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穿越千年,來到宋朝。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公元1076年,蘇軾還在山東密州(治諸城)任職,這年中秋晚上,天高雲淡,皓月當空,州城萬家都在月下飲團圓酒,賞月話豐收,一派歡慶祥和氣象。但蘇軾卻無法和家人團圓,只能對月思念遠方的兄弟蘇轍。此時的蘇轍正在濟南任職,兩人相距甚遠,只能借月抒懷。大文豪蘇軾,歡飲達旦,大醉之後,心中思念之情倍加,即興寫下這首千古絕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誠如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後集》中所言: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王國維曾言: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而蘇軾的一詞中,不僅情景交融,還蘊含著自然之理。中秋佳節,月下把酒問青天,這是人文之景;悲歡離合,陰晴圓缺是哲學之理;千里共月,兼懷子由,是思念之情。景,情與理三者交融,寄情於理,寓情於景,完美地寫出了古往今來賞月詞中意境最高境界。(作者:西溪)

欣賞完了詞,大家再來看看月亮吧。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秋佳節共品蘇軾在諸城所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