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來了,學生怎麼選課最有利。


新高考來了,學生怎麼選課最有利。


學生怎麼選最有利

一、學生選課根據:興趣、老師、學科強弱

通過選擇老師來選課,是學生選課時可以考慮的方向之一。例如:有些成績非常好的男孩子喜歡選年輕老師,他們節奏快,思維活;而有些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喜歡選擇老教師,講得細,有耐心。或者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覺得哪些老師講課風趣、哪些老師教學質量高,這些都是評判標準。總之,選課走班,是對以前固定班級教學形式的一次升級。

其次,可以按興趣選擇課程。新高考改革政策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了學生,尤其是學生可以選擇哪些科目作為高考考試科目,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按興趣選課,家長就不用擔心學生的學習態度。在一些資源條件充足的學校,還會開設一些興趣課程可供學生選擇,比如:書法、繪畫、手工、表演等,很多項目都是課餘時間家長花高昂學費給孩子報興趣班才能學到的內容,而現在這些項目已經在部分中學的課表中呈現。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很多老師發現,學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興趣選擇,而不考慮就讀學校在學科教學上的實力,以及自己在該學科的能力,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選了卻考不上。學生應該把就讀學校所有學科的教學實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每個學校都會有特定的某個學科或者幾個學科是該校的主導學科,當學生考慮自己的興趣和學校具體學科實力時,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就得到了兼顧。

二、學校制定規則,幫助學生理性選課

學生選課不僅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模塊,還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時段。為了幫助學生們選課,學校可以通過舉行選課輔導活動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課程修習計劃,讓家長和學生都做到心中有數。寧波鄞州中學在這點上做得比較出色,學校除了正常學習外,還會組織老師輔導學生進行學業生涯規劃,並多次召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和培訓。

學校在對學生做生涯指導時要注意,一定要將選擇的規則以及可能導致的結果告知學生,可以分發給每位學生分發選課手冊,手冊內容可以包含:學校提供的全部課程、選課走班的管理規則、專業發展前景以及不同方向學生的選課示例等,幫助學生理解。千萬不能只用一門課程給學生做生涯指導,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在選擇中學會自主選擇。有的學校為了避免科任老師的專業侷限性,每學期還會邀請各行業的專家來給學生做報告。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修習課程,就是選擇自己的理想大學;選擇一個喜歡的專業、就是選擇一種職業;選擇一種職業,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學生的每一次選擇,都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學校、老師和家長也要起到輔助責任。

2學生選科建議有哪些

那麼具體到學生上,應該怎麼選科,我們給出一些建議:

1、如果孩子邏輯思維相比感性思維更突出的話,建議優先選擇物理化學科目,反之建議優先選擇歷史政治科目;

2、如果孩子各科目都很均衡亦或是沒有什麼明確的專業傾向的話,建議優先選擇物理、歷史這樣的組合,這個組合可以覆蓋幾乎全部的專業;

3、孩子整體實力處於中游位置,建議選擇化學、歷史或是地理這樣的科目;

4、孩子整體實力處於下游位置或是自身的邏輯思維和文學素養都比較欠缺而又想取得高分的話,可以劍走偏鋒,選擇政治這樣的科目;

5、如果孩子有自主招生的打算,那物理基本是必須要選擇的,如果孩子想通過文體這個途徑走的話,建議選擇地理、生物這樣相對壓力比較小的科目。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此外,在真正進行選科操作過程中,我們還是要遵循一些原則。

第一原則是以成績為導向。學生選擇出的三個科目是要按照等級折算分數,計入到學生高考總成績當中的,影響到最後高招錄取中的排名。那麼學生選擇出的科目應該是自己較為優勢的,能夠在新高考當中取得更高的等級,獲得更高的分數。從這個角度來說,新高考模式下考生的選科可以充分做到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科優勢,在強勢學科上取得更高的分數,這樣可以使自身的高考分數最大化,幫助自己取得較高的名次。所以在選科時要以使高考成績更高為目標,以高考成績為導向。

