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赵武灵王没有禅位,赵国有可能灭秦一统吗?

用户58665399105


若赵武灵王没有禅位,这还不够,需要他能和苏秦联手,这样赵国未必没有希望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一直东向用兵,又南侵楚国,对北方防范较少,所以,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赵国军力大盛后产生了一个惊天计划,那就是想利用秦与魏齐楚等国交战的时机,绕道九原骑邑,利用轻骑之优势,偷越沙漠荒原,穿过戒备松懈的义渠部落(陕西北部),直接南袭秦都咸阳,干掉它的指挥中心,然后联合各国,瓜分秦地!好一个疯狂的计划!虽然有些风险,但运气好时机好的话,这也不是不可能事儿。

当时,秦国政坛现正处于人才青黄不接(甘茂被逼走、樗里疾刚去世,白起尚未成长;相国向寿只是楚怀王派来的庸才,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等权贵也都是攀附宣太后的政治垃圾,只有司马错和魏冉才具颇佳,可堪大任),王党、后党激烈争权的阶段。并且,秦昭襄王乃赵武灵王所立,秦赵关系正处于蜜月期,秦对赵也没有多少防备;若在此时使得东方诸国合纵攻打秦之函谷关,而赵国九原骑兵偷偷从北面出其不意一击,说不定真的能干掉秦国呢?

图:邯郸赵武灵王广场

所以个人以为,如果赵武灵王能多活十几年,等到赵奢廉颇成长起来,然后把苏秦这样的超级间者、宗师级纵横家纳为己用,军事外交双管齐下,一举玩死秦国可能性极大;就像后来秦昭襄王和苏秦玩死齐国一样。

当然,当时时机尚未成熟,所以这个诱惑力十足的计划,充满了许多不可预知的变数,一旦成功,那就是很好很强大,一旦失败,却是很糟很可怕。赵武灵王明白,如今战国乱世,七雄各个不是省油灯,几个城池几万军队的得失根本动不了万乘之国的筋骨,只会徒然引发对方的报复,最后两败俱伤渔翁得利,根本没有意义。因此,赵武灵王的战争宗旨是,要打就要打灭国战,或者至少也要打的对方元气大伤几十年恢复不了元气才行。

所以,这一次关乎赵国命运的军事行动,赵武灵王必须要花大量时间详细制定战略计划,并亲自指挥,务必一局定胜负。

而其它任何人,他都不放心。

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个问题,赵武灵王要亲自去以身犯险,万一失败,被杀或被擒,赵国没了主事之人,那可是大大不妙!别忘了,列强们对赵国这块肥肉可是一直虎视眈眈着呢!

于是赵武灵王一拍脑袋,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惊世骇俗的决定——将王位内禅给十岁不到的太子赵何,也就是下图这位赵惠文王,以使自己从烦琐的政务中解脱出来,退居二线,专心谋划秦国的事儿。

只可惜不久之后,赵国逆臣作乱,将年仅49岁的赵武灵王活活饿死了沙丘,而因为赵军骑兵主力都在九原,救之不及,哀哉!


千古名将英雄梦


事实上,赵国是战国时期唯一有能力与秦国相抗衡,并且唯一有能力灭亡秦国的国家。而赵武灵王,也是战国时期唯一有灭亡秦国之心的六国君主。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甚至为了灭亡秦国,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假扮赵国使者,出使秦国,亲自前往秦国考察山川地貌,并拟定了灭亡秦国的作战计划,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赵武灵王的禅位错误而作罢,如果赵武灵王没有禅位,那么有没有可能灭亡秦国呢?



