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南宋繪畫大師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取唐人“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之意,一葉扁舟上,漁翁俯身垂釣。船尾微微上翹,畫面四周不見墨跡,只有扁舟旁以淡墨輕柔地勾出寥寥水紋。整幅畫用筆極簡,卻讓觀者自然而然生出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之感,這就是“留白”的魅力。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留白是王羲之的書法:“飄若流雲,矯若遊龍”,“墨分五彩,計白當黑”;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留白是王摩詰的詩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留白是琵琶女的彈奏:“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留白是蘇州城的園林,曲徑通幽,移步換景,“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中國美學的最高境界,世人皆知藝術需要“留白”,因為一覽無餘的東西既不能引起人們的想象,也沒有絲毫美感。卻不知教育也同樣需要“留白”。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一、給孩子的時間表“留白”

下圖這張令人眼花繚亂的暑期課程表屬於一對兄妹倆,其中哥哥讀小學一年級,妹妹還在讀幼兒園。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虎爸”、“虎媽”式教育備受推崇,網上到處都是打了“雞血”的“虎爸”、“虎媽”們制定的各種“牛娃”課程表:奧賽、英語、繪畫、鋼琴、跆拳道、少兒編程……孩子們的業餘時間被一個又一個的培訓課排得滿滿的,連絲毫屬於自己的時間都沒有。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可是,人畢竟不是機器。這樣的“課程表”大人都很難堅持下來,更別說孩子們了。過多的才藝培訓和課外輔導不僅起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給孩子們的身心造成嚴重的負擔,甚至使孩子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而聰明的家長都懂得給孩子的時間表“留白”——在緊張的學習之餘,給孩子留出玩耍的時間、獨處的時間、放鬆的時間、發呆的時間,讓孩子在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裡,進行身體和靈魂的深度連結,完成我們所看不到的某種自我建構。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二、給孩子的大腦和心靈“留白”

有些控制慾過於強大的家長,不僅把孩子的“日程表”安排得精確到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還試圖控制孩子的頭腦和心靈,並因此作出了一系列令人難以理解和認同的行為,如: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 將自己的價值觀強行灌輸給孩子,並要求孩子無條件認同;

● 以自己的夢想為孩子的夢想;

● 強迫孩子學習某種才藝;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 未經孩子同意,私自翻閱孩子的信件,查看孩子的手機;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 不準孩子看小說、追星;

● 限制孩子與某些成績不好、出身不好的同學交往;

● 甚至要求孩子上課帶上某款據說能有效提升專注力的頭環等等。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 ……

事實上,這些行為都是對孩子身心靈的摧殘,可能導致的後果十分嚴重。如今年熱劇《小歡喜》中的英子,便是由於母親控制慾太強,剝奪了她的夢想和希望(不准她去南京大學學習天文),而患上中度抑鬱,並一度想跳海輕生。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實踐證明,過強的控制慾是教育的大敵,為人父母者應懂得給孩子的大腦和心靈“留白”,不要妄圖控制孩子的人生,將孩子培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所以,我建議所有為人父母者都應該讀一讀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的《致孩子》: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你的孩子並非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渴求自身的兒女。

他們由你而生,卻並非從你而生,

縱然他們跟著你,卻不屬於你。

你能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能庇護他們的軀體,卻庇護不了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居於明日之星,

那去處你不能拜訪,即便是在夢鄉。

你可盡力去效仿他們,卻不可讓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逆轉,也不會與昨日滯留。

你是弓,你的孩子猶如飛箭從弓上發出。

弓箭手瞄準無限路上的目標,

用盡力氣讓箭射得又快又遠。

讓你在弓箭手掌中的彎折成為一件樂事吧。

因為他既愛那飛穿的箭,也愛那堅穩的弓。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要知道,孩子是一張白紙,對於白紙上畫什麼圖畫,做父母的只能引導,而不能自己下場動手畫;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孩子是一顆種子,是長成蒼松翠柏還是玫瑰海棠,都由他們自己的靈魂決定,倘若定要薔薇種子長出銀杏樹來,那一場悲劇肯定在所難免;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孩子就是紀伯倫詩中那支飛穿的箭,他“嗖的一聲”從父母的掌心裡飛出去,飛到父母們不能到達的地方——“他們的靈魂居於明日之星,那去處你不能拜訪,即便是在夢鄉。”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所以,天下的爸爸媽媽們,都請記住——培育孩子不是玩“養成遊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擁有獨立的靈魂與自由的夢想,驕傲綻放,向陽生長。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三、批評教育孩子要“留白”

