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鹿城區

來歷名稱 今鹿城區舊屬永嘉縣地,1984年溫州市城區改名鹿城區。相傳東晉太寧元年(323年)置永嘉郡築城時有一隻梅花鹿口銜花枝從門前跑過,故有白鹿御花之瑞,民眾也把梅花鹿作吉祥物來供奉,鹿城也由此得名。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龍灣區

來歷名稱 1984年4月2日,析溫州市郊區的狀元鎮、龍灣鄉和甌海縣永中鎮的黃石、黃山2村,置龍灣區。龍灣區過去曾有龍灣寨、龍灣山、龍灣村、龍灣炮臺、龍灣公社、龍灣鄉等名稱。

據明代姜準《岐海瑣談》:“溫之龍(山勢為龍),自括(括州、今麗水)西駛(來),至海而盡,為永嘉場。……來龍疊嶂,從西南降勢,悉為石岡。散氣鋪陽,而聚之於二、三都之間,又適當海之弓(彎曲處)。”據此可知,龍灣之名,是由於其坐落於“溫之龍”盡處的“海之弓”地段而來,其含義是“蟠龍的海灣”。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甌海區

來歷名稱 1981年12月析出溫州市郊區,建置甌海縣。1992年3月撤縣設區。甌海上古時代屬“甌”地之一部分,據古籍《山海經·海內南經》載:“甌居海中”。甌海之名由此而來。

【附加】“甌”是指東南偏遠地帶的沿海或海中島嶼地方。“甌”作族稱,是指在湖泊邊或沿海居住的人,實際是較早時期對越人的族稱。他們主要生活在海島上,《尚書》和《史記》中稱之為“島夷”。“甌”也寫作“漚”、“區”、“歐”。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洞頭區

來歷名稱 洞頭;1953年才建縣,由103個島嶼組成,又稱“百島縣”,《浙江省洞頭縣地名志》記裁:洞頭縣源於娘娘洞一說,相傳洞頭半屏島上有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金娘與丈夫住一山洞裡,該山洞與洞頭本島南側一海洞相通,金娘夫婦後跟一條殘害漁民的毒煙蛇搏鬥而死,於是人們為了紀念她,把她所住的洞稱為娘娘洞,半屏島一端為尾,稱娘娘洞尾,洞頭本島一端稱娘娘洞頭,後詞義擴大,洞頭被代指全島。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永嘉縣

來歷名稱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永嘉郡置處州,改永寧縣為永嘉縣,縣沿郡名。“永嘉”二字,是“水長而美”的意思。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平陽縣

來歷名稱 平陽最早稱始陽,來自有始陽江、即今鰲江;次曰橫陽;來自境內有橫嶼與橫陽江(始陽江後名),末謂平陽是來自五代十國時,即後梁末梁朱瑱乾化四年(914),錢繆因橫陽之亂被平定,特改安固為瑞安、樂成為樂清後,改名改出癮來,就取“平定橫陽”之意,改橫陽為平陽。 平陽建縣始於西晉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四年(283),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若從改名為平陽的(914)年開始算,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平陽曾經還是“蒼南之母”,因蒼南最早的七個區,鎮就“產自”平陽。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蒼南縣

來歷名稱 1981年以前,平陽當時很大(縣人口全國第三),交通等不是很方便,再加上方言很多,影響了平陽,尤其是南部(現在的蒼南)的發展,於是就有了分縣,把靈溪、礬山、馬站、金鄉、錢庫、宜山、橋墩等7個區,加上縣屬礬山鎮劃分一個縣。蒼南1981年建縣時,因地理位置絕大部分坐落在玉蒼山之南,故名蒼南。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文成縣

來歷名稱 明武帝朱厚照正德九年(1514)誥令稱讚明朝開國元勳、著名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劉基學”帝師,才稱王佐,是“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因此贈封太師,贈諡號“文成”,民國35年,祈瑞安、泰順、青田三縣地區建立一個新縣,由於新縣範圍裡有劉基故里,還有劉基墓,劉基廟等,於是以劉基的諡號“文成”命名該縣,故取名文成。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泰順縣

來歷名稱 泰順的命名源自“國泰民安,人心效順”(效順一作歸順),其地是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在朝廷鎮壓浙閩邊境鄧荗七,葉宗留等為首的農民起義後,巡撫孫原貞奏請把瑞安義翔鄉與平陽歸仁鄉合成一個縣,因皇帝朱祁鈺取“國泰民安,人心效順”之意,故命名泰順。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瑞安市

來歷名稱 晉朝至唐朝期間,被陸續改名為:安陽縣、安固縣、橫陽縣,直到唐朝唐天覆二年(902年),有大群白色烏鴉棲息在縣內,在當時,烏鴉其實是祥瑞之物,而且並非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漢昭帝元鳳三年有數千白烏集中泰山,皇帝認為是對施政方略的肯定。古人認為烏鴉是孝鳥,《譙子法訓》說:“烏者猶有反哺,況人而無孝心者乎?”人們視烏鴉為吉祥鳥,烏鴉來巢是好事,白居易也寫詩說道:“此烏所止家,家產日夜豐。”所以人們覺得這是祥瑞的好兆頭,於是向縣令申請把縣名改為瑞安,從此瑞安二字一直沿用至今。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樂清市

來歷名稱 樂清之名來自一個美麗的神話,相傳春秋時,周靈王之子王子晉(道教神仙)從遙遠的中原大地來到蠻荒的樂清,遊覽樂清的西山,興致所至,悠然登臺吹蕭,蕭音美妙,樂聲清越,演奏完畢後,還有當地山泉沐洗其簫,於是用“樂成”(奏樂完畢之意)命名此地,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寧康二年(374)以“樂成”作為縣名,五代後梁太祖朱溫開平二年(908)吳越王錢繆為避朱溫之父朱誠之諱,據漢代劉熙《釋名》集、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清,故名樂清。


浙江省這個劃為4區3市5縣新2線城市被譽為“中國南戲的故鄉”


龍港市

來歷名稱 1981年6月,平陽、蒼南分縣後的新建鎮,民國《平陽縣誌》(以下簡稱民國《志》)稱:“(鰲江)在西晉建立時,初名始陽江,又名錢倉江,今自新渡以下又稱鰲江.”但這段江流,在江南民間都習稱為“青龍江”,簡稱“龍江”,以江流蜿蜒如龍形擬稱,該鎮正處青龍江之港灣側,故名.

另一說法是,平陽、蒼南分縣後,蒼南為建設自己的經濟中心,先在原來沿江公社的方巖下、河底高、龍江公社的金叉河、江口、下埠建設碼頭和港區,對外稱為“龍江港區”,經三年多艱苦建設,港區初具規模,後為方便統一管理和未來經濟發展及建設蒼南縣的經濟中心,決定將港區建設為一座嶄新城鎮,取“龍江”的龍和“港區”的港二字,象徵著這是一座嶄新的海港的城鎮,故名“龍港”,1983年10月12日,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發[1983]148號)文件正式批覆,龍港鎮從此建立.(注1.)

2019年9月,撤銷原蒼南縣龍港鎮,設立縣級龍港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