只能说理论上有这个可能,但实际操作上很难。

赵武灵王15岁就即位为赵国国君,即位之初,赵国并不强大,甚至国力都还不如韩国,而赵国领土也被中山国一分为二,在对战争中,屡次败于秦国、齐国、中山国等。

赵武灵王在赵国四面不利的情况下,选择了与秦国结盟,扶持燕国公子姬职继位为燕昭王,支持燕国与世仇齐国对抗,缓合赵国东部的军事压力。

在秦武王举鼎而死后,扶持公子赢稷即位秦昭襄王,缔结秦、燕、赵三国同盟,大大改善了赵国的外部环境,减轻了赵国面对中山国、齐国及其它诸侯国的外部压力。



再之后,赵武灵王以国君身份,实行赵国历史上最大的变革,胡服骑射,赵国国力日渐增强,赵武灵王制定了先灭中山国,再向北及西边拓展国土的战略,用了十年时间,消灭了中山国,解决国土被一分为二的问题,与此同时,赵武灵王收伏林胡与楼烦两个胡族,大量招募胡人勇士为赵国征战,并获取大量的优良战马,再加上胡服骑射的效果凸显,军事力量空前强大,一时赵国成为东方六国武力最强的国家。

赵武灵王还制定了攻打强大秦国的战略计划:率领数万骑兵,从云中郡南下,绕开秦国重兵把守的函谷关,从秦国防守相对薄弱的陕北地区突入咸阳,以闪电战攻灭秦国中枢,吞并秦国,进而再以秦国+赵国的实力,以居高临下的地势,一举攻灭六国,统一天下。

赵武灵王的计划不可谓不强大,也并非没有机会,难就难在赵国的经济实力不如秦国,赵武灵王的计划更多的是偷袭,偷袭如果不被发现,并且成功了的话,赵武灵王是很有希望统一六国的。



但关健是,如果偷袭不成功,秦国发现了赵国的偷袭兵力,或者秦国挡住赵国的骑兵偷袭,那么赵国的这支偷袭骑兵部队,是无法长久与秦军作战的,论战争潜力,赵国不如秦国,论经济能力,赵国也不如秦国,赵国的唯一机会就偷袭,而不能持久,如果偷袭失败,赵国就有可能亡国。

当时的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刚刚享受变法带来的强盛果实,国力日渐增强,而且秦国的地盘当时以关中为主,汉中、巴、蜀为大后方,战争潜力巨大,而且国境内有战略纵深,大概率事件就是:

赵武灵王偷袭秦国之初,节节胜利,到了后期,陷入缺衣少粮的地步,而且由于秦军的顽抗,赵军锐气已失,很可能就是赵武灵王的失败,一旦失败,赵国有亡国之险。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起三军,御驾亲征,以得力大将牛翦为先锋,先向娄烦发起攻击。
双方边打边谈,经过几次来回拉锯谈判,娄烦王非常识时务,脱离匈奴投降赵国,赵氏家族一次性增加成千上万骑兵,多了纵横战国的一支精锐之师。
过去的娄烦骑兵,每逢夏秋之交,就会南下抢掠一番,抢夺的重点是粮食和女人。

图-胡服骑射后赵国西北部
草原上每到冬天就会冰雪覆盖,牛羊的数量会减少,只有从中原抢夺一批过冬的粮食,娄烦人才能过好冬季。
另外草原上与自然界的婚配体系很接近,强者恒强,有能力的战士可以有多个配偶,普通的骑兵战士则不得不为女人而奋斗拼搏。
现在娄烦向赵国称臣,娄烦骑兵为赵国所用,赵国则提供粮食和女人,双方各取所需,吴越同舟。
赵武灵王采用恩威并施的方法,收编楼烦的军队为赵国所用,很快他又如法炮制,将另一个北方大族林胡收编。
林胡人、娄烦人,从此不需要南下抢粮,照样可以把军粮吃的饱饱的,娄烦人、林胡人再也不需要南下抢媳妇,因为他们逐渐融入赵国这个大家庭。
娄烦、林胡骑兵虽然行动迅速,冲击力强,运输能力不俗,但是游牧民族从来不搞冶炼,他们很少使用青铜和铁制的兵器,就连做饭都是用石头做器皿。加入赵军后的娄烦、林胡骑兵,装备大量赵国先进的武器,战斗力大有提升,后来李牧大破匈奴的基本班底,就是这些娄烦、林胡骑兵。

