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文正第一人

司馬光說:"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

"所謂經天緯地曰文,內外賓服曰正,文正合在一起,就是說一個人生前無論個人修養還是對國家朝廷的貢獻都首屈一指,才能給予"文正"這一諡號。自唐朝以後,"文正"是文臣夢寐以求的諡號。大清建國276年,歷經12帝,獲"文正"殊榮的只有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人,而湯斌是八人中的第一人,故有"滿清文正第一人"之稱。他官至禮部尚書、,一生清正廉明,是實踐朱學理論的倡導者,所到之處體恤民艱,弊絕風清,政績斐然,知識淵博,被尊為"理學名臣",因此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典故。

滿清文正第一人

湯斌畫像

彈劾監生

某監生一天偶爾經過京城,看見書鋪中有一少年買《呂氏春秋》,遺失一枚錢在地上。監生暗中用腳踏在錢上。等少年走後就俯身拾起這枚錢。旁邊坐著一位老翁,盯著看了很久,忽然起身問了監生的姓氏大名後,冷冷地笑著離去。 後來,這個昧心"俯拾"一枚錢的監生,被吏部任命為江蘇常熟縣縣尉。他欣喜萬分,整裝赴任之際,到巡撫衙門投書請求謁見巡撫湯斌。結果"十謁不得見"。 監生正在納悶兒,門衛傳達湯斌的命令說:"你不必前去赴任,你的名字已經寫進彈劾的奏章了。"監生驚問:"大人彈劾我什麼罪?"回答:"貪錢。"監生自己思忖:"我尚未赴任,怎麼會有贓證?一定是弄錯了。"急忙請求當面陳述。門衛進去稟報後,又出來傳達湯斌的命令:"你不記得前天書鋪中的事了嗎?當秀才時尚且愛一錢如命,今天僥倖當上地方官,能不探囊月去篋,為紗帽下之劫賊乎?請馬上解下官印離開,不要使當地老百姓因為你的貪汙盜竊而受苦痛哭。"聽了這番話,監生才想起在書鋪中質問姓名的老翁,就是這位巡撫大人湯斌。於是滿面羞愧地棄官而去。

"三湯"道臺

滿清文正第一人

湯斌從進入仕途之日起,一直克己省身,依靠俸銀作為全家生活的來源。清代的官秩最高級別為正一品,年俸也不過一百八十兩 ( 京官依例支雙俸,正俸每一兩還可支米一斛,約十四公斤 ) ,對於千里做官不為財的清官來說,只有國家發給的這些薪水收入,所過生活是清苦的。早在順治年間,湯斌在陝西潼關道和江西嶺北道任職時,廉潔自律,居家簡樸,幾乎不沾葷腥,每日三餐都以豆腐湯為菜,加之他為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於是有了"為政清白像豆腐湯,生活簡樸像黃連湯,於世道人心像人參湯。""三湯道臺"的雅號廣為流傳。當地秀才還專門寫了一副對聯:"兩袖清風,百姓愛憐當局者;一身正氣,三湯可配後來人。"讚揚他的為官清廉。

教化屬官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湯斌被欽點江寧巡撫。他的前任巡撫餘國柱任職期間,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屬下官員為保烏紗或少受皮肉之苦,也不得不常送錢財賄賂餘國柱。湯斌到任後,特地找來屬官開誠佈公地說:"

我不要你們的錢,你們不準要知府的錢,知府不準要州縣的錢,州縣不準要百姓的錢。我不容一粒耗子屎,壞了一鍋粥!"自總督以下,都不得收所屬一錢。他還調教出了一個有名的廉吏郭琇。郭琇曾因貪汙納賄,被湯斌罷官。郭琇求見湯斌,願意痛改前非。湯斌見他態度誠懇,給了他一次贖罪的機會。郭琇返回縣衙後,立即命人挑水沖洗廳堂及內室,表示去汙更新。同時公開對老百姓說:"前任縣官郭琇已死,現在是新的郭琇了。"從此真的體恤百姓、清正廉潔。湯斌對郭琇知錯就改很是欣賞,他發告示嘉獎郭琇"洗屋做清官"的事蹟,並以全省第一名的考核資格向朝廷推薦郭琇當上了御史。

