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葡萄,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喜愛的水果之一。葡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葡萄不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葡萄中含有多種有助於人體消化的果酸,科學研究證明,適當多吃些葡萄,非常有利於胃和脾的健康。此外,葡萄中含有礦物質鈣、鉀、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同時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必須氨基酸,經常食用葡萄可有效的緩解疲勞和神經衰弱。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葡萄的分佈廣泛,亞洲是它的故鄉,目前,世界各地都能見到葡萄的身影。其中嗎,約有95%的葡萄集中分佈於北半球,中國主要的葡萄生產區有安徽的蕭縣,新疆的吐魯番、和田,山東的煙臺,河北的張家口、宣化、昌黎,遼寧的大連、熊嶽、瀋陽及河南的蘆廟鄉、民權、儀封等地。

隨著葡萄種植面積的增大,近年來,葡萄酸腐病已成為葡萄生產後期的主要病害之一,輕則造成果粒佈滿病斑,重則造成果粒變軟、變酸、腐爛,嚴重威脅了葡萄的質感和質量。那麼葡萄酸腐病到底有哪些症狀,它是如何發病的,應該如何科學管理,才能有效控制住病害呢?

今天,我們就從葡萄酸腐病的症狀表現、發生規律、發生時間及防治措施這四方面進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一、葡萄酸腐病的症狀表現

初期,果粒表面形成褐色水漬狀病斑,同時伴有汁液溢出,隨著時間的延長,褐色斑點逐漸擴展,果粒變軟,果肉變酸,腐爛,並從傷口中流出大量的汁液,流出的汁液沾到其它果粒上也會引起腐爛,最後造成整穗葡萄酸腐,使病果帶有酸臭味。

受害嚴重的果實中時常有果蛆觸摸,套袋葡萄的病果流出的汁液會弄溼果袋,輕抖掛有病果的果穗會飛出許多小蟲。發病嚴重的果穗在採收時病果僅留有種子和果皮。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二、葡萄酸腐病的發生規律

(一)病原

病原菌較為複雜,通常被分為三類:酵母菌、病原細菌、病原真菌。

病原細菌:酸腐葡萄中分離得到的細菌大多以醋酸菌為主。法國西南部葡萄園的酸腐病果實中分離出醋酸菌主要為醋酸桿菌和巴氏醋酸菌,另外,葡萄桿菌也廣泛分佈於酸腐葡萄中。不同腐爛程度的葡萄中含有的細菌種類也不相同。乳酸菌和醋酸菌在新鮮和腐爛的葡萄中均可被分離出,而健康的葡萄中乳酸菌數量較多,剛剛腐爛和嚴重腐爛的葡萄中乳酸菌很少被分離到,而以葡糖醋桿菌、中間葡萄球菌和醋酸桿菌為主。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酵母菌:早在1987年,就已經在釀酒葡萄中分離出多種酵母菌,如克魯斯假絲酵母,檸檬克勒克酵母和梅奇酵母屬,另外伊薩酵母屬是數量相對較少的種類。發現出現頻率最高的酵母菌是假絲酵母屬,孢漢遜酵母和接合囊酵母屬,伊薩酵母屬數量相對較少。另外,酵母的種類與葡萄腐爛程度有很大的關係。新鮮的葡萄主要以擔子菌類的酵母和出芽短梗黴菌為主,而腐爛後的葡萄中,子囊類的酵母畢赤酵母屬、接合囊酵母屬、拜氏接合酵母、伊薩酵母屬為優勢菌種。隨著時間的推移,酸腐葡萄中酵母菌種類也會發生動態的變化,其中以孢漢遜酵母和假絲酵母屬為主,但假絲酵母屬的種類會有所不同,這取決於葡萄生長地點和葡萄的種類。

病原真菌:除了病原細菌和酵母菌外,葡萄其他真菌病害,如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黴病的發生也會引起葡萄腐爛,與酵母菌和病原細菌複合為害葡萄,造成酸腐病的大面積發生。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二)發生原因

1. 氣候導致酸腐病的發生

導致葡萄後期酸腐病嚴重的因素主要為乾旱和多雨的複雜氣候。在葡萄轉色前期大旱易造成果粒外皮木質硬化,後期連續降雨,可使果粒迅速膨大,由此導致葡萄嚴重裂果,陰雨高溼的環境有利於病原菌的生長髮育,因此氣候影響成為誘發酸腐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品種混栽導致酸腐病的發生

葡萄酸腐病是果樹生長後期的病害,早熟品種的成熟和發病,會為晚熟品種增加果蠅和病原菌基數,導致晚熟品種受害嚴重。在實際的生產中,最好避免在同一果園內種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種。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3. 防治不及時導致酸腐病的發生

部分果農將葡萄酸腐病和葡萄白腐病與炭疽病相混淆,錯誤的使用防治白腐病、炭疽病的藥劑,不僅不會起到防治效果,反而會造成果實腐爛加重。降雨頻繁時,果園沒有及時噴藥,最終導致葡萄園內白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多種病害交叉感染。

4. 管理粗放導致酸腐病的發生

有些發病嚴重的果園多管理粗放,園內通風透光性差,夏季修剪不及時,使架面葉幕層過厚,使架面下面的果穗生長環境鬱閉,空氣溼度增大,為致病菌的滋生與繁衍創造了有條件。此外,果園過度乾旱後大水漫灌,果實膨脹速度過快,果皮膨脹破裂,加重了葡萄果實病害的發生。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三、葡萄酸腐病的發生時間