图-胡服骑射后赵国北部
赵国北部疆域大幅扩张之后,增加了云中、雁门、五原、九原四个郡,代郡的范围也大幅扩大,我们来看看这些新增的疆域。
首先是最西部的五原郡,首府是五原,这里是赵国乃至后来汉朝初期西北第一郡。
赵国在五原郡狼山上修筑高阙要塞,高阙是赵国西北大门,后来赵国以此为起点,逐渐向东修筑长城。到了汉朝时期,霍去病多次从高阙要塞出发,向西向北进入大漠突击匈奴。作为中原西北地带长城的起点,高阙要塞的战略地位,与明朝东部的山海关类似,都是当时天下雄关。
从西往东第二个郡是九原郡,治所设在九原,也就是今天内蒙古包头附近。九原郡历史上是出猛将的地方,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就出自这里。巧合的是,倾国美女貂蝉同样也是九原人。
九原郡以东,是云中郡,治所在云中。
云中郡最著名的一座城邑是原阳,这是今天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前身。赵武灵王将原阳打造成骑兵训练基地,由大将牛翦坐镇,专门为赵国训练骑兵,输送精英。
云中郡往东是雁门郡,雁门郡背靠雁门山,南有新城,北有大同,遥相呼应。
雁门郡处于秦汉王朝北方的中央地带,也是汉朝与匈奴战争的多发地带,在秦一统之前,这里属于赵国范围。
除了新开辟的这四个郡,赵国原代郡也向北扩张不少,北方五郡,五原、九原、云中、雁门、代郡,以代郡作为指挥中心,总领这五个郡的事务。
在北方拓地千里之后,赵武灵王的目光重回中原,他最想灭的诸侯,并不是东边的齐国、燕国,也不是南方的楚国,更不是兄弟国魏国、韩国,而是西边的强秦!

图-秦国东部形势
过去东方诸侯攻打秦国,一般是两条通道,一条就是借道韩国,攻打函谷关;另一条是借道魏国,渡过黄河进入河西。
不论是函谷关还是黄河天险,都不容易突破,易守难攻,需要付出比秦军大几倍的代价,绝不划算。
赵国兼并林胡和娄烦之后,在北方开辟了五郡,其中九原郡和云中郡就在秦国的北方。此时的赵国有了第三条攻打秦国之路径,从九原郡或云中郡出发,南下通过陕北高原,快速抵达关中咸阳,绝对可起到奇兵的作用,让秦国防不胜防。
赵武灵王是个实干家,他想灭秦国,不局限于纸上谈兵。主父乔装为赵国使者赵招,入秦进行实地考察。
赵武灵王入秦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勘查地形,为此赵武灵王还配备了几个勘查和作图工匠,将沿途的地形全部载入图轴之中。第二个目的,赵武灵王还是想看看自己所立的这个秦昭襄王,到底是何许人也,是雄主还是实力平平的庸君。

图-赵武灵王假象灭秦路线
赵武灵王来到秦都咸阳,见到了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应该庆幸,赵武灵王几年后就不幸被自己人饿死,要不然他这个秦国国君,有可能就成了亡国之君。

地图帝


“战国时期唯一能阻挡秦灭六国之人”这个非主流评价,主要就源自赵武灵王的一个未能实施的军事计划。据《史记.赵世家》记载:“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胡服骑射一下子让赵国开了挂,领土大了三倍,赵武灵王的胆子也肥了十几倍。居然乔装打扮成赵国使者,亲自深入秦国境内,打探当地的山川地形和兵力部署,制定了一个极为大胆的灭秦计划——亲率数万胡服骑射后组建的赵国特种部队,从赵国新占领的云中郡、九原郡南下,快速通过秦国防守相对空虚的北部(今陕北地区),直插秦国的心脏地带关中地区。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赵武灵王死的早,这个计划没能实施,秦国很可能就灭亡了,也就没有了后来的秦灭六国。


这种说法很明显想象的成分太大,根据当时的天下格局来看,赵武灵王的这项计划的风险极大,成功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即使成功收益比种地还低。原因有三点:

其一,赵国骑兵长途奔袭,吃饭的事不好解决,必须要做到速战速决,一旦秦国装孙子不出头就没办法了,而且骑兵数量有限,输出伤害太低;