民不能忘

滿清文正第一人

湯斌出任江寧巡撫次年大旱,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湯斌下令各縣打開官倉賑災,並從國庫撥出存銀五萬兩,到外地採購大米。一些官員勸阻他說動用國庫應該給皇上上書,如果私自動用,皇上怪罪下來,承擔不起。湯斌說:"如果現在上奏章,等皇上批准下來,災民早就餓死了。現在先用著,皇上要怪罪,由我一人承擔,只要能救災民於水火,就是免去我的職務也值了。"

康熙南巡時,蘇北成千上萬災民湧進蘇州,秩序混亂。兩江總督等官員見城裡災民沿街搭設簡陋房屋,致使道路不暢,欲下令拆除民居,以拓寬皇帝車駕通過的御道。湯斌知道後,立即勸阻。康熙車駕來到蘇州,進入城區,發現街道狹窄,交通堵塞,就叫來湯斌問話。湯斌面奏:皇上關懷體貼民間疾苦,所以才南巡。如果僅為一時通行而擴充街道,令民眾沒有住處,這可不是皇上的本意啊!湯斌為保護民眾利益,堅持不拆民居,受到百姓愛戴。

湯斌擔任兩年江寧巡撫後授禮部尚書銜輔導太子讀書。湯斌赴京時,蘇州百姓哭泣挽留,停市三天,滿街巷燒香跪拜為他送行。湯斌激動地說:"愛民有心,救民無術。"(後因此話而獲罪。)蘇州百姓後來在胥門接官廳建

"民不能忘"石牌坊,以紀念曾在蘇州為官一任、廉政親民的湯斌。

剛直不阿

滿清文正第一人

康熙二十五年,因修河道之爭觸怒了弄權的明珠大學士。兒子勸他不要與明珠作對,遭到他的訓斥。

康熙二十六年,天不下雨,靈臺郎董漢臣呈上奏章指責時事,語言觸及明珠。康熙帝讓朝中大臣商議。大學士王熙說:"這是胡言亂語,應立即斬首。"湯斌說:"董漢臣根據詔旨議論朝政,沒有處死的理由。大臣們不敢講而小臣敢講,我們應該自我反省啊。"康熙帝最終赦免了董漢臣的罪。 明珠更加怨恨湯斌,就抓住"愛民有心,救民無術。"這句話,誣告他誹謗皇上。康熙一怒就把他降為工部尚書。"

伴君如伴虎。"從此,湯斌又驚又懼,積鬱成疾。

理學名臣

滿清文正第一人

湯斌一生以學問治天下、以學問辨是非、以學問教後輩。他從1660年歸家起,近二十年間無聞於宦海,而是沉心於做學問。他著有《潛庵語錄》、《潛庵文鈔》、《春秋增注》等十幾部書,後被門人整理為《湯子遺書》十卷。他的名作《桃花源》"能使此心無魏晉,寰中處處是桃源"得到讀者讚賞。此外,還善畫山水,工筆、寫意均擅長,筆墨清麗健勁,一絲不苟。

他一生三入史局修撰《明史》、兩任《明史》總裁,寫下數十萬字的明史稿。湯斌本著尊重史實的原則上書皇帝,要求把抗清忠義之士編入史冊,這在當時是冒極大風險的,為此遭到諸多大臣攻擊。但順治帝非常讚賞湯斌的觀點,才使其沒有遭受“文字獄”的迫害。由於湯斌等人的努力,《明史》成為史學界公認的修撰得比較好的一部史書。

四個兒子湯溥、湯浚、湯沆、湯準皆有才,四子湯準著有《臨漪園詩集》流傳後世。

憂憤而死

滿清文正第一人

康熙二十六年十月,湯斌在驚懼中患疾去世,終年61歲。京城士紳父老婦孺聞知無不感傷,哭泣如喪考妣,涕泣至郊迎者多達萬餘人,皆白衣素冠,古今未見。湯斌生活清苦,他的故居板門竹籬,簡陋異常,去世時家裡僅剩下八兩俸銀,因而家人無資為其安葬,幸而得好友徐乾學"賻以二十金,乃能成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湯斌清貧至此,堪為廉潔之楷模。

雍正十年(1732年),湯斌被平反,一年後入賢良祠;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追贈湯斌為"太僕",諡曰"文正"; 道光三年(1821年),湯斌得以從祀孔子廟。

 至今,睢縣湯斌祠堂畫像兩側還掛有"天下文官祖,三代帝王師"的楹聯。

滿清文正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