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今天的舒服來為明天的受苦買單——寫給現在正偷懶的年輕人們

別用今天的舒服來為明天的受苦買單——寫給現在正偷懶的年輕人們

很多的人在問讀書是為了什麼?也有很多的媒體上錯誤的誤導人讀書沒用?甚至很多短視頻裡宣揚所謂的高材生給挫學生打工,前幾天有人問我:他說看到街邊貼的招工啟事,工廠裡面的工資有6000多。又問我,很多大學生出來後工資都達不到6000元,那我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上大學呢?

別用今天的舒服來為明天的受苦買單——寫給現在正偷懶的年輕人們

我告訴他:

這樣想是不對的。首先,讀書,不應該只是為了拿文憑或者幫助你將來發財,而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其次,你有沒有去研究過招工啟事上面寫著,每天工作12個小時,每個月只休息兩天,沒有五險一金。你又有沒有去實地看過工廠裡面的工作環境,沒有空調,甚至沒有風扇,即便有,吹出來的風也是熱風。你有沒有仔細的想過,這6000元就是工廠工資的極限了,即便工作五年,十年,可能還是這6000元。但是如果你今天有努力學習,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你就可以在高檔寫字樓裡面,吹著空調,敲著電腦,朝九晚五的上班,每週休息兩天,福利不斷,還有很大的升職加薪空間,亦或是在高等學府裡學到更多的技術,讓你的頭腦更值錢......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社會上一股“讀書無用論”開始大行其道。前一段,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嘲諷:“北大畢業有什麼了不起,還不是要去賣豬肉。”可是那些發表言論的人永遠不知道,那個賣豬肉的大學畢業生陳生,現在已經開了幾百家連鎖店,身價過億。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很難甚至無法去改變命運。正如斯蒂芬·茨威格說過的一句話: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前半生偷的懶,後半生真的需要拼命還。

有這麼一個定律叫做苦難守恆定律,每個人人生該吃的苦,一點都不會少。如果你年輕不吃苦,未來就會很苦!越是有大智慧的人,越是懂得這一點。記者問到李嘉誠教育孩子的秘訣,他只說了5個字:“讓他們吃苦。”也許有些苦,你可以避免,比如學習的苦,只要不學習逃避就可以了。但是生活的苦,逃無可逃,避無可避。

孔子曾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人你的眼光要放長遠,不能只貪一時的安逸,讓內心的懶惰控制你的生活。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你現在不累,以後就會更累。你要知道,現在吃的苦,其實是以後享福的底蘊。讓孩子主動吃苦,吃一些能夠應付的苦,總比未來被動吃苦,吃一些難以承受的苦,要強得多。

別用今天的舒服來為明天的受苦買單——寫給現在正偷懶的年輕人們

有很多人說,普通人要想過得好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我卻想說,吃苦和努力才是唯一的出路。人生實苦,沒有誰活得格外容易。只有能吃苦的人,才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我相信一句話,舒服不是給活著的人準備的。作為普通人,不能拼爹拼媽,沒有金錢沒有背景,只有從小養成吃苦耐勞的本事,才能在人生的競技場上獲得出場機會。終有一天,那些流過的汗,都會凝結成閃亮的寶石,那些走過的路,都會成為攀登的階梯。孩子,請堅信,沒有白吃的苦,沒有白走的路,你所吃過的苦,終將照亮你前行的路。

你現在偷的懶,都將為你未來所受的苦買單。你現在比別人多一點努力,你就會多一份成績;你比別人多一點志氣,你就會多一份出息,記住人生是很苦的,你現在不苦,以後就會更苦。努力的人生是苦半輩子,不努力的人生是苦一輩子。

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能服老,老比安逸。在學校混日子,混掉了最重要的學習能力,那麼前半輩子就相當於白過了。在職場混日子,什麼都不學,什麼都不會,那麼這一生可能就廢了。

人生路,一步都不能錯,千萬不要讓自己追悔莫及。

別用今天的舒服來為明天的受苦買單——寫給現在正偷懶的年輕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