2019年4月17日晚10點左右,上海盧浦大橋上,一輛白色轎車突打雙閃停在車流之中,一女子下車,向後排說了些什麼,隨即上車。幾秒鐘後,後排男孩衝出車門,跑到橋邊毫不猶豫地一躍而下。女子緊跟其後,卻未能抓住男孩,坐地失聲痛哭。120到場後確認,跳橋男孩已無生命體徵。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後據調查,該女子是男孩母親。當日,男孩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矛盾,於是她在車裡對兒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卻怎麼也想不到,兒子竟然會直接打開車門衝出去跳橋。女子非常自責,後悔平時管教方式太過簡單粗暴,不問青紅皂白就痛罵孩子。可這時候說什麼都晚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在橋下滾滾的波濤裡,只留給這位可憐的母親無盡的悔恨。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事實上,因為家長或老師批評教育方式不當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甚至作出自殺等極端行為的事例並不少見:

2017年03月20日,遼寧瀋陽某學生因考試沒考好被父母和老師批評,在家中從12樓陽臺跳樓自殺。

2018年6月24日,山西太原某中學劉某15歲因上課玩手機被班主任沒收,回家後跳樓身亡。

2018年8月,男童因放暑假在家玩手機被父母教育,竟發短信給父母“永別”,並跳河輕生。

2018年12月,江蘇某中學高中生李明16歲因為英語考試作弊被班主任批評,爬上頂樓天台跳樓自殺。

2018年12月27日,陝西一名女童疑因帶糖到學校被老師批評,在回家的途中墜樓而下,經搶救無效身亡。

2019年3月9日,河南省鄭州某中學15歲學生谷某因在校玩平板電腦被班主任嚴厲批評教育,跳樓身亡。

…… ……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毋容置疑,我們有一千一萬個理由指責這些孩子過於脆弱,抗挫折能力太差,僅僅是遭受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風雨和打擊,就不負責任地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但不能否認的是,部分家長、老師在批評教育孩子時,的確存在一定的語言暴力,對孩子柔弱的心靈造成了無法癒合的傷害。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有些心理學家認為,語言暴力對於孩子的傷害甚至比身體上的暴力更大。那些喋喋不休的謾罵、居高臨下的指責,就像一把把尖刀,插在孩子的心上,讓孩子的精神受到嚴重的創傷,產生自卑與內向的心理,甚至逃避現實,作出一系列極端行為。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杜絕語言暴力,拒絕狂風暴雨式的“話語轟炸術”和《大話西遊》裡唐僧一樣喋喋不休的“囉嗦大法”,在批評和教育孩子時,我們最好儘量言簡意賅、點到為止——而這就是“留白”的魅力。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同時,作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有“向善”和“向上”的本能。我們要努力發現孩子在思想品質和個人行為上的閃光點,在孩子犯錯時給予他們自我反思和改正的機會,更以此為契機引領孩子們發掘和開啟自我完善的潛能,激勵他們找到自己的個人價值所在併為之奮鬥。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詩畫、音樂、園林是藝術,教育同樣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給孩子的時間表“留點白”,讓他們有充足時間看著窗外的喜鵲窩發呆;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給孩子的大腦和心靈“留點白”,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模樣;

在批評和教育孩子時“留點白”,請相信愛與智慧會指引他們跌跌撞撞地成長,“不斷向善”,“天天向上”!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讓我們從現在起,共同學習教育“留白”的藝術,從容播種,靜待花開!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教育也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留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