第二原則是重視學科興趣。興趣可以說是第一內驅力,學生自身對某個學科非常喜歡,那麼在這個學科上學生一定願意主動花費時間去學習,那麼成績的提升也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如果考生不喜歡某科目,即使這個科目成績也還不錯,但是從內心來看學生較為抗拒,被動地學習和接受,也並不會有太好的效果,而且還會影響自身的學習狀態,學起來會感覺很累。所以,在選擇科目時,興趣也是關鍵的一環,興趣影響著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狀態,此外考生有明確的興趣,那麼做出選科的決定也會變得更加容易和堅定。當然,如果學生並不知道自身到底喜歡哪個科目,這時可以從反面考慮,明確自己不喜歡的科目,通過排除的方式也可以縮小選科範圍。

第三原則是兼顧高校專業。新高考模式下,高校專業在錄取時會對考生的選科提出一定的要求,只有考生選擇的某個科目達到要求才可以報考該專業。故考生科目的選擇影響著以後大學專業的選擇,重點體現在專業選擇面上,科目選擇得合理可以使專業的選擇範圍十分廣泛,反之則會使自身的專業選擇變得很侷限,因此考生在選科時,需要先提前對大學專業有一定的瞭解,知曉大類學科專業對科目的要求,儘量選擇物理、化學這類專業覆蓋面多的學科。所以科目的選擇需要兼顧到以後的專業意願。同時,對於山東省,高校專業選科要求會有新的變化,可能會一改現在流行的N中1模式,還需要咱們山東的考生密切關注。如果山東省,改成N中N的模式(即:考生的選科和高校專業要求完全匹配才可以報考,比如數學專業要求物理、化學,那麼考生必須同時選擇物理化學才能報考),那麼在科目選擇上,需要將專業發展和專業選擇作為首要因素,明確自身的目標,有的放矢,另外就是要更加偏向覆蓋度廣泛的科目組合,這樣才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選擇面。

除了上述這些主要原則以外,還應結合個人情況和實際環境特點,個體化設計,例如:根據自身所在學校整體情況(如師資實力等)進行選科,若所在學校歷年的物理化學等理科競賽成績非常突出,且學生自身對於物理化學並不排斥,可以考慮選擇物理化學這樣的學科,藉助學校的師資優勢幫助自己在選考中拿到高排名。

對於一些主流的選科因素,我們也總結出來:

1、物理:物理學科在專業覆蓋度上是單科中最高的,涵蓋大部分專業,包括經濟金融、法律等,並且目前選擇物理的人數較少,熱度較低,競爭壓力小,容易“低分逆襲”。物理學科綜合性強,容易帶動數學、化學等相關理科科目的學習,分數提升的示範效應較為明顯。物理又是大學本科教育理工科專業的必修課程,且高校對物理的要求和考查日趨嚴格,想上頂尖高校是繞不開物理的。

2、化學:化學本身的專業覆蓋度廣泛,能涵蓋大部分專業。化學是尖端生選考物理後的第二科目,聯動易得高分,而對於非頂尖學生來說,化學可以作為物理的替代科目,所以在選考人數上來說會相對較高。

3、生物和地理:相比物理化學和歷史,生物學科尖端生較少,競爭壓力會較小。生物和地理知識理解較為容易,相比較下學習壓力較小。相比於物理化學,容易拿到分數,相比於政治歷史,答案較客觀,容易拿到高分。

4、歷史和政治:歷史和政治可以培養人文素養,尤其針對文法哲和語言類專業,並且對於經濟金融這種注重人際關係的專業而言,提升個人教養品格,提升個人軟實力是十分必要的。相比於理科來說,文科貼近生活,上手較容易,而且越學越輕鬆,學習壓力較小。

在選科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建議儘量文理兼備,交叉選擇。一方面可以兼顧到更多的專業,比如文科建議選歷史,理科建議選物理,這種組合可以覆蓋到較多的專業,對於各科實力均衡的同學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文理科都有也可以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學習時文理交叉也是對大腦的一種放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