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崩塌始於內部:瑞幸美股大跌,內部員工自曝22億財務數據造假

互聯網企業總是可以給我們茶餘飯後添上一份談資。今日瑞幸之遭遇,也許從5年前老賈樂視崩塌開始就煽起的蝴蝶效應。極限擴張-極致營銷-極速隕落,從樂視到OFO再到瑞幸,它們都曾悄悄地融入進人們的生活,然後悄悄地離我們遠去。北京時間2020年4月2日晚間:瑞幸爆出22億財務造假的新聞。

你的1.8折券還能用多久?

提到瑞幸咖啡,恐怕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小藍杯”“湯唯劉昊然海報”“首杯免費”等關鍵詞。它憑藉著瘋狂開店和營銷的方式,躋身國內咖啡行業的巨頭。就在昨天,瑞幸咖啡公開承認財務造假約22億,股價暴跌。這次它能否挺住?尚策為您解讀。

自2017年10月, luckin coffee第一家門店在北京銀河soho開業,它彷彿開了掛——電梯間裡無處不在的湯唯、張震舉著小藍杯;2018年底門店數量達到2000家,2019年7月這個數字就增加到了3000,根據計劃,到2021年底前,瑞幸咖啡要建成門店10000家。

今年1月,瑞幸咖啡還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確認捐贈人民幣1000萬元,助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1月31日,渾水發佈的做空報告,當日就讓瑞幸咖啡股價盤中跌超26%,收盤跌收10.7%

隨後瑞幸在2月3日,否認了所有指控,並回應稱報告毫無依據,論證方式存在缺陷,屬於惡意指控。但現在卻自己打自己臉。

瑞幸咖啡為何被迫自爆

至今4月2日,瑞幸咖啡盤前暴跌85%,今天連帶神州租車大跌。尚策認為,這是一個令人嘆惋的結果。尚策必須承認,這是造假案中少見的,消費者沒有損失甚至還獲利。朋友圈也有很多人在曬自己的咖啡券,估計今天的瑞幸咖啡門店要排隊了。

但歸根到底,瑞星為何要造假,是否如瑞幸官方所言,是高管個別人誠信問題?

讓我們來梳理一下:

2018年5月的碰瓷事件,瑞幸發表公開信,指責星巴克涉嫌壟斷。

很明顯,瑞幸是做營銷賣咖啡,而1971年成立的星巴克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載體,二者市場不同。在星巴克的消費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文化層次上的消費,咖啡店所營造的環境文化能夠感染顧客,讓顧客享受並形成良好的互動體驗。

瑞幸咖啡的社交互惠裂變式營銷,給自己挖了坑。

結合免單、買一送一、買四送二的優惠,打折券、買贈券等多種補貼政策,推動新客戶下單購買,手段簡單粗暴,讓瑞幸咖啡的宣傳以點帶面,迅速覆蓋精準用戶。這種大規模補貼就像網約車早期的價格補貼戰一樣,這種方法在早期就流量圈地相當有效,在中國這個價格敏感的消費市場快速建立起強大的用戶認知。加上線下門店瘋狂擴張,使得瑞幸迅速佔領了市場。

然而瑞幸想從咖啡身上賺錢太難了,賣一杯虧一杯,賣四杯虧兩杯,想要實現業務增長,只能通過增加客戶在購買咖啡同時對於其他產品的購買量,進而提高客單價。

停不下來的補貼,沒了優惠券,消費者還會買單嗎?

咖啡消費模式的創新:外賣+不同類型門店社交需求=虧

截至今年6月30日,瑞幸咖啡的門店總數為2963家,其中快取店佔絕大部分為2741家;優享店也保持增長共有123家;但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咖啡的外賣廚房店數量卻僅有99家,相比上一季度只新增了一家,而2018年6月30日時,瑞幸咖啡的外賣廚房店數量為246家,也就是說在過去的一年中,有147家瑞幸咖啡外賣廚房店關店。

對於外賣店的大量關店,瑞幸方面沒有正面回應媒體,但給出的解釋是,外送並不是瑞幸咖啡的主打模式,外送雖然方便但成本高,每單外送成本大約在9-10元。

據尚策瞭解,隨著瑞幸咖啡快取店密度的增加,外賣需求正在逐步下滑,2019年一季度瑞幸咖啡的外送訂單佔比只有27.7%,相比去年同期的61.7%,下降非常明顯。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瑞幸的未來或已成定局,這也給眾多效仿瑞幸的企業敲了一個警鐘,“一切急功近利的把所謂咖啡作為切入點,以實現自身商業帝國生態佈局的思路基本是一廂情願的幻覺,更是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