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坑!关于辐射,90%孕妈都被收过的智商税

怀孕后,全家人都会陷入紧张状态,尤其是提到“辐射”,那你就不用管了,手机不能用,头发不敢吹......

毫不夸张地说,凡是听说有“辐射”的东西孕妈统统要远离!

这不,小编随手网上一搜,就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老公因为老婆怀孕,担心有辐射,要求所有邻居关闭WiFi。

避坑!关于辐射,90%孕妈都被收过的智商税

老公也是太难了,为了让老婆生个健康的宝宝简直操碎了心,让人觉得感动又无奈。

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个例,很多孕妈从怀孕开始,就会对生活中各种“放射源”警惕起来,还会准备一件并不便宜的防辐射服,必须将一切不安全隐患排除在外才觉得安心。

看到为“防辐射”焦虑的孕妈宝爸们,小编瞬间就明白了,这次关于“防辐射”的科普必须得够彻底、够到位。

避坑!关于辐射,90%孕妈都被收过的智商税

孕妇,图文无关 图源:摄图网


- 1 - 日常生活中的辐射,真有那么可怕?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辐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辐射可谓无处不在。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273.15摄氏度)以上,都有辐射。

也就是说,我们住的房屋、吃的食物、太阳光、土壤以及我们自己的身体,都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辐射,而这些辐射似乎并没有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避坑!关于辐射,90%孕妈都被收过的智商税

医疗设备,图文无关 图源:摄图网

但也有孕妈产生质疑:这些都是正常辐射,量小,没有危害,但像X光、B超等这些仪器辐射难道也没有影响吗?

小编想说,还真没影响!不信接着往下看。


- 2 - 辐射有两种,这种不用防!

一般来讲,我们常说的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而日常生活中的辐射大都是非电离辐射

比如我们每天都会接触的手机、电脑、电视、WiFi、微波炉、电磁炉、烤箱、冰箱、打印机等,都会产生一定量的非电离辐射,但是能量非常低,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信的证据,证明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害。

但是,孕妈们总是对腹中胎儿充满担心,想尽各种办法保护胎儿:既然生活中无法避免,那就从防护入手呀,防辐射服备起来,少则几百,多则成千上万,不管有没有用,买买买就对了,只为图个心安。

避坑!关于辐射,90%孕妈都被收过的智商税

防辐射服截图 图源:淘宝网

这种心情小编完全能够理解,但是我们高中物理就学过,要想完全隔离生活中的非电离辐射,就得把自己放在完全封闭的金属罩子里才能达到效果。

而市面上售卖的孕妇防辐射服基本都是吊带款或者肚兜款,主要包裹的是肚子,并没有形成封闭空间,对于360度无死角的非电离辐射—很显然,肯定防不住!

所以,孕妈们,别再花冤枉钱买防辐射服了!对于这些非电离辐射,也真的没必要防!

避坑!关于辐射,90%孕妈都被收过的智商税

孕妇,图文无关 图源:摄图网


- 3 - 这种辐射有害,但不常见!

电离辐射虽然不经常遇到,但确实是一种“有害辐射”。

电离辐射通常用于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我们日常能接触到的也就是医院的辐射:X光、CT、肿瘤的放射治疗等。

所以很多孕妈们提到做B超、拍X光片等就会紧张不安,担心会伤害到肚子里的宝宝。

孕妈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抛开剂量谈辐射就是耍流氓,关于医学上的检查到底有多大危害,孕妈们可以参照下表对照,或许能缓解一些焦虑。

避坑!关于辐射,90%孕妈都被收过的智商税

从医学物理的角度来讲,只要身体瞬间接受辐射剂量<100msv,以上表格中的所有辐射类型对人体都是没有危害的,对胎儿也不会造成影响。况且,在做医学类检查时,都会有专门的隔离服进行专业防护,所以孕妈们真的不用担心。

避坑!关于辐射,90%孕妈都被收过的智商税

孕妇,图文无关 图源:摄图网

对于孕妈们钟爱的防辐射服,小编又要多说一句:真正能隔离电离辐射的防辐射服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铅,衣服也会比较笨重,而市面上售卖的孕妇防辐射服大都是金属纤维,不含铅。所以,

孕妇防辐射服对电离辐射根本起不到啥作用。

总之就是一句话,电离辐射虽然有害,但在日常生活中极少遇到,必要时听从医生安排就好了。

避坑!关于辐射,90%孕妈都被收过的智商税

孕妇,图文无关 图源:摄图网

看到这里,想必孕妈心里也有谱了:非电离辐射无需防,而电离辐射极少遇到而且想防也防不住。

那么防辐射服还需要吗?答案当然是不需要!因为它除了能带来一些心理安慰之外,并不能提供其他任何的帮助!

小编在这里并不是强迫大家完全不要买或者不要穿防辐射服,只是希望孕妈们在面对辐射问题时不要过度恐慌,更不要相信不靠谱的谣言,想玩手机就玩一会,想穿防辐射服就穿,不想穿就不穿,毕竟有没有它并不会对胎儿造成什么影响。

互动时间到!怀孕期间你还交过哪些智商税,下方留言告诉小编,说不定还能让其他孕妈们少踩坑哦~


免责声明:本头条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专业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具体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文章有任何建议,请后台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