酸腐病在果實成熟期為害,可造成葡萄果實腐爛、產量降低。最早為害期在封穗期。一般於7月中旬開始發病,至7月下旬發病最重。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四、葡萄酸腐病的防治措施

(一)農業防治

1.避免早熟與晚熟品種的混種。單一種植的晚熟品種酸腐病發生較輕,而與早熟品種混種的園內,酸腐病發生面積明顯增加。

2.及時清理果園冬季埋土前、春季開花前以及葡萄成熟期,及時清理果園中枯枝病葉和病果,帶至遠離果園的位置掩埋處理,切斷病原細菌和真菌的傳染源。

3.減少葡萄裂果控制氮肥的施用量、補充鉀肥和鈣肥;及時整枝修剪,去除過多過密的枝條,提高葡萄園的通風透光性;乾旱時期小水勤灌,雨水較多時,及時排水。

4.合理使用生長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葡萄成花、保果、膨大均有較好的效果,但在應用時要適時適量。常用的調節劑品種有很多。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二)物理防治

針對葡萄酸腐病的物理防治方法以防止病原菌的侵染和媒介昆蟲的危害為目的。酸腐病發生前,進行栽培模式和設施的完善,預防病蟲害的侵染。酸腐病發生後則以誘殺果蠅為主,控制發病面積的擴大。

1.完善栽培模式和設施,改進栽培模式。尤其對於早熟品種,秋冬埋土後可搭建避雨設施,防止過多雨水造成的裂果爛果,避免給病原菌提供適宜生長的環境,對晚熟品種也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有條件的地區和種植戶可全部搭建避雨設施。雖然避雨栽培產生的物質成本和人工成本高於傳統栽培模式,但第三年即可收回成本,長遠來看,其效益明顯增加。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2.搭建防蟲網秋冬埋土後搭建防蟲網,導致和傳播葡萄酸腐病的媒介昆蟲以果蠅為主,黑腹果蠅體長2.0~3.0mm,斑翅果蠅體長2.6~3.4mm,因此防蟲網的目數可設定為40目。由於斑翅果蠅可取食新鮮的葡萄,因此在果實成熟前必須將防蟲網拉起。

3.套袋處理果實轉色成熟前進行套袋處理,且規範操作,不留孔縫,以免果蠅鑽入袋中危害。

4.誘殺果蠅酸腐病發生後,以誘殺果蠅為主的物理防治方法中,糖醋液誘殺果蠅是較為有效的方法。其最佳誘集時間為18:00~20:00,對葡萄園中黑腹果蠅、斑翅果蠅、伊米果蠅、海德氏果蠅、叔白顏果蠅等多種果蠅有較強的誘殺作用。可將裝有誘集液的誘捕器懸掛於葡萄園中,每畝佈設10~15個。定期更換誘集液,將廢棄的誘集液以及誘殺的果蠅帶出園外。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三)化學防治

1.萌芽前噴波美3~5°石流合劑或波爾多液,剷除各種越冬病菌。

2.開花前噴10%高效氯氰菊酯EC3000倍液防治綠盲蝽、薊馬等,噴1.8%辛菌胺醋酸鹽AS防白粉病,減少幼果果面傷。

3.落花後是多種病害的防治關鍵期。葡萄幼果耐藥性差,因此,要使用安全性好的農藥,如1.8%辛菌胺醋酸鹽AS800倍液或80%波爾多液WP800倍液、5%啶蟲脒WP5000倍液,葉面噴霧,以避免後期果皮過緊果面裂傷等。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4.葡萄封穗期、著色期、成熟期是預防的關鍵期。自封穗期開始(7月上旬),每10~15天防治1次,共噴2~3次80%波爾多液400倍液+1種殺蟲劑。殺蟲劑應選擇低毒、低殘留、分解快、能與波爾多液混合使用的殺蟲劑,如2.5%聯苯菊酯EC、50%滅蠅胺WP、10%高效氯氰菊酯EC,且1種殺蟲劑只能施用1次。

5.發病後的緊急處理。立即將發病嚴重的病穗直接剪入塑料桶帶出園外,挖坑深埋。發病輕的用80%波爾多液WP400倍液+2.5%聯苯菊酯EC1500倍液+50%滅蠅胺WP1500倍液涮病果穗,或用小型噴霧器噴灑病穗。對於套袋葡萄,處理果穗後套新袋,而後,全園立即噴1次觸殺性殺蟲劑。

連續降雨是葡萄酸腐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提前預防是保產保量的關鍵

葡萄酸腐病的發生原因較為複雜,包括酵母菌、病原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複合侵染,以及果蠅和紙黃蜂等媒介昆蟲的傳播危害,致使葡萄酸腐病的防治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難題。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酸腐病的發生,應以預防為主,從長遠利益出發,加大投入人工成本和基礎設施等物質成本。一旦發現酸腐病的發生,應及時剪除爛果並進行噴藥處理,通過實施以上防控措施可大幅度降低發病率,葡萄產量和效益得到明顯提高。

圖:網絡、頭條免費正版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