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支付机构喘息之机 万亿备付金获得央行付息

1月7日消息,据财新网报道,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政策有所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备付金从不计息改为按年利率0.35%计息,并从中计提10%作为非银行支付行业保障基金。该政策的实施时间为2019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后续将根据评估情况进行调整。

多位业内人士向财经网证实了上述信息,并表示:他们所供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收到有关通知。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认为,此次政策调整,能够给中小支付机构带来一定的喘息之机,但和过去的备付金存款利息金额相比,远远无法达到扭转中小支付机构生死的地步,影响有限。

所谓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在此次政策调整之前,根据央行《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8〕114号)》要求,支付机构自2019年1月14日起已经实现备付金100%比例交存央行,备付金交存后,就不再计息。

备付金的存款利息曾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根据央行公布的备付金规模,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如果按照央行规定的大额协议存款年利率1.15%计算,实现全额交存后,每年支付机构来自备付金的存款利息收入直接减少172.5亿元。

同时,可观的备付金金额让支付机构在与银行的谈判中,获得了主动。为吸引支付机构到银行开通备付金账户,许多银行愿意上浮一定的存款利率,移动支付网援引一位观察人士观点认为,3%的备付金存款利率较为合理。因此,在集中交存备付金之后,许多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财务状况快速恶化,甚至由盈转亏。

相比之下,央行提供的备付金计息利率仅为0.35%,产生的利息可估算约为50亿元。黄大智表示,由于断直连和备付金全额上缴,对中小支付机构的影响较大,政策调整后,"按照0.35%的年利率给支付机构交存的备付金付息,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中小支付机构所面临的经营困境"。

但同时,他也指出,由于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两大巨头占据了中国第三方支付近9成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备付金利息将主要被头部机构分走,只有剩余一小部分能被其他中小支付机构分得。

此外,央行还将备付金利息中的10%提取作为非银行支付行业保障基金。黄大智认为,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在发生风险性事件时,弥补消费者的损失。

他表示:"从性质来看,保障基金类似于欧盟PSD2中的保障金的作用,是对于行业可能产生的风险敞口的覆盖。其作用在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当支付机构出现风险性事件时,保障基金用于覆盖用户可能产生的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