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律而勤於政事,七國之首秦始皇

一提到秦始皇,一般人首先是想到的是他的殘暴、專斷等印象。應該說,這體現的只是秦始皇形象的一個方面,也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就其他個性和政治風格來說,秦始皇的過人之處或者說成功至少體現在這些方面。第一個是自制而殺伐決斷;資質就是自我控制,有忍耐力。殺伐決斷可以理解為謀略通達、行事果敢。秦始皇不像其他一般年輕人那麼衝動,而是很有忍耐力,且思慮嚴謹。二十二歲的秦始皇一出手就乾淨利落地平息了嫪毒之亂,就是這個特點的集中體現。秦始皇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胸懷大志的年輕人。

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律而勤於政事,七國之首秦始皇

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律而勤於政事,七國之首秦始皇

它對嫪毒的惡行不可能熟視無睹。對此,年輕的秦始皇很有自制力,很能隱忍。一直等到他二十二歲親政的時候才收拾嫪毒。感覺不妙的嫪毒狗急跳牆發動叛亂,結果很快就兵敗逃跑。秦始皇重金懸賞,老杜被生擒活捉,最後被車裂並滅三族。嫪毒之亂被幹淨利落的平息了,但危機並沒有畫上句號。很快,呂不韋受此牽連,被免去了相國之位。此後,秦始皇開始真正執掌秦國的大全,再也沒有人能夠挑戰他的權威。從對嫪毒的出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隱忍自制而又果斷,是一個智障朝綱的鐵腕人物。

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律而勤於政事,七國之首秦始皇

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律而勤於政事,七國之首秦始皇

二是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分就是自我奮發。秦始皇的能力毋庸置疑,能力強的人往往個性也很強。但秦始皇並不一味自以為是。他也犯錯,但犯了錯往往能夠及時聽取臣子的意見。

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律而勤於政事,七國之首秦始皇

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律而勤於政事,七國之首秦始皇

三是他對自己的臣子不僅知人善任,而且能夠做到甘苦與共。秦始皇對老百姓和社會的地城認識刻薄寡恩,嚴酷暴戾。但從帝王魅力而言,秦始皇又表現出另一面:不僅對有才華的臣子知人善任,而且對這些人謙恭優容,寬宏大量。

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律而勤於政事,七國之首秦始皇

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律而勤於政事,七國之首秦始皇

四是自律而勤於政事;秦始皇這個人可以說是很刻板,但自律性很強,而且還勤於政事。有人說,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的五次出巡主要是為了遊山玩水,這麼說太過於淺薄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每一次出巡都是深思熟慮之舉。迅遊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秦王朝的統治,震攝六國移遺民的不安分之心,客觀上對當時秦朝交通、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律而勤於政事,七國之首秦始皇

自奮而知錯能改,自律而勤於政事,七國之首秦始皇

五.秦始皇很自負。毛澤東曾說過:“百代多行秦政法”。秦始皇確實開創了中國歷史的一個新時代。最能體現秦始皇自負的就是他對自己的稱謂。統一六國之後,大臣們認為他的功業已經超越了五帝,可以跟三皇中地位最高的“泰皇”相提並論了,為此建議他採用“泰皇”的稱號。這意味著他已經和古代最聖明的君主相併肩。但是他並不滿意這一稱號,最後給自己確立為“皇帝”,把後人對自己的最後一點約束也全部廢掉,自稱“始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