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中國的棉花種子在月球發芽了,嫦娥終於可以蓋棉被了。


一顆中國的棉花種子在月球發芽了,嫦娥終於可以蓋棉被了。

從中國帶來的種子在月球上抽出綠芽——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發佈消息,隨著嫦娥四號一起登上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中,棉花種子成功發芽。而在這個狹窄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裡冒出的小嫩芽意義重大。

BBC新聞給出高度評價:

BBC在新聞報道中寫道“生命自有其法”(Life finds a way),這標誌著首次有生命物質在月球上生長,被視作是在邁向太空長期探索進程中意義重大的一步!

中國科學家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這段比較專業,大家如果不想看的話,可以跳過。在生物學上就是建立微型生物圈,嫦娥四號一共有兩個主要功能,一個是攜帶了大約2.6公斤的微型生物圈,另一個就是玉兔二號探測器,我們所說的種子發芽就是指在這個微型生物圈累的一顆棉花種子發芽了。這個微型生物圈是是試驗荷罐體是由特殊鋁合金材料製成,直徑為173毫米,高198.3毫米,

共搭載了棉花、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以及果蠅6種生物,這些作物將試圖形成一個微型生物圈——類似一個人工的,可以自我繼續維持的生態環境。此外還有18毫升水、土壤、空氣、熱控以及兩個記錄生物生長的相機,生物生長空間約為1升,總重約2.6千克。

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最大的生物圈,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動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共同維持著生物界碳循環,微型生物圈裡面蟲卵孵化可以產生二氧化碳,植物種子發芽也可以產生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可以為發芽的種子,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果蠅是消費者,它們可以加快碳循環。土壤裡含有微生物,可以作為分解者

當然還有問題有待解決:

當然發芽不代表它可以成長,考慮到月球繞太陽公轉,和月球自轉的問題,月球陽面和陰面的轉換時間,如果你想要在月球上度過一天必須要花費360個小時在地球上植物有陽光可進行光合作用,沒有陽光時進行呼吸作用間隔是12個小時,但在月球上間隔時間卻比這遠遠要長,這是否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還需要看實驗結果。



  • 至於為什麼選擇這些植物?選擇這些作物的考慮是,棉花可以用來做衣服,土豆可以作為宇航員食物來源,菜籽可以榨油。

此前也有很多國家嘗試在月球上建造微型生物圈,也有國家曾將烏龜帶上月球,可是結果都以失敗告終,中國這次微型生物圈中棉花種子發芽,為在月球上培養生物提供提供了一定的科學基礎和理論依據。BBC才會會用如此高的評價去評價這一次的實驗。

相信中國的航天技術將會有更長足的發展,這一次的實驗很好地說明了,外太空移民的一些可能性,當然這可能得等到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之後,不過在我看來,人類終究是要踏出地球的束縛,宇宙的寬廣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加有智慧的外星生物存在,航天技術的大力發展,相信終究會為我們人類踏出地球那一天做出準備。

這裡是銳話題,每天帶你解讀一個深度話題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