其二,秦国这个时候发展的那叫一个芝麻开花节节高,在秦宣太后芈八子(芈月的原型)跟穰侯魏冉的治理之下,全国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地正在狂揍楚国、韩国、魏国,赵军轻易打不下来关中,就算打下来会因为国力不如秦国无法长期占领,最终被撵回老家;

其三,天下除了秦赵之外还有五个想搞事情的家伙在呢,都一个比一个猴精,不会让赵国一家独吞秦国,肯定会出面搅和。

不过,赵武灵王的的确确算得上是秦国的一个大麻烦,而他让自己内部人给搞死的结局也足可以让秦昭襄王做梦笑醒好几回的了。

图 秦灭六国 示意图

赵武灵王在面对接班人的问题时,完全没有了推行胡服骑射时的魄力和果断,瞎折腾,先是废了长子赵章,直接立幼子赵何当国君(赵惠文王),自己做主父(类似后来的太上皇),后来又后悔可怜赵章,居然想到一个馊主意——把赵国一分为二,长子做代王,幼子做赵王。正所谓不作就不会死,赵武灵王这番折腾算是埋下祸根,直接引发了沙丘宫变,长子被杀,自己居然被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虽然是一代雄主,不过也逃脱不了绝大多数人年轻时锐意进取,年老昏聩糊涂的规律啊。而他的“胡服骑射”固然光芒万丈,但却没能从根本上扭转秦国商鞅变法以后拥有的国力和制度优势,无法阻挡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历史洪流。

参考文献:《史记.赵世家》


历史大学堂



可能性不大,几乎是没可能!

赵武灵王绝对是战国时期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他推行的胡服骑射,开创了汉人学习胡人的的先河,在赵国率先建立起中国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使赵国一跃成为山东六国之首,有了与秦国抗衡的实力。

然而,赵国的改革,更多的侧重于军事,强调以武兴国,故赵国的国运也是随着其军事上的得失而起伏。赵国尚武重利,轻视农业和内政的发展,从而导致赵国后期战争中粮草和兵员出现问题。长平之战时,廉颇二十万守长平。仅半年,赵国的粮食供给便开始吃力了,这也是赵括为何执意出营与秦军决战的原因之一。同时,赵孝成王在得知赵括军被围且粮道阻的消息后,为何不全力相救?难道赵王不知道这四十万大军的重要性吗?当然知道,而且赵王竭力集结各地残余守军,以打破包围圈。但整体实力较差的赵国始终无法突破秦之防线,眼睁睁看着四十万士卒归于尘土。

相比之下,秦国商鞅变法从军事 政治 经济全面变革,秦国国力全面的在稳步提升,而且秦国还占有巴蜀之地,这为灭楚和统一六国准备了条件,这是赵国也是山东其他五国所没有的。


Vihi


即便赵武灵王没死,赵国要灭掉秦国,可能性仍然微乎其微。

君山试分析如下:

第一,在赵武灵王统治前期,曾多次被秦国打败

赵武灵王八年(公元前318年),赵国与魏、韩、燕、楚五国共同伐秦,秦迎战于函谷关,五国之师皆败走。

九年(公元前317年),赵与韩、魏联军战秦军于修鱼,联军大败,被秦军歼灭八万人。

十年(公元前316年),秦攻赵,取中都、西阳等城。

十一年(公元前315年),秦伐赵,大败赵军。

十三年(公元前313年),秦国名将樗里疾攻赵,俘虏赵将赵庄,拔蔺城。

由上可见,在赵武灵王即位后十几年里,赵国的实力远逊于秦国。正是由于一败再败,赵武灵王在内实施“胡服骑射”变革,对外“结秦连宋”,与秦国的关系从对抗转向和解,为赵国的发展争取到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胡服骑射变革后,赵国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但与秦国仍有差距

