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魯亞斯(Charles Ruas):眷念津門的南開老友

查爾斯·魯亞斯(Charles Ruas):眷念津門的南開老友

查爾斯·魯亞斯(Charles Ruas),男,美國知名作家、記者、藝術評論家與翻譯家。1938年出生於中國天津,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曾在中、法、美多國大學教授法語、英語與比較文學,於1991-1993年任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師。現居美國紐約。代表作有《美國作家訪談錄》等。



緣結南開

魯亞斯先生出生於天津,年幼時期的經歷讓他對這個港口城市充滿了深切的眷戀。20世紀90年代,時任哥倫比亞大學教師的魯亞斯先生聽聞能重回故土的交流項目,便積極地報了名,這是他與南開結緣的契機。

1991年,魯亞斯先生作為研究生導師來到南開,就職於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直至1993年離開。在這三年中,他教出了大批優秀的本科生與研究生。

昔日追憶

為期三年的任教於他而言是一份難忘的回憶。在談到教學內容時,魯亞斯先生回憶起一堂有關戲劇的課程,繼而對南開學子的學習能力給予了高度肯定。儘管是第一次接觸現代美國戲劇,學生們依然可以從專業知識的角度賞析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的戲劇,這一出色表現讓魯亞斯先生至今仍連連讚歎。

外國語學院的教師同事也給魯亞斯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無風趣地提起一位本科生老師:“她實在是屬於循規蹈矩的那種人,當她批閱你的作業時,她會用紅圈把所有錯誤表達和詞彙標識出來,她太老套了。學生們一直在抱怨,可是老師終究是盡心盡責的呀。”

師者箴言

當提及外院流傳已久的名言“Language is power”時,魯亞斯先生神情嚴肅認真。對於外語人的責任與能力的培養,這位老先生有著自己獨到的感悟。

“當你們選擇專業時,正是決定你餘生該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魯亞斯先生說道。在他看來,選擇成為外語人意味著一種責任。譬如翻譯工作,看似簡單,卻對準確性有著極高的要求。在翻譯詩歌等文學作品時,翻譯者則必須“真真切切地把自己全部的身心情感帶入至作品當中”,而這則需要意識感官高度的準確性。

在被問及如何培養外語學生能力時,魯亞斯先生結合自身學習多門語言與專業的經驗,建議學生學會利用生活中常見的資源,如在觀看新聞聯播時嘗試自己翻譯外語而非依靠字幕。他還認為“所有多元領域的知識都是絕對重要的”,外語人應當緊跟時代潮流,注重融合科技、經濟等領域知識,靈活系統地運用外語。

寄語百年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光年流轉,無法改變的是他對一座城市,一所百年名校的情結,雖然自己已經白髮蒼蒼、步履蹣跚,可他還是回來了。

在百年校慶之際,魯亞斯先生深情回憶昔日的南開園:“南開的校園建設得非凡氣派,所設的學院數量眾多,在辦學質量與學科多樣性上都十分傑出,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學府。”在被問及對南開大學新百年的期願時,魯亞斯先生高度讚揚了南開在百年風華中所展現出的勇氣,“它創造了一個非凡的教育機構,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