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這條路中,孫悟空才是唐僧的師傅

在西行的路上,師徒四人互相依靠,最終求得正果。雖說唐僧以師父自稱,但在成佛的這條路上卻是受到了徒弟孫悟空的教育。

成佛這條路中,孫悟空才是唐僧的師傅

第一次:

在萬壽山時,唐僧問悟空山高水遠什麼時候才能到靈山,悟空答道:“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面對唐僧對於未來的迷惑,孫悟空告誡他,只要誠心向佛,心中有佛,便處處是佛。這種境界是那個時候的唐僧還沒有的,更多的把取經作為一種任務在完成的。

成佛這條路中,孫悟空才是唐僧的師傅

第二次:

在平頂山時,唐僧擔心前途有虎豹豺狼,因此向徒弟們表示擔憂。行者道:“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雲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淨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

而當唐僧抱怨取經艱難,想要身閒時,悟空又這麼答道:“師要身閒,有何難事?若功成之後,萬緣都罷,諸法皆空。那時節,自然而然,卻不是身閒也?”

孫悟空告訴唐僧,既然是出家人就應該掃除心裡的塵埃,一心一意的去做自己堅持的事情,不懼前路的艱難,這樣功成之後才能自然心安。

成佛這條路中,孫悟空才是唐僧的師傅

第三次:

在隱霧山,唐僧面對崇山峻嶺,心有所憂,三藏道:“休言無事。我看那山峰挺立,遠遠的有些凶氣,暴雲飛出,漸覺驚惶,滿身麻木,神思不安。”

這個時候孫悟空又引用烏巢禪師的《多心經》中的四句經文來告訴唐僧修心的重要性。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行者道:“不消說了。心淨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誠,雷音只在跟下。似你這般恐懼驚惶,神思不安,大道遠矣,雷音亦遠矣。且莫胡疑,隨我去。”那長老聞言,心神頓爽,萬慮皆休。

孫悟空跟唐僧的對話其實也解釋了西遊記這本書的最終含義,其實就是修心,西行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佛在心頭,每個人心裡都有佛性,只要心裡有佛,走到哪裡雷音寺都在自己腳下。

成佛這條路中,孫悟空才是唐僧的師傅

第四次:

在第九十三回給孤園那裡,唐僧面對高山悚懼,於是悟空又拿《多心經》來告誡唐僧。

行者道:“師父,你好是又把烏巢禪師《心經》忘記了也?”

三藏道:“《般若心經》是我隨身衣缽。自那烏巢禪師教後,那一日不念,那一時得忘?顛倒也念得來,怎會忘得!”

行者道:“師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師父解得。”

三藏說:“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麼?”

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

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聲。

旁邊八戒和沙僧都笑了,說悟空只是長口直言,哄唐僧走路,其實不懂講經。

三藏道:“悟能悟淨,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孫悟空用無言語來解心經,這個時候的孫悟空和唐僧是默契的,本就是一場修行歷程,到了最後,十幾年的苦修更多是修煉的真正歷程。

第五次:

如果是孫悟空對於佛理和天地規律表現最高的一次,應該是取經完成過通天河被老鱉丟進水中,打溼了經書,在河邊曬經的時候。

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經沾住了幾卷,遂將經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經不全,曬經石上猶有字跡。

三藏懊悔道:“是我們怠慢了,不曾看顧得!”

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

這個時候,師徒都已取得經書,而悟空僅僅從曬經這件事中,就能說破,天地規律的奧妙。天地本不全,這就是天地運行的規律,又何必為這些事而苦惱。

成佛這條路中,孫悟空才是唐僧的師傅

孫悟空本是自開闢以來的靈石孕育而生,其在成佛路上自然是一聞千悟。作為師父的唐僧自然是受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