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發布,陝西為中等質量區

高質量發展是趨勢,也是要求。經濟日報等日前發佈了《2019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等最新數據,測算了31個省市自治區的經濟質量差距,定量分析了不同省市自治區經濟質量的優勢與短板。其中,陝西省經濟質量差距指數為46,居第20位。

2019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發布,陝西為中等質量區


粵蘇浙滬4省市為高質量區 經濟總量大 要素配置均衡

計算經濟質量差距並進行分區,分三步。第一步是計算六類要素的差距指數,即計算31個省市區(不含港澳臺)在市場機制、政府作用、科技創新、生態資源、社會和諧、全球化六個要素的差距指數,得到2790個反映經濟差距的基礎數據;第二步是根據基礎數據計算出各省市區的經濟質量差距指數;第三步是將31個省市區分為經濟高質量區、中高質量區、中等質量區、中低質量區和要素缺乏區5個區域。

2019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發布,陝西為中等質量區


經濟高質量區的經濟質量差距指數大於80,包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4省市,共同特徵是經濟總量大,市場、政府、科技、生態、社會、全球化六要素配置均衡、利用效率高,經濟高質量發展短板不明顯,或者短板容易補齊。

經濟高質量區進一步提高經濟質量仍然有很大潛力,但需要多要素全面發力、均衡發展,需要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模式創新、科技創新、社會治理創新、貿易體系創新乃至文化創新“六大創新”共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試驗、示範、帶動作用。

2019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發布,陝西為中等質量區


黑晉蒙等5省區市為中低質量區 黔滇甘等6省區為要素缺乏區

中等質量區的經濟質量指數在45-59之間,包括江西、安徽、湖南、重慶、遼寧、四川、廣西、河北、海南、陝西10個省市區,共同特徵是市場、政府、科技等六類要素配置基本均衡、要素利用效率中等,90項指標中基本沒有排名位居前列的指標,經濟質量短板明顯,但多數短板能夠補上,發展潛力大、後勁足。

2019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發布,陝西為中等質量區


華商報記者注意到,陝西省經濟質量差距指數為46,居第20位。科技、政府指數分別為35.61和69.56,分別居第10、14位,市場、社會、生態、全球化指數分別為63.30、73.68、65.12和19.18,分別居第26、14、16和16位。

經濟中低質量區的經濟質量差距指數在30-44之間,包括黑龍江、山西、吉林、內蒙古、寧夏5個省市區,共同特徵是經濟要素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匹配不均衡,經濟質量短板明顯,一些要素短期內很難彌補。

2019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發布,陝西為中等質量區


要素缺乏區的經濟質量指數小於30,主要包括貴州、雲南、甘肅、新疆、西藏、青海6省區,共同特徵是支撐經濟發展要素短缺、很難實現要素合理匹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需要外部注入新的經濟要素,才能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縮小與發達區域的經濟數量、質量差距。

2019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發布,陝西為中等質量區


有產業人士分析,陝西等西部區域經濟發展態勢較好,但跟發達區域相比也存在一些差距,要依託自身資源、產業、科技等特點,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

華商報記者 黃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