胡服骑射的军事变革后,赵国由一个军事弱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实力有突飞猛进,但是与秦国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以赵灭中山之役为例。赵武灵王最大的武功,就是灭掉中山国。中山国并不是一个特别强的国家,在实力上是比不上七雄中的任何一国,而且也没有来自外部的援助。即便如此,赵武灵王灭掉中山,前后历时十二年之久,动用的兵力超过二十万人,打得十分辛苦。赵军在攻击力方面,仍然不及剽掠如风的秦军。

第三,赵国实力在增长,秦国实力并未消退

赵武灵王固然是伟大的君王,但是赵国发展的时间太短,国内又有很强的反对力量,想要赶上秦国,非得数代人的努力不可。更重要的是,赵国在发展,秦国也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此长彼未消,赵国尚未能完全与秦国抗衡,谈何灭秦呢?

赵武灵王时期的秦国,正进入扩张最迅猛的秦昭王时代。后来秦始皇能一统天下,得大程度上是秦昭王时代打下的基础。可以说,在秦昭王时代,秦国把所有对手都打降级了,确立了惟一强权的时代。就算赵武灵王不死,能与秦国保持均势,就已经是伟大的成就了。以当时的形势而论,赵国灭掉秦国的机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君山话史


那是不可能的!他很可能会遭遇一场滑卢铁!赵武灵王死于公元前296年,同年秦军换帅,主帅是白起!白起在接掌帅印的时候就把目标锁定在赵国!因为秦赵曾在胡服骑射后发生过一次局部战争,这次战争发生在秦昭王即位之初!当时赵军兵临函谷关,要求秦国拥立昭王!否则便发兵伐秦!白起在这个时候见识过赵军劲骑。所以,出于一名统帅的敏感,白起便研制了一个针对赵国骑兵的战法!战壕战!

战壕战就是由白起发明的,由步兵针对骑兵而设计的一种战法。而在此之前,步兵遇到骑兵只能通过结阵抗骑,人数还必须是骑兵两倍以上,且阵型不能破,否则就是骑兵的活靶子!但是有了步兵战壕以后,步兵就不需要结阵抗骑了,步兵可以挖土成坑,然后藏身土坑之中,躲避弓骑兵的射箭。也可以借助于掩体射杀冲锋的骑兵;而骑兵靠近之后可以下砍马腿,拉绊马索等。让骑兵战士跌落战壕里,扑杀;最关键一点则是,骑兵在战壕战里难以用武的是机动力,战马容易失蹄骨折。而这一战法赵国一直都没见识过!

有一种说法是赵武灵王想要偷袭雕阴攻秦!可是一旦付诸行动,赵武灵王肯定会遇到这种战壕战战术!那么赵国劲骑打这种针对性特别强,而自己又无准备的战肯定会损失惨重!更别提灭秦了!


优己


首先历史不能假设,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一旦改变一个细节,就会引发‘蝴蝶效应’,更何况是这种能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不知要掀起多少波澜,如果发生就应该没有现在的你问我答的情况出现。

那么现在回到问题本身,题主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赵武灵王是否禅位与赵国灭掉秦国,并且统一中国之间没有直接的或者互为因果的关系,既就算赵武灵王不禅位,赵国能否灭掉秦国是一个未知数,能否统一中国就更是一个未知数啦!

那么题主的潜在意思应该是想说假定赵武灵王一直是赵国的国君,并且凭借着他的个人才华和雄才伟略带领赵国发展壮大,成为中原地区的超级大国,赵国在今后有没有可能灭掉当时同样强大的秦国,并且统一中国。

那么我们简单对比一下赵国和秦国的实力情况:

政治上:

赵国推行“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政治稳定。

秦国当时任用商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人口国力也是超级强国,

军事上:

赵国 击败中山消除了心腹大患,联盟燕国,收服楼烦,在后来伐秦三晋当中赵国已经是领军之国,通过赵肃侯、赵武灵王两代努力,使赵国雄踞北方。

秦国 灭巴、蜀、苴,秦军继续屡败魏军,再破三晋伐秦联军,又联韩魏攻打齐楚,大败义渠国,掌控了对山东诸侯作战的战略主动权。经历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努力,蚕食三晋,席卷荆楚,已初露一统之端倪。

