16.3%,已經低於同年的G20成員國(17.2%)以及歐盟28國(31.1%),相應地,國內增加值佔比提高至83.7%。也就是說,中國出口產品的“本土化生產”比重在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上獲得了更多的增加值份額。

中國總出口的國外增加值部分,主要由韓國(1.98%)、美國(1.93%)、日本(1.62%)、中國臺灣(1.56%)、澳大利亞(0.82%)、德國(0.80%)6個國家/地區分享,合計佔比10.8%,佔國外增加值總量的超過6成。也就是說,中國出口產品除了大部分是“本土化生產”以外,還包含著較多上述6個國家/地區的增加值,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合作關係最為密切。

第二道“坎”(Ⅰ)
第二道“坎”(Ⅰ)

具體看製造業,2015年中國製造業總出口包含的國外增加值佔比為18.7%,較2005年(28.4%)下降9.7個百分點,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已經處於較低水平。

出口“內生程度”較高的國家還包括沙特(13.3%)、美國(15.6%)、日本(16.0%)等;反之,“內生程度”較低的是歐洲區域,一是歐洲小國,例如盧森堡(53.8%)、斯洛伐克(52.4%)、匈牙利(51.3%),即國內總出口的半成以上都體現為國外增加值(儘管主要在歐洲內部);二是歐洲大國,例如西班牙(32%)、法國(29.6%)、意大利(28.2%)、德國(25.2%)、英國(25.1%)。

第二道“坎”(Ⅰ)

推論1:出口影響中國約15%的經濟總量。

綜上,2019年中國出口總值佔名義GDP比重為18%。以OECD估計的中國出口總值包含的國內增加值佔比83.7%計算,出口影響國內約15%的經濟總量。

事實2:約40%的中國出口總值將受到疫情的顯著衝擊。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佈的實時疫情數據,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月7日下午2時30分,全球累計COVID-19確診病例超過130萬例,為1,348,628例,分佈於184個國家/地區。其中累計確診病例最多的是美國,突破36萬例,為368,449例;其次是西班牙(136,675例)、意大利(132,547例)、德國(103,375例)、法國(98,984例)、中國(82,697例)、伊朗(60,500例)、英國(52,279例),均超過5萬例。另外,除中國以外,全球日新增病例尚未出現明確拐點,過去一週美國日新增病例均超過2萬例。

第二道“坎”(Ⅰ)

我們將其中83個國家(包括中國)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這些國家的累計確診病例在300+至3萬+之間不等,合計1,338,136例,佔全部病例樣本的99.2%,因此在統計上具有較高的覆蓋率。

中國對82個國家(覆蓋全球99.2%的確診病例)的出口總值佔比為78%。2019年,中國對上述82個國家的出口總值為1.96萬億美元,佔中國全部出口總值(2.5萬億美元)的78%。假設2020年Q2至年末,中國與全部82個國家之間完全暫停貿易往來,年度總出口將減少約60%,按照出口影響國內17%的經濟體量計算,對年度名義GDP增長的負面影響為8個百分點。這是在最悲觀的情況下,即“100%阻斷”的情況下,出口下滑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程度,在現實情況中不太可能發生,可以理解為測算的“臨界值”。

中國對16個高流行國家(覆蓋全球88.3%的確診病例)的出口總值佔比為39%。事實上,由於每個國家疫情嚴重程度不一,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為“高流行”與“低流行”。按照累計確診病例降序,除中國以外,還有美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法國等16個國家表現為“高流行”,即病例數較多(覆蓋全球88.3%的確診病例)且發病率較高(平均為0.05%),2019年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總值佔比為39%;其餘國家則表現為“低流行”,即病例數較少(覆蓋全球11.0%的確診病例)且發病率較低(0.002%),2019年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總值佔比也為39%。

相比較而言,中國與“高流行”國家之間的將近40%的出口份額將受到更明顯的影響。參考中國2月需求下滑幅度,再加上海外貿易管制因素,這40%的出口份額“縮水”程度可能在二分之一左右。

第二道“坎”(Ⅰ)
第二道“坎”(Ⅰ)

推論2:貿易往來每受阻1個季度,將拖累年度名義GDP約0.75個百分點。

綜上,假設2020年Q2起,中國與“高流行”國家之間暫停1/2的貿易往來。每暫停1個季度,年度總出口將下降約5%,按照出口影響國內15%的經濟體量計算,對年度名義GDP增長的負面影響為0.75個百分點。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僅供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招商證券”)客戶參考,其他的任何讀者在訂閱本微信號前,請自行評估接收相關推送內容的適當性,招商證券不會因訂閱本微信號的行為或者收到、閱讀本微信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

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招商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為準。完整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招商證券認為可靠,但招商證券不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報告內容亦僅供參考。

在任何情況下,本微信號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非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在任何情況下招商證券不對因使用本微信號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做出決策。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僅反映招商證券研究人員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的版權歸招商證券所有,招商證券對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未經招商證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否則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後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者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