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協同發展,構建高質量產業發展體系 -宣城

產業協同發展,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未來優勢和主要競爭力所在。在兩省一市大力支持和各方共同努力下,長三角區域內相關產業加速向我省轉移,是我省利用省外資金最主要的來源地,成為我省加速崛起的重要支撐。

協同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鏈融合邁向新高度

——推進長三角產業合作示範基地建設,謀劃按照“一區(示範區)一核(核心區)多園(各類園區)”總體佈局,構建高質量產業發展體系

“早在2007年,我們就在滁州市為西門子興建了先進的定製化物流分撥中心,在蕪湖、宣城等地也都有項目佈局。”宇培國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士發日前對記者說,產業合作始終是長三角一體化的主導力量,隨著國家戰略的實施,企業推動滬皖兩地產業合作的方向更明確、步子更有力。

宇培國際控股集團總部位於上海,它在安徽的標誌性產業項目,是依託合肥新橋機場的空港區位,發揮合肥鐵路樞紐、內河港口等優勢,建設一個航空、鐵路、水運和公路“四流聯動”的大型冷鏈物流基地。

站上新的起點,在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安徽找準定位、揚皖所長,當好長三角產業發展生力軍,打造長三角有機安全的“大糧倉”“大菜園”“大廚房”。多層次跨省(市)共建的產業園區獲得長足發展。蘇滁現代產業園已具規模,示範經驗在省內開始複製;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通過建立產業基金,與蕭縣合作開發張江蕭縣高科技園區;寧國經開區與上海松江經開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寧滁產業園、寧宣產業新城等一批合作共建園區加快發展。

大力推動產業發展聯動,打造國家級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共建產業合作示範區,成為全省上下奮力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實踐。

“結合區域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我省將以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和模式創新需求為導向,聚焦汽車、集成電路、裝備製造、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提升發展,大力培育民用航空、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領域,積極發展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長三角重點產業的優化佈局和統籌發展,著力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省發展改革委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說。

我省積極謀劃推進長三角產業合作示範基地建設,目前正開展規劃研究,將按照“上海發揮龍頭帶動,蘇浙皖各揚所長”的基本原則,計劃打造“一區(示範區)一核(核心區)多園(各類園區)”總體佈局,構建高質量產業發展體系,創新合作體制機制,形成產業聯動發展、共建共管共享共贏新格局。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不斷提升傳統產業新動能

——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建設,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培育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和行業領軍企業

9月下旬在合肥召開的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全面展示了安徽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發展成果。 在無人駕駛汽車體驗區,江淮iEVS4、江淮iEV7S結伴亮相。兩款車型均配備了最高可達100km/h的全速自適應巡航、自動避讓障礙物、自動泊車等“黑科技”,科幻感爆棚。在高端製造展區,蚌埠玻璃研究院展示了目前全球使用浮法工藝批量生產的最薄玻璃……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建設,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培育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和行業領軍企業,智能語音、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智能家電、平板顯示、新型建材等領域具有比較優勢。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創新驅動成效突出,對產業轉型升級、產品供給優化、新動能培育等方面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作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研究中心,擁有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部等7個學部。由中國科大、科大訊飛、哈工大機器人國際研究院共同建設的人工智能平臺,列入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中國科大正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依託“工程管理與智能製造”學科群及“電氣工程”等優勢方向,佈局建設一流學科。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都集聚了大量高端創新資源,各有特色、優勢互補,可以整合資源,聯合開展科技項目攻關,推動引領性原創成果實現重大突破。

“我省圍繞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裝配式建築等領域,強化區域優勢產業協作,培育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省發展改革委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同時,積極引進優質產能,推動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等優勢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提升傳統產業創新力,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全省規模以上企業技改全覆蓋。

打破限制優化資源配置,探索產業深度合作新途徑

——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加強要素對接,探索建立跨區域產業轉移、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合作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

10月15日,在蕪湖市召開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吸納蚌埠、黃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陽7個城市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提案。至此,滬蘇浙皖41座地級以上城市全部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

41個成員城市共同發佈《長三角城市合作蕪湖宣言》,提出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協同創新產業體系、推動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加強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推進跨區域融合發展。

“積極探索跨區域城市、城鎮、園區間合作新模式,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加強要素對接,探索區域產業科技創新深度合作的新模式與新途徑。”《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

記者踏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規劃展示館,便被這裡高端、前沿的“技術範兒”所吸引。在前沿科技區域,松江的植物逆境生長技術,合肥的類腦智能技術,合肥、蕪湖的量子信息技術等得到多維度展示。

去年6月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期間,松江、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九城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G60科創走廊列入《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海爾智谷、正泰啟迪智電港、清華啟迪二期、修正醫藥、國能新能源汽車等百億級項目爭相落地,面向長三角一體化的G60科創走廊正成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黃金大走廊。目前已集聚國家級人才超1000人、院士專家工作站547個、博士後工作站771個、高校176所。

“我們在上海松江建設正泰啟迪智能港,在浙江嘉興佈局華東智慧能源與電氣產業基地,在安徽合肥設立智能電力製造設備基地,由此實現產業鏈、價值鏈的最優配置。”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隨著滬蘇湖高鐵建設,G60科創走廊從高速公路時代邁向高鐵時代,在滬嘉杭“縱軸”基礎上,向滬蘇湖“橫軸”拓展,成為覆蓋三省一市具有品牌優勢的長三角區域產業協同融合發展平臺。我省合肥、蕪湖、宣城已完成對接松江等地,進一步拓展G60科創走廊至宣城、蕪湖、合肥,共同打造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平臺。

“要探索建立跨區域產業轉移、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合作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等,以實體經濟為紐帶,長三角產業加強專業分工、提升競爭力,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必將進入更加良性發展的快車道。”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