人口民族成分上:

两个国家都是中原人口和胡人杂居,军队中也有大量的胡人兵士,赵国重用了大批出身低贱和有戎狄背景,秦国本身是西戎出身之国,民风彪悍,好战善战。

经济文化水平两个也相差无几。

其实大概比较了两个国家的这些方面,可以说赵国和秦国不相伯仲,当时赵国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联盟,赵国是三家分晋后的赵国,又帮助当时燕国国君复位,所以存在的利益相关的盟友,这是秦国所不能比的。

历史上秦国统一六国最大的对手本身就是赵国,所以假定赵国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不出差错,哪买统一中国的到底是秦国还是中国,犹未可知,这样看来赵国是有极大的可能灭秦国,统一中国的。


历史杂谈小王子


如果在战国七雄中找出一个与秦国匹敌的国家,那么毫无疑问将会是赵国。《战国策·赵四》曾这样描述赵国昔日的强盛:“昔者,赵氏亦尝强矣。曰赵强何若?举左案齐,举右案魏,厌案万乘之国。”赵国甚至一度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威胁到强秦的后方。那么,如果赵武灵王没有禅位,赵国可以灭掉秦国统一天下吗?
禅位藏乱局


首先,赵武灵王的禅位虽然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应对赵国的对外战争。然而,这次禅位却表现出赵国内政的乱局所在。

图/位于河北邯郸的赵武灵王雕像


赵武灵王禅位这一举动体现了赵武灵王在内政上的寡断,他重视十分聪慧的公子何,让其继承王位,却始终不愿意自己长子公子章屈居人下,想出了分代地让其为王的昏招。由此看来,即使赵武灵王不禅位,那么其对于诸子的纵容与优柔寡断必将让赵国出现内乱的危局。


秦地不易摧

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奋起西征,“西至云中,九原”,其疆域西北部到达了河套地区,赵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7年),身为主父的赵武灵王攻灭了中山国,而迁其王于肤施,其地在陕北之无定河北。这表示赵国的边境已经扩展到了今天的陕北地区,与位于延安的秦上郡只有咫尺之遥,赵国在军事地理上已经跨越了函谷关天险,可以从黄土高原上南奔入秦。
图/赵国灭秦构想


然而,上述的设想仅仅是理论上的行动,实际运作起来并不容易。首先,屯驻于河套地区的赵国骑兵部队主要的防御对象是位于漠北的匈奴人,匈奴人在北方的威胁让赵国并不能全力南下秦国。另外,秦国在陕北同时有着魏国遗留的长城防御线,况且秦国当时在山西中南部地区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不断跟赵国展开对晋阳的争夺(今山西太原),所以,秦国在黄河两岸拥有十分可进可退的战略地位,完全可以抵挡赵国军队的袭击,甚至可以进行快速反击。这应该也是赵国一直没有从河套南下的顾忌所在。


赵国在武灵王时期内患已经十分严重,再加之其在秦晋一带的军事布局并不能真正达到快速击败秦国的目的,导致了灭秦一统的战略构想只能是幻想而已。

参考文献:1. 张久和:《战国时代燕、赵、秦诸国对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经略和管辖》,《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1-6页。
2.辛德勇:《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析———附论秦昭襄王长城北端走向与九原云中两郡战略地位》,《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15-34页。

历史研习社


赵国能否灭秦国,和赵武灵王是否禅位无关。

赵武灵王禅位,在《史记》中记载是为了完成对秦国的战略,赵武灵王把国家治理的责任交给儿子赵惠文王,而自己主攻军事。

赵武灵王的对秦战略上:

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

即:从赵国西北的云中和九原南下,以骑兵攻打秦国上郡和北地郡,进而攻打咸阳。

具体见下图


赵国不能对抗秦国,不是因为赵武灵王的禅位,而是在于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平原君、赵成、李兑等后继人员放弃了赵武灵王的攻秦战略。

详细的,可以关注我后,搜索阅读我的文章《长平之战虽惨烈 却是对赵武灵王攻